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

2023-05-30 07:07黄广军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黄广军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和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富于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犯罪的特征有所了解,提升学生预防犯罪的意识,首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少年的你》中有关校园暴力的片段。然后提问:为什么那个女孩会被众人围殴呢?这是什么性质的事件?学生会说出属于校园暴力事件。教师再问:如果你是这个女孩,你该怎么办?接下来,教师可通过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有关惩处校园暴力的法律规定。

二、运用生活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给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有关责任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并以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如,一次户外活动后,人群逐渐散去,空旷的会场上到处都是乱扔的纸巾、塑料瓶,甚至还有零食包装袋,会议台背景上印有大大的标语“讲文明,树新风”。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然后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代表自己小组发言。等所有小组发言后,教师可将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整理汇总,并总结各个小组的看法。通过讨论,很多学生认为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具备责任意识,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不逃避、不推脱,要做负责任的人,这才是社会主义公民应当具备的素养。

三、开展生活活动,促进学习理解

教学活动的重点在于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感受教学活动的乐趣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一位教师在开展法律基本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并让学生判断事件里当事人的权益是否被侵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由此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成效,更好地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应当重视生活化教学,将社会生活中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生活实践,拓展学习空间

为更好地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践行生活化教学,教师还应当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如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研、开展实践活动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融合生活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时,可先给学生布置调研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研活动,搜集有关材料,包括新闻、资讯等,再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能加深对生命的认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理解生命的内涵。

五、借助生活作业,巩固教学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生活化作业,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學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时,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给爸爸妈妈做一顿饭,这顿晚饭的每个环节都要由学生自己来负责,包括准备食材、制作饭菜、收拾饭桌、洗碗等。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当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活认知和生活体验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信念,使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起来,能真正启发和启迪学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