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促进“快乐读书吧”有效实施的探索

2023-05-30 16:02刘晓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童谣儿歌

刘晓芳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新增板块,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开学生阅读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快乐读书吧”的学习,习得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在实施过程中,“快乐读书吧”并没有带给学生真正的阅读快乐。有的教师只是依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缺少具体的阅读方法指导和相应的阅读评价措施,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被动阅读,还有的教师,因为学校没有把“快乐读书吧”作为考试内容,而忽略这个板块的教学……针对此类现象,我们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快乐读书吧”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以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为例,谈谈项目化学习对有效实施“快乐读书吧”的推动作用。

朱永新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内在需求,阅读自然就会主动。

1.核心问题驱动,实现“读”的落地

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童谣和儿歌’”,如果按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师带着孩子们读读儿歌童谣,学生的阅读内容仅限于教材中的几首儿歌童谣的背诵积累,有经验的教师会推荐学生阅读《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本书,至于多少学生会读,读到什么程度,全凭学生自觉了。而项目化学习中,则是以“在学校读书月活动中,一年级将举办‘我爱童谣儿歌’展览会,作为参展人,你会准备什么样的作品吸引观众呢?”为驱动性问题,旨在用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参展人”这个特殊的角色,将学生的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在驱动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内容和《读读童谣和儿歌》这本书,他们还阅读了《中国童谣》《童谣100首》等儿歌童谣相关书籍。除了读相关书籍外,还有听长辈传唱、听同学传唱,通过网络视听学习等方式,阅读了摇篮类、游戏类、数字类、习惯类、节日类等儿歌童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是多元化的。这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项目化学习将教材变成学生学习的载体,将学生的阅读活动引向生活,有效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

2.任务群引领,指导“读”的方向

“快乐读书吧”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持续的阅读兴趣,需要在项目学习的每个阶段,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任务群,给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阶段“认识童谣儿歌”中设计的问题是“你和小组同学比,谁积累的童谣儿歌多?你发现了童谣儿歌的哪些秘密?”这两个问题,既有激励性,也有引导性,不仅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让学生读有所获。第二阶段“快乐创编”中设计的问题是“了解了童谣儿歌的特点,你能创编一首属于自己的童谣儿歌吗?”第三阶段“快乐诵读”中设计的问题是“你认为观众喜欢怎样的诵读?”第四阶段“快乐展示”中设计的问题是“你觉得观众喜欢什么样的展示方式?你打算用怎样的展示吸引观众?”……这些子问题形成的任务群,就像一级级台阶,带领学生一步步通向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方法的习得。他们的阅读不再是简单的积累背诵,而是在任务的引导下,通过对比阅读发现童谣儿歌的特点,通过创编、展示等活动,感受语言的魅力。任务群不仅有效地撬动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把学生阅读活动指向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品质的形成,帮助学生解决了怎样读的问题。

经常会有教师和家长说:学生读了很多书,依然不会写作。究其原因,是没有解决“为什么读”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项目化学习,就是倡导在做中学、用中学,把做和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我爱童谣儿歌”这个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首先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然后通过对比,发现童谣儿歌的语言特点;最后通过创编童谣儿歌,学习运用语言。这也就是项目学习所强调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创编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感知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譬如学生以“我的家”为题目创编的童谣儿歌有:1.我的家不算大,家中有爸还有妈,爸妈陪伴我长大。2.我的家不算大,老师领我学文化,大家乐得笑哈哈!3.我的家不算大,各类书籍满书架,学习知识全靠它。同一主题,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创编,呈现出创编内容的多元。同时,他们创编的形式也不一样:擅长绘画的学生把自己创编的童谣儿歌画出来,擅长写作的学生,会把自己创编的童谣儿歌写下来,善于沟通、喜欢表演的学生,则是把自己创编的童谣儿歌给老师、同学、家长说一说、演一演……不管是用哪种形式创编,创编了什么内容,学生都是把阅读和实践结合起来了,实现了学以致用。创编活动指向的是学生语言体系的构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得的不仅仅是阅读的方法、生活的经验,还有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解决了“为什么读”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1.家校联手,享受亲子共读的快乐

“我爱童谣儿歌”这个项目成果展示首先是让学生给家长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这样可以很好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来,让家长见证孩子的阅读成长,同时也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指导、帮助学生修改、完善阅读成果,实现亲子共读共进,共享阅读带来的快乐。这個过程促进了低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读”的有效落地。

2.小组合作,感受同伴共读的快乐

成果展示的第二个阶段是在班级、年级里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这个过程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机会。通过小组展示、班级展示,学生对阅读成果的形式以及成果展示的形式又有了新的认识:有的学生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吸收他人好的想法,修改自己的成果;也有的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分享的过程,会迸发新的灵感,重新创作成果;还有的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互相协作设计属于自己的组名、组徽、宣传口号等。这种游戏化的分享方式,把阅读和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撬动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中享受阅读的快乐。阅读成果展示,促进了语言的输出,帮学生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推进“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不仅把阅读活动引向学生的生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载体,而且把阅读活动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实现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双线并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及阅读方法的习得,落实了“快乐读书吧”的引领作用。

作者简介:河南省南阳市第十五小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快乐读书吧童谣儿歌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