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三“不”,追求三“精”

2023-05-30 12:47余云洁戈春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读本整本书导图

余云洁 戈春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课程标准更是将“整本书阅读”置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首。由此可见,重视课外阅读,重视整本书阅读必将逐渐成为共识。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意义所在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大多为单篇、节选,是整本书中割裂出来的部分,它并不等同于整本书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节选的部分,难免断章取义。而整本书阅读是一种相对自由的阅读方式,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借助经典书籍走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有利于养成读书的习惯,从而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境界。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整本书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情况却不甚理想。

1.阅读材料选择不当。普通的阅读材料具有浅表化、碎片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很难从阅读中获得某种深刻的体会,内心难以得到触动,导致对其能力提升作用不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选择符合他们的阅读材料,适合学生心理又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儿童读物匮乏,因而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各种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丰富快捷的优势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获得快乐的主要途径,其带来的视觉冲击挤占了阅读时间,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提升。此外,在“快餐式”阅读模式的影响下,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一系列阅读类作业,很多学生养成了囫囵吞枣的坏习惯,未能对作品进行细致揣摩与品读,其自身并不具备阅读探索的兴趣,只将阅读当作一项作业,课余时间从未主动捧起书本静读。此外,受“功利化阅读”影响,阅读与摘抄、写读后感画上等号,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挫伤阅读兴趣,因而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一直止步不前。

3.思维能力培养不力。思维水平是评判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受“应试教育”影响,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并没有过多的思考,大多一味地传输知识、关注学习成绩,缺少系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课程,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思维力、想象力预留空间,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有效推行整本书阅读,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顺利把握书籍的大致行文脉络,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有效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夯实小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基础。

三、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对策

1.精选读本,满足需要。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对读本的需求、选择存在差异。教师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强推”阅读文本,往往事与愿违,难以收获预期的教学效果,更容易让学生厌烦阅读类的活动。教师需努力做到依据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其能力范围内精选读本,让学生真正在整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满足其对阅读的渴望,使其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学生在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探索新世界的过程中,文学素养得到提升,精神面貌得到改观。

本班学生最近热衷于分享神话类故事,教师决定相机引导他们阅读《西游記》。考虑到小学生的文字理解水平不高,不善于阅读文言文版本的《西游记》,教师特地通过网络搜寻到“白话版”的阅读文本,并积极推荐给全班的学生。由于此类读本刚好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因此无须教师刻意干涉,他们也能自觉做到在课余时间与同伴共同阅读,并积极结合阅读情况展开讨论,一时间班级内掀起了一股“西游热”。

读懂经典,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凡的意义。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结合本班级学情,分析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向其推荐具有提升能力、影响价值观念的文学巨著。

2.精于授课,激发兴趣。由于整本书的内容量偏大,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导致日常阅读难以得到有效开展。教师需在阅读活动正式开始之前积极备课,精选整本书中的精彩故事、著名典故,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个别章节精讲。必要时可从网络中截取相关视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读本的趣味性,便有了主动阅读的动力。

为了让学生深入阅读经典书籍《三国演义》,教学《草船借箭》之后,教师专门安排半节课对该作品“空城计”的典故进行讲解,并以故事为基础引发学生的探讨热情。调足全班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宣布:本学期全班学生的阅读任务是《三国演义》,届时将定期举办名著阅读分享大会,在分享过程中有精彩表现者可获取加分权利。在分享大会上,学生就近期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困惑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阅读体验,对于自己比较独特的阅读技巧也可以与同伴进行分享,在互动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由于教师的准备工作较为充足,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大家自觉在课余时间捧起书本认真读。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自觉捧起书本认真阅读,必须先激发其浓厚的兴趣。

3.精构导图,提升思维。整本书的知识点相对冗杂,小学生逻辑思维发展不够完善,在未能正确梳理各事件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时,难免会感到混乱,不知所云,阅读时将相当吃力。若以思维导图为基础来划分、区别文本内容,帮助学生理清事件的逻辑性与顺序性,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则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框架。借助构建思维导图可达到训练思维、提升智力水平、理清文本重要脉络的作用,因此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需引导学生自行构思导图,将头脑中对书本的大致印象,呈现于纸笔之上。

以《三国演义》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步步利用思维导图解决阅读问题。先绘制人物关系图,罗列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在此基础上理清重点人物的相关情节,突出精彩篇章,明白整本书的内容,完善思维导图,为深层次的阅读奠定基础。为充分了解人物性格,得知作者想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需要深入挖掘重点情节,读出人物内在品质,摘录关键词句,提炼、整合信息,优化思维导图。直观的图像、清晰的图例、简洁的文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增强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形成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独特理解。由于学生已掌握导图构建方法,加之在教师的影响下能自觉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收效明显:学生可借助导图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三国演义》某个事件的前因后果,达到了对文本简单解读的教学目标。

从整本书阅读的性质上来看,要想掌握书本中的重要讯息,需要借助导图进行全面研究、综合分析。只要找到阅读学习的关键点,再以“点——线——面”的形式,进行思维发散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就能随即联想到相关的内容。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找到全书的重难点,提升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读本整本书导图
雏燕
《论语》整本书阅读
烃思维导图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