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的“SGT三位一体”校本研修模式及实施

2023-05-30 10:48阳海林蔡敏胜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生态化研修校本

阳海林 蔡敏胜

高质量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路径。校本研修模式的建构,需要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科组的行动纲领、教师的发展策略三者做系统化思考,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校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积极探索“SGT三位一体”校本研修模式的实施路径,强调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实现学校、学科组、教师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一、生态化教育理念为学校发展赋能:一校一案

生态化教育是根据教育自身的特点,以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思考和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策略。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的校本研修,坚持以师生的发展为原则,倡导在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态位”。

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的“SGT三位一体”校本研修模式(如下页图),正是以生态学的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为指导原则,实现学校(School)、学科组(Discipline Group)、教师(Teacher)三者有机融合、互相助力,促进师生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在中心,围绕师生的发展,学校通过办学理念引领学科组的发展,学科组将办学理念通过学科实践落地;学科组结合学科的特点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研讨主题,以课例研究为抓手,让教师人人参与;教师通过团队和个人的实践,让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学校又为教师的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组和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基于生态化教育理念的“SGT三位一体”校本研修模式,始终把师生的发展放在中央,用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学科组和教师的发展,同时学科组和教师通过学科实践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地。2021年,仅学校层面就荣获各级各类荣誉十几项。如:东莞市第三批品牌学校(最年轻的品牌学校)、全国名校联盟示范学校(东莞唯一)、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学校、东莞市创客培育学校、东莞市中小学心理监控教育特色学校。

二、学校发展愿景为学科组发展助力:一科一策

学科组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研修主题的选择需要结合学校发展的愿景,互相助力。学校在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探索“走班教学模式”,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校提出了“走班教学”实践的整体构想,就是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班级、一间教室,而是或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或根据教学模块的差异,或由兴趣自由选择,学生在相应的教室里流动上课,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力求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各个学科组在学校发展愿景的引领下,基于学科特点开展走班教学实践的研究。

语文学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了更符合学生个性成长要求的“项目式走班课程”。通过学科组的策划与统筹,每周四下午第一节课为五六年级语文项目式走班课,围绕统一主题,不同班级的教师选择不同的文本开发相应的走班教学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将《上下五千年》书中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教学,从古代神话到现代文学,从帝王诸侯到文人才子,从朝代文化到市井百态,力求在中华历史这一更广阔的视野下,学生通过前期的文本阅读结合自身的兴趣,进入不同的项目班,在学科融合学习中初步研究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变迁,在研究中了解书里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历史的绵延与曲折,学习古人的谋略与智慧。

在语文项目式走班课程中,通过多种项目形态,落实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素养的培养。参加过语文项目式走班课程的学生陶晏阳说:“我选择的是‘三国群星闪耀时这门走班课。课堂上,除了阅读文章,我们还通过看电影、辩论等多种方式学习,非常有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学习到的知识变成作品,我们一起制作了三国相关桌游卡牌,一起制作手工书。每个小组制作的手工书的主题各不相同:有介绍三国武将的,有介绍三国著名谋士的,有经典战役篇,也有三国诗词选集……走班课程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数学学科实施的是“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小学数学差异化走班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将差异化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通过表现性评价评测准确了解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数学思维水平后,再分成不同模块的班级进行学习补救和个性化指导。差异化走班教学以4周为一个周期,前3周在自然班进行常规教学,后1周实施差异化走班。前面的“3”是共性学习阶段,让每个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获得均等、良好的数学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产生差异的过程;后面的“1”则是个性化学习阶段,根据学生学完某一单元后知识掌握和思维之间的差异,“打乱”自然班,分成三个模块,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不同的发展。同时差异化教学阶段每个模块的学生是动态的,在学习新单元知识时又回到自然班进行学习。这样一种整体化思维建构下的走班教学模式,显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发挥差异化教学的价值。

数学差异化走班教学已经实施了两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了不同的发展,比如模块三的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去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模块二的学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而模块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则更有挑战性。在面向家长的“差异化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中,家长的满意度达98.47%。数学科组积极梳理和提炼基于差异化教学的研究成果,现有一项市级立项课题,有5篇差异化走班教学的文章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上,团队核心成员也荣登《小学数学教师》封面人物。

只有当学科组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时,学科组的发展才能走上快车道。数学、科学学科获评广东省教研基地项目“学科教研基地学校”;在东莞市品质课堂建设项目中,学校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英语、心理健康教育科组被评为东莞市“品质实验组”。学校共有9个学科组被评为市级实验教研组,学校也成为了东莞市具备“品质课堂”实验教研组最多的学校。

三、让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同频共振:一师一题

如何让“生态化教育”办学理念指引教师发展?教师又如何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主题开展校本研究?经过4年多的实践,学校确定了“项目式”研修方式,形成了主题确定、项目组研究、研究成效提炼、分享转化的路径。

1.主题确定

围绕生态化教育这个大主题,学校确定了教师项目申报的五个小主题:“生态化文化”“生态化课程”“生态化教学”“生态化管理”“生态化评价”。每个小主题下面又有子主题,比如“生态化课程”又包括了三个子主题:生态化课程内容的开发策略、生态化课程内容的实施策略、生态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教师在级部和学科组的统筹下,成立4~6人的项目组,围绕以上的小主题,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项目申报。每个项目就是一个校本课题,需要从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价值三个方面撰写申报书,由学科组、主管部门分别进行审核,最后全校公示,确定为该教师本学期研究的校本课题。

2.项目组研究

项目组结合申报的主题,拟定研究计划,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项目组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需要进行文献的研读和梳理,又需要进行实践研究;同时学科组、级部也会指导各个项目组的研修工作;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对项目的研究情况进行诊断和指导,为项目组的教师答疑解惑。

3.研究成效提炼

项目研究的周期一般是2~3个月,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月,项目组的成员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包括: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便于全校推广;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启示,便于指导下一階段更好地开展研究。

4.分享转化

结合梳理的内容,撰写演讲稿、配上PPT,在学期期末总结阶段,以TED演讲的形式向全校老师进行分享。教师在分享的过程中,既能提升教师的演讲能力,又能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供最好的素材。同时,学校会邀请专家现场进行点评,进一步促进成果的转化。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校本研修学校专项课题“生态取向的小学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XBYX0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化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