立足生活?强化实践

2023-05-26 13:36徐丹
家长·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生活课堂

徐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时代性,是学生科学认知全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发展良好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提升创新实践力的关键途径。地理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地理教学也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2022年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地理課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根底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地理教学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开展实际探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逐步注重生活化方式,用生活来强化知识和技能,推动学生学习、运用地理能力的发展。

一、高中地理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他认为“一日生活皆课程”,只要与生活产生了关系,便产生了教育。所以生活化教学便是将教学置于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和学习,获得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就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挖掘知识,并学会将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教学活动。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根基,更是知识的发源地,基于此,结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在高中地理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关键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关联,它能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国防军事,还是项目测绘,都能体现地理的价值。对学生而言,地理知识理论性强,过于抽象,如果仅依靠传统的讲解方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将地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内涵,增强地理的形象化和立体化,由此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其次,生活化教学有助于促进知识深度理解。生活具有深度与广度价值,它是知识的综合体,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能更直观地理解知识,并且依据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件,学生还能展开深度探究,拓展思维,继而促进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现象,看透地理本质,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实际应用,这是地理教学的最终目标。而生活为地理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生能依托生活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学生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理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路径

高中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态度以及地理审美情趣的课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生活的价值,立足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地理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强化地理认知,提升地理素养,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一)利用生活导入,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都是如此。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深度和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前提。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学习就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无法实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高中地理课堂,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如果对地理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就能实现自主学习和探索,并达成创新和突破。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求,尝试利用生活元素导入课程,尽量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便依据生活展开思考,这样既能拉近地理与生活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为例,阳光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万物生长需要它,生产生活也需要它,它是组成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元素。而阳光源于太阳辐射,太阳用独特的方式为地球提供光和热。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而言过于宏观,且较为抽象、理论化,学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导入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太阳时时刻刻为我们提供能量,生活中,家长经常晒被子,你们知道晒被子的目的吗?还有的家庭会用太阳能热水器,它又是怎样借助太阳工作的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学生自然就能将要学的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他们会思考日常的生活活动中太阳所带来的影响,从太阳发光发热的角度去理解它对地球产生的作用。由此,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地进一步探索太阳的作用,继而了解到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大气层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利与弊,从而客观角度看待太阳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地从光和热的角度理解,达到了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知识,逐步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地理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是教师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视化、可体验的直观场景,让学生真正近距离接触知识、了解知识,从而在体验中探究知识的深度奥秘。地理知识虽然与生活紧密相关,但它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不同地域地理现象和特点有着本质的差异,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既需要了解综合的地理概念,同时也需要融合不同地域思考问题。然而地理课堂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学生很难直观、综合地了解这些知识和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等,创设生活化情境,将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融合地理现象和区域特点,使学生能直观观察和体验地理现象,丰富学生的地理认知,开阔他们的全局视野,懂得从事物的全面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

以必修第一册《常见的地貌类型》一课为例,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最直观的地理表象,人们能从地貌的差异中了解地理现象,获取部分地理知识。我国领土辽阔,地貌丰富,不同的地貌孕育出不同动植物,也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地貌特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巨大。那么不同的地貌到底有哪些特征,又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呢?关于这个“跨地域”的知识,学生不易从书本上直观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用多媒体或虚拟现实技术将不同的地貌特征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貌特点,体会地貌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例如以“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西南奇胜”之境为场景,展示云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立体化引导学生体验云南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峰林、孤峰景观,使学生主动了解其特征。同时还可以以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风沙地貌为场景,展示风沙地貌形成的过程、植被的状态,用动态的画面诠释当地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习惯等。通过这样生动的生活化情境演示,学生能跨越地域阻隔,更清晰、全面地了解地理地貌特征,认识不同的地域特点,从而丰富自己的地理认知。

