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赏析与表达运用互促互生

2023-05-30 16:02曹春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双龙洞金华孔隙

曹春峰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提出的要求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感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选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应该精心钻研文本,运用适合本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能力训练。

现阶段的语文阅读课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气象,教学方法各有所长,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运用。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运用名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我尝试阅读赏析与表达运用共存的教学方法。

阅读课的教学,首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了解文本信息,这是最基础的教学保障。学生读懂文本,才能进行探究。

1.点明单元主题。我们的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和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有“乡村风景”“科技之光”“诗情画意”“动物朋友”等,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和运用。进入阅读课教学,教师要点明这一单元的主题以及语文要素。例如,教学叶圣陶先生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先要让学生明确本课处在这一单元中的主题是“山清水秀”。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这样,学生就对所要学习的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了解训练目标。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哪篇课文,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要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是记叙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这样,学生就明确了课文的要点,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课文不同,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不同。《猫》一文要求感受猫的可爱,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领会写法上的特点,尝试练笔;《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则是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结合查找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带着任务阅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例如,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先自由读,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是写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再默读,抓住表示作者行踪的语句“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这就到了内洞”,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再次读,根据游览路线了解各处景物特点,领悟作者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我组织学生一步步走近作者,走进文本,交流赏析丰富的内涵,体会文字信息带给读者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

1.语言文字之美。写景类的文章大都语言优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朗读。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组织学生精读,品味作者描述的意境之美。学生交流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抓住色彩写出了山景一片明艳;交流泉水,抓住溪流的宽、窄、缓、急以及溪流声随着山势变化的特点;交流内洞之奇,感悟“名目有四十多”“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在交流的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细细品味,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精美、作者观察的独特、景物描写的生动。

2.凸显重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赏析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赏析,才能把握文章的中心,体会表达的情感。《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教学指导中,我要求学生重点赏析“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以及感受到的美。交流外洞,抓住它的大、很有气势的特点:“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学生读文,联想到我们学校会堂的特点,体会出了外洞的壮观。我适时出示影剧院、会堂的图片,学生得到感官上的认识与享受。赏析孔隙的“窄”,学生画出相关词句交流:“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我播放动画片,学生边看边体会挤压的感觉,体会作者通过直观与感受相结合的描写方法,突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赏析内洞,则是抓住“奇”的特点:石钟乳和石笋名目多,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飘浮的彩云、翱翔的风筝、奔腾的野马、顽皮的猴子、金黄的菜花……感受到内洞景色之奇、之美。

3.情感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包含在语言文字的描述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品味,他们找出作者描述了路上的映山红、油桐、新绿和外洞的壮观,还找出了内洞描写石钟乳和石笋奇、美的句子,进行了认真分析与品读,感受字里行间蕴藏的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赏析的方法因文本而异,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的。

1.移步换景之法精妙。《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采用了移步换景之法描写的,我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了哪几处景点,有哪些代表性景物。学生赏析了路上映山红生机勃勃,油桐“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数量众多,山景一片明艳。到了外洞,则是抓住外洞洞口的宽,里面的大,写出所见所感。对孔隙的描述,主要写躺在船里的感受,表现孔隙的窄。而写内洞,是抓住双龙、石钟乳和石笋等景物的特点来写的。移步换景之法描写,使读到的画面更丰富,更鲜活。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的课件,进一步感受到画面的生动。到此,我引导他们寻找以前读过的采用移步换景写法的课文,体会描写的精妙。学生把本文和《乡下人家》做比较,发现乡下人家屋前“瓜果攀架图”,门口“花开三季图”,房前屋后“鸡鸭觅食图”以及“门前晚餐图”和“秋虫夜吟图”写法上和本文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移步换景法。

2.重点景物细致描述。文章重点突出,才能显出内容的鲜活。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基于课文的特殊性,挖掘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我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细致的描述,一路所見所感细细道来,但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重点地叙述。学生找出作者重点写的部分:外洞、孔隙、内洞特点组织交流。我出示问题:如果把路上、外洞、孔隙、内洞都做重点来写好不好?并给写得少的部分加上了几句话。学生细细品味,交流,认为不好,没有重点,应该把笔墨放在双龙洞的描述中,才能使中心突出。我引导学生重点感受描写在孔隙里感觉的语句,圈画出重点词语“挤压”“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结合在生活中擦伤身体的感受,用心品析体会心理描写手法的独特,表达情感的巧妙。

