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使用研究

2023-05-30 16:02陈灵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导语文言文初中语文

陈灵霞

助读系统是教材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地使用助读系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一直都是众多一线教师关注的话题。与过去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更加地科学,便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也进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本文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就“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使用原则与使用方法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以供参考。

(一)目标导向原则

任何形式的教学都需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才能够保障其教学的有效性。在助读系统的使用中教师应坚持目标导向的原则,能够树立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应结合助读系统的使用目标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已经积累的经验多少等诸多因素,制定助读系统的使用目标与计划,从而提升助读系统使用的针对性,以促进助读系统发挥最大功能。

(二)自主建构原则

自主建构原则是指在利用助读系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应积极地探索助读系统的使用方法,不能将助读系统中的内容生搬硬套到“教”或“学”的活动中,而是自我的知识建构以及使用方法总结。受新的教材观、知识观的启示,教师在使用助读系统时,应将非惰性的知识作为教学对象,促使学生在助读系统的帮助下能够生成独特的理解以及个性化的表达,甚至能够利用已经积累的知识经验完成学习实践,这也是教师利用助读系统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整合协调原则

整合协调原则是指在保证主体认知结构内部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实现主体认知结构与其目标相同的诸多要素整合。在使用助读系统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助读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找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有使用价值的教学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实现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交叉渗透。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充分地理解助读系统的概念、功能、组成部分,能够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条理地讲解知识的逻辑顺序,并将其逐一细化,从而帮助学生在助读系统的引领下,形成更高层级的概念系统,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

(一)善用单元导语,确定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乌申斯基认为,施教者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思维活跃性以及学习主动性。因此,能否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关系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好与坏。“统编本”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导语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地细化了学法的指导,为初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单元导语的使用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单元导语对于教法的指导作用,从而影响了单元导语作为助读系统的教学作用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认真地研读单元导语,能够结合单元导语,确定与优化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以“统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为例。通过对单元导语的内容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单元中的几篇文言文,均属于写景游记,学生在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学习中,存在的最大学习难点就是无法通过文字的阅读在脑海里勾勒出画面,因此无法体会到作者在文言文中表达的景色之美。那么,结合单元导语以及学生阅读理解难点的分析结果,教师可以选择以欣赏教学法或直观感受法作为本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帮助初中生可以在视觉的冲击下,获得感性的认知,带领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中结合图片或视频中的景色,联想到作者笔下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从而帮助学生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更好地体验与感悟自然之美,体会到作者在景色描写中抒发的政治理想或志趣抱负等情感。

(二)巧用预习提示,创设阅读情境

与过去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本”语文教材中的预习提示内容更加丰富,具有情境多样化等特点,如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化情境、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情境等等,这些预习提示内容的巧妙运用,可以拉近初中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阅读理解的障碍。

以《桃花源记》一课的预习提示内容使用为例。为了更好地发挥出预习提示的助读功能,教师可以将预习提示运用于课堂导入新课的环节之中。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对图片内容的观察,联想可以用哪个成语描述图片的景色。有的学生说出:“世外桃源。”教师继续追问:“什么是世外桃源?”学生回答:“世外桃源就是人们理想中的美好世界,那里的人们不愁吃穿,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相互斗争,景色优美,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等等,拥有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所有的美好。”教师又说道:“你心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的呢?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学生纷纷开始讨论,每一个人期待的世外桃源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疑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美好。此時教师借助教材中的预习提示内容,引出主题:“作者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作者为什么要勾画出这样的理想世界?”在课前导入中,教师灵活地运用预习提示内容,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世外桃源,构建自己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实现了从生活走进课文,再从课文迈向生活,激发初中生对文言文主旨探索的兴趣。

(三)活用课文注释,积累文学常识

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课文注释使用僵化的现象,尽管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够认识到注释对于学生文言文内容理解以及文学常识积累的重要性,但是课文注释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课文注释的使用方法单一,不能根据具体的文言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课文注释的使用方法。为了解决课文注释使用僵化的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以“文学情绪”与“文学感觉”为课文注释使用的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最终目标,能够通过课文注释的巧妙运用,增加初中生对作家、文学史以及有关文学理论的了解程度,以增加初中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实现文学底蕴的积累与沉淀。

如,在文言文的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官职称谓,但是许多学生对于不同朝代的官职称谓以及官职的大小、负责的事务等了解并不多,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文注释中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古代的官职,认识到不同朝代的官职称呼有所不同,并在利用课文注释讲解官职的时候,开发课外教学资源,通过课文注释以及课外资源的融合,增加学生对古代官职职位的了解,为学生自主阅读《史记》《左传》等文言文奠定基础。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还会出现许多古代用品的名字,课文注释一般会对这些古代用品的名称、形状作出解释,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地运用这类注释,让学生进一步地掌握古代用品的名称、形状及其在不同场合的用途,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可以降低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阅读理解难度,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储备。

(四)利用课文插图,传承中华文化

自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以来,许多教师开始将图片资源的展示与分析放在了多媒体设备所呈现的图像资源上,而忽视了教材插图的助读作用。“统编本”教材中几乎每一篇文言文都会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与文言文内容、主题十分地契合,画风古朴,意蕴深厚,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例如礼仪文化、信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等。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教材插图,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文化的自信,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发扬。

以《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的插图使用为例。“统编本”教材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插图是一幅水墨画,通过对插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图画中展示的是一个孩童与一个成年男子之间的对话,其中孩子扎着两个冲天辫,手里拉着一个玩具车,而成年男子坐在豪华的牛车上。那么,教师在本课的文言文基本内容讲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文言文中讲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插图的故事场景,进一步地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渗透的道理。在利用插图补充或讲解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注重渗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所渗透的重信守礼的魏晋文化,让学生认识到古人是十分重视遵守承诺的,对于礼仪的要求也是相对严格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继续传承与发扬重信守礼的优秀文化。最后,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服饰、发型、用品等特征,增加学生对东晋文化的了解。站在历史文化的角度解读教材插图,可以升华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价值,实现传统文化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自然而然流露。

(五)精用课后练习,强化能力训练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内容的编写上下足了功夫,其应用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功能也更加齐全,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精心地选择与使用课后练习题,能够通过课后习题的布置与讲解等过程,锻炼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信息分析整理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表达运用能力及探究能力,做到课后习题训练有针对性、有所侧重,以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课后习题训练中获得一种或多种能力的提升。

以《鱼我所欲也》的课后习题训练为例。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孟子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类比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一个道理。”此题的布置是建立在文言文阅读以及对作者写作手法分析基础之上的表达运用训练,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运用所学习的表达方法完成写作、表达的任务。在这道题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更为系统地梳理出文章中的类比说理写作手法及其特点;再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提出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若是学生还是不知如何写,接下来教师可以采取示范写作,再进行仿写、改写、创写的训练,以逐步地引导学生锻炼表达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学生也获得了逻辑思维的发展。

总之,助读系统作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有着重要的教学价值、资源价值、示例价值以及积累价值,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助读系统攻克文言文教学的难关,并让学生掌握利用助读系统学习的有效方法,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助讀系统的教学功能与价值。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导语文言文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导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