(三)开展实例探究,深化地理原理

地理是一门科学学科,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让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地理问题,并增强对环境的爱护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社会发展。但只拘泥于课堂的讲解往往较为浅显,很难深入,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地理原理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具有广泛适用性,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复杂的地理原理,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在经历中收获经验,身临其境,更好地创新地理能力。由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非常熟悉或习惯的生活实例,巧妙地融入复杂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观察、分析,用以解决地理原理的难点学习,从而不断深化其内涵。

必修第一册《水循环》一课教学时,水是生命之源,水在自然界中的不断变化促成了生命的生生不息。水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原理。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过程复杂,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等,综合而言,就是地球上的水经过蒸发形成水汽上升,达到一定条件后又形成降水,随后或蒸发或流于地表或渗入地下。为了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整个过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水循环”实验,借助酒精灯、试管、玻璃片、纸巾、玻璃瓶等器材,展示将水加热蒸发、遇冷液化,再流入“河道”或渗入“泥土”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水是如何循环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福州西湖水系净化的工程原理,观看实际净化过程等。通过这种生活的实例探究,学生不仅提升了地理探究能力,同时也更深入地理解了相应的地理原理,体会到该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地理探索的积极性。

(四)引入社会热点,促进地理思维

地理与全球发展息息相关,学生地理技能的高低关系着未来全球问题的有效解决。由此可见,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教材内容相较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稍显滞后,不利于学生形成时代化视野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学地理课程时,教师就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一般性理论,而是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掌握地理技能,促进灵活应用。例如教师可以紧跟社会热点,敏锐地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立足新颖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

以必修第二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课为例,农业发展关乎人们的生活,而农业的发展尤其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农作物不仅需要足够的水和阳光,更需要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同时也与交通、市场需求等密切相关。但是随着环境的日益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致使农作物大量减产,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基于此,教师可以捕捉与农业相关的社会热点,在课堂上抛出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锻炼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上,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向大家展示了‘太空作物的生长情况,这些作物在太空是怎样生长起来的呢?未来我们能否利用空间技术促成粮食、蔬菜增产,缓解环境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呢?”依据这样的热点问题,学生能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于他们而言,太空农业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话题,他们经过交流探讨,并搜集相关的材料,深入思考、分析,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佐证材料。这样的方式下,学生的思维就与时代紧密关联,能有效地实现动态发展。

(五)开发生活作业,夯实地理技能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高中地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限的课堂时间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践的需求,由此就需要借助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地理作业以理论性的习题为主,这样很难实现课堂拓展和巩固的效果,尤其是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过于单一的课后作业会影响生活化教学的实现。由此,教师在日常作业环节,要积极开发以生活为主题的作业,通过生活化作业形式延续课堂问题的思考和技能的提升,让学生在作业中更亲近生活、理解生活,能有效自主探索、反思,从而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想法,最终发展良好的地理技能。

以必修第二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课为例,环境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环境变化给人类造成的影响已经十分明显,人们应当深刻反思,探索有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那么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呢?课堂上,教师会带领学生了解部分内容,然而这些都是理论性的理解,教师还应在课后通过作业的形式来巩固课堂所学,深化课堂效果。例如可以设计生活化的作业:“以家乡为例,设计一幅家乡环境问题的地图,标示出具体的环境问题,并附上相应的调查照片、问题总结以及保护建议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不仅涵盖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内容的理解过程,还囊括了实地探寻环境问题的结果,由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能大幅提升,他们能从实际生活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并尝试动手实践,继而不断推动他们的地理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元素对地理教学有着良好的支持作用。如果教师能将地理教学与生活有效融合,就能促进高效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理解地理原理,并增强科学探究力,能有效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中阶段,地理是一门富有实践意义的核心学科,对学生的未来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地开展地理教学意味着培养学生更强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能促进他们未来的良好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元素开展课程导入,以此激活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现象。同时还要借助生活实例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尝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深化地理原理。此外,教师还要借助社会热点,融入时代性,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热点时更全面地认识地理的价值,发展地理综合思维,最后,在日常作业中也要融入生活化元素,用极具生活价值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夯实他们的地理技能。这样运用生活化教学,将必然有效推动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从而实现学生科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化生活课堂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