3.写作方法独特精妙。名家作品的写作手法都很精妙,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加以了解和体会。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我要求学生精读品味作者采用了哪些表达手法,有什么好处。学生找出了按作者的行踪、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还找出了另一条线索:泉水流经的路线。这条线索我故意没引导,而是让學生去发现。他们发现,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泉水。路上,作者写到了路边的溪流,抓住溪流的宽窄缓急以及溪流声进行描写;外洞,写了泉水沿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内洞,点出溪流从双龙洞里流出。学生顺着溪流找线索,他们都为自己的这一发现而感到高兴,更感受到作者暗藏的线索之独特与精妙,这培养了他们阅读与分析能力。接着,我又引导他们再次阅读写孔隙的部分,体会表现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写得怎样,和直接描写孔隙“太窄了,只能进去一只小小的船”相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学生边读边比较,体会出了作者通过自己进洞过程中躺在船里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表达手法更独特,更精妙。

文章都饱含作者深厚的情感,这些情感都被作者以各种形式巧妙地运用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之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会,受到情感的熏陶。

1.默读体会情感。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告诉学生,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都巧妙地隐藏在语言文字的表述中,比直接抒情更有韵味,默读课文就能体会出来。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写下自己的见解。交流过程中,他们从路上美景以及沿途听到的变换调子的溪流声,体会出作者心情的愉悦;把外洞比作大会堂,体会出作者是通过自身感受来写外洞高大的特点的;进入孔隙时的细致描写,体会出作者兴奋、刺激的心理;在内洞欣赏的“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的石钟乳、石笋,饱含了作者赞叹、喜爱之情。纵观全文,学生体会出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朗读表达情感。学生体会出文本蕴含的情感,就要让他们表达出来。朗读是一种表达方式。许多教师都会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也对朗读充满兴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在朗读中尽情表达出来。我在指导《记金华的双龙洞》朗读中,不是通读全文,而是抓住文中几个重点句引导学生练读,提炼情感。学生的情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得到升华。

阅读指导课的教学,不光要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的优美、情感表达的精妙、写作方法的独特,还要引导他们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学以致用,才是会学。

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方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写学校的几处景点;或者游览乡村的田野,加以描述。学校、田野的景物都是乡村孩子熟识的,他们有法可依,有物可写,立刻行动起来,一气呵成。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亮点,一名学生写道:学校墙边的菜花上,几只小蜜蜂争着采蜜,一只飞到花上吸花粉,又飞来了两只,也去吸。先到的就把头埋到花心里不出来,那两只就趴在边上嗡嗡叫,表示抗议。弟弟忍不住伸手去捏,那只贪婪的蜜蜂立刻回头蜇了弟弟的手,疼得他甩手又哭又叫,泪水流了出来。

一名学生写田野之游:春风给柳树梳头发,乌鸦也来帮忙,它用嘴把绕到树杈上的枝条拨开。有的写:河水像镜子一样透明,鸭子和白鹅一会儿游来,一会儿游去。我看到水里的青皮鸭蛋,那是贪吃的鸭子来不及回家,只好下在水里。养鸭的爷爷赤脚下水,捧出了沉甸甸的欢喜。学生活学活用,写得生动,达到了阅读与表达共进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指导,既要落实语文要素,又要体现文本的个性化学习目标,还要完成基本的阅读理解、表达运用的任务。一节高效的阅读指导课,需要我们花费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探索,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设法阅读赏析与运用互促互生,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课堂教学,追随着作者的脚步,去发现,去思考,去感受,在交流与表达中,感情融入新的境界,达到了升华。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双龙洞金华孔隙
张金华
游金华双龙洞
我和叶圣陶先生游双龙洞
岁朝清供
二氧化碳在高岭石孔隙中吸附的分子模拟
陈金华
Preparation of bimodal grain size 7075 aviation aluminum alloys and the ir corrosion properties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随着脚步看风景
页岩孔隙结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