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体验与思考

2023-05-30 16:02周燕青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汉字

周燕青

将听说读写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可以发现,最基本的读写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从字面意义上来看,识字教学是直接指向读的,但是真正的学生识字的过程,又不只是一个读的过程,其实也与写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当学生在面对汉字的时候,只要他在观察汉字的构造,其大脑之内就会出现这个字的表象,这个表象一定是以“图”的形式存在的——很多学生在识字的时候都会将自己的写字描述为“画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表述,其意味着,只要在学习汉字,就有写的动作以及思维过程。所以说识字教学看起来只是识字,但是本质上却与学生的信息输入(读)与信息输出(写)有关。认识到这一点,再去思考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就可以发现真正的能力生成途径,应当离不开学生识字意识的养成、识字能力的生成、识字的具体运用等环节。事实证明,只要紧扣这三个环节去进行识字的教学,就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

大量的教学经验乃至于生活经验,都能表明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任何能力的养成,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意识养成。哪怕是对于刚刚咿呀学语的幼儿而言,其虽然没有明确的学习语言的动机,但是在外界的刺激之下,也会形成语言学习的意识。事实上也正是在这种意识的驱动之下,幼儿才能慢慢学会语言——哪怕是不知道语言的具体含义,他们也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之下,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语言,从而给成人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当幼儿长大之后进入了小学,到了语文课堂上就有了识字的学习需要。但是这个时候的需要,与其说是学生的需要,倒不如说是教师或者是国家课程一致的需要。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刚刚进入语文课堂的小学生,他们未必有明确的识字需要,但事实上这就是他们的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想成功地实施识字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就是在学生的认知与课程意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这就是培养学生的识字意识。

识字意识怎样才能有效养成呢?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答案。对于笔者而言,所确立的最佳答案就是借助于字形来激活学生的识字意识。之所以说这是最佳答案,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一策略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策略。

诚然,去梳理相关的文献可以发现,要想激活学生的识字意识,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很多方法都是在花费了较多的资源成本之后才能实现的,对于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并不适用。反之如果从字形入手,让学生对汉字的“形”产生兴趣,那就可以迅速地激活学生的识字意识,从而打开学生识字的大门。

举一个例子:学习“人”字,很多学生都会问,为什么“人”是这么写的呢?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这就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于“人”字的字形演变图示进行讲解,这个时候学生一下子就会建立起对图的理解,他们会对“人”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追着教师问有没有其他有趣的汉字……当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学生的识字意识被激活了,于是识字能力的培养就打开了空间。

既然要强调学生识字能力的养成,那么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认知特点。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的理论研究均表明,学生的学习需要情境的支撑,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学生可以完成更为高效的学习。识字教学也是如此,如果能够为学生的识字过程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那么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就能够对汉字产生更多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对于所要学习汉字的更为丰富的理解。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识字之后,不仅会记住所学汉字的外形,同时更能够理解这些汉字的内涵,而且能够从运用的角度认识到汉字的意义与价值。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情境与应用往往是高度联系在一起的,在情境当中更容易生成应用的动机,从而可以深化学生对所需要学习汉字的理解。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低年级课本最初的学习内容,还是中高年级在学习具体的课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生字的学习。除了借助于工具书来让学生习得漢字之外,如果能够借助于具体的情境来将汉字融入其中,那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为迅速地认识这些生字,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的识字能力发生迁移,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学得更多的生字。这是一个从特殊走向一般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构建汉字意义的过程。这里同样来看一个例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中有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等生字。传统的教学中,对于这些生字的教学,不外乎让学生去观察、去临摹,然后再借助于读背和默写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认识。事实上这种识字的过程,更多的是模仿。那么借助于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让这些生字变成熟字,具体可以怎样设计教学呢?笔者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构建出与课文大意相关的表象,并且通过对原文进行复述的方法,在尽可能地运用到上述生字的情况下,实现对这些生字的初步理解;其次,让学生去观察这些生字以及建立起来的初步理解,重新构建一个自己生活当中的情境,然后用语言去描述这一情境。描述的过程当中,唯一的要求就是要尽可能地涉及上述生字。

有了这一任务的驱动,学生就会回想自己的生活当中哪些场合涉及上面的生字,又如何将不同的场合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创造,比如有学生会说:一天早晨,我看到一个像球一样的绒毛非常漂亮,就像一个小女孩穿着漂亮的汉服,非常鲜艳……尽管这样的表述有加工的成分,但是其毕竟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对生活景象进行重新加工与构造的产物,而学生也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通过对这些生字的运用,获得了对生字的理解。而这就是识字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事实也证明这一途径确实低耗高效,教学当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其实在上面阐述情境价值的时候,藏着识字教学,必须重视运用这一思想。在这里笔者想重点强调的一点就是:识字教学一定不能成为机械模仿的教学。学生能否真正识字,不取决于学生会不会读和写,而取决于学生会不会用。如果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运用这些汉字,而且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那就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些汉字,自然也说明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培养。

基于这样的逻辑,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当中,如果说学生的识字意识得到激活之后,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那么识字能力的真正养成,则依赖于具体的运用。生字只有在运用的过程当中才具有生命力,运用就是识字能力的源头活水。运用既与情境相关,也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笔者更倾向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识字学习中所获得的生字认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观察生字,有意识地积累对汉字的认识,那么这才是真正的识字能力的养成。

所以综合来看,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要从课内走向课外,要从课本走向生活,如此识字能力的养成就有了肥沃的土壤。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