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5-30 03:06孟晓光
幸福家庭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园幼儿

孟晓光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推进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落实,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保整体内容架构科学、合理。教师要从劳动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着手,明确劳动教育的涵盖领域,适时扩大劳动教育的空间,以保证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劳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落实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且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其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逐步形成自我意识。在落实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一基本原则,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幼儿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劳动活动。另外,教师还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借助相关学习平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实现自我成长,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二)落实家园协作

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时,家园协作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需要与幼儿家长保持联系,并在劳动教育方面达成共识,采取课内外相互配合的形式,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教育体系的完整性,逐步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开展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有益的。然而,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中,教师容易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劳动教育中,部分教师以自身为主体,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限制了幼儿的自主选择,这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无法发挥劳动教育的真正作用。

(二)劳动教育缺乏趣味性

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部分教师的教育模式比较单一,组织的劳动活动内容枯燥、乏味,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这种教条化的教育方法使得劳动教育失去了趣味性,难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劳动教育被边缘化

部分幼儿园不够重视劳动教育,缺少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和活动,且幼儿的劳动意识不强,这使得劳动教育逐渐被边缘化。虽然部分教师能够主动开展劳动教育,但通常将重点放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上,忽视了幼儿服务精神的培养。另外,部分劳动教育内容脱离实际,未能融合家庭、社会、自然等多方面的元素,无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劳动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确定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目标科学化、体系化。在设定幼儿园劳动教育目标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还要兼顾其认知发展水平,从幼儿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结合幼儿的实际成长需求,制定清晰、明确的劳动教育目标。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要重视挖掘劳动的趣味性,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能够在参与劳动时具有积极的情绪。同时,教师应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等多个方面着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内容。教师通过对劳动目标进行细化,可以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增强幼儿的服务意識,使其能够重视劳动并珍惜劳动成果。

2.内容儿童化、生活化。教师在选择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确保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在幼儿园小班落实劳动教育时,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生活技能,减少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如自己进餐、盥洗、睡觉、穿衣、穿鞋等。相较于幼儿园小班幼儿,幼儿园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如整理桌椅、整理餐具、清扫地面、整理区域材料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卫生习惯。幼儿园大班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种植区域浇水、照顾植物、照顾幼儿园内的小动物等。

(二)明确劳动教育的范围

1.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同时,还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使其逐步形成优良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幼儿能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劳动活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要鼓励幼儿主动参加劳动活动,激发幼儿的劳动动机,并注意观察其劳动中产生的情绪,通过正确引导让幼儿充分享受劳动过程。

2.促进幼儿各部分感官协同发展。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有着系统性、综合性的特征,儿童的实践技能水平一般以身体的发展程度为基础。为此,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时,要重视激发幼儿身体各部位的机能,使其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身体各部分感官得到协同发展。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提高幼儿的劳动质量,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避免幼儿持续参与重复、机械的劳动活动。教师要以多层次的角度开展活动,避免劳动教育出现形式化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在参与劳动活动时,能够逐渐获得生活化、多元化的沉浸式劳动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空间

1.扩大可利用劳动教育场所。教师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突破区角、活动室等区域的局限性,尽可能为幼儿开发充足的劳动教育空间,确保可利用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时,不能仅局限于园内空间,应将幼儿园作为劳动教育的中心,采用动态延伸的方式,不断向四周辐射,从家庭、社区等公共服务设施入手,全面拓展教育空间,进而形成整体的联动系统,为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使幼儿能够在不同的场所,体验各种不同的劳动方式。

2.全面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园内的资源,又要考虑到外部的资源,比如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电子信息资源等。例如,在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家园合作,让家长积极配合,予以幼儿正向鼓励,引导幼儿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并鼓励幼儿参与家务劳动,营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资源,如社区服务中心、敬老院、图书馆等。教师可以采用带领幼儿参观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帮助他人,指导幼儿进行打扫卫生、整理书架等劳动,增强幼儿的劳动体验感。教师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使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打造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特点,进一步打造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保障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一方面,在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邀请课程专家的形式,对课程体系中的不足进行弥补,保证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善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在劳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并在幼儿园各项教育环节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作用。随着劳动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教师要将劳动教育与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以保证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性,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劳动素质。

结语

在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分析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教师在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活动时,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劳动,使他们感受劳动带来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幼儿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幼儿逐渐具备正确的劳动观念,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通渭县第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园幼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