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遇到的每一个“姗姗”

2023-05-30 13:11王丹凤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丝巾寝室小姑娘

王丹凤

不经意间,秋季学期已过半。当凉风拥着落叶翩翩起舞时,人总易产生无限遐思和感叹,比如我就想起那个叫姗姗的小姑娘。姗姗不在远方,她一直藏在我心底。

前不久,有老师向我吐槽:“王老师,我们班总共有50名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考50分以下的有13个。这样的班情,我该怎么上课?”

他特意强调:“要知道,试卷满分可是150分!”

未等我回应,他继续倾诉:“唉,我们班两极分化格外严重。课堂上,我如果要照顾到这13名学生,教学进度会变慢,总让其他学生等候,这样也不公平;倘若面向中间层次学生教学,这13名学生又会跟不上。”

我特别理解这位老师,有如此困惑的老师一定是好老师,心中装着每个学生,才会左右为难。如果不采取措施,一旦教学节奏加快、考试压力增加,老师就会无暇兼顾这13名“后进生”,他们最后会自暴自弃。

秋风阵阵,“为了一切孩子”的标语让人格外伤感,“因材施教”的背后有说不完的辛酸。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姗姗。我刚大学毕业,就被安排教姗姗所在的班,住在学生宿舍楼的顶楼。刚到新环境,身边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昔日好友也都回到各自的户籍所在地。上班有无尽的困惑,下班感到无限孤单。那段时间,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当一名教师。

一天,微弱的敲门声惊到正胡思乱想的我,一个小脑袋探进来:“老师,我们来找你玩。”接着又冒出来两个小姑娘,我一时叫不出她们的名字。第一个进来的小姑娘很瘦,见我满脸惊讶,便红着脸解释:“我叫姗姗,听说王老师住在这儿,正好我们在寝室午休,就来看看你。”

她们的到访让空荡的寝室有了生机,我拉出椅子让她们坐下,拿出零食跟她们一起吃。吃着聊着,小姑娘们的话匣子打开了。

姗姗说:“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你,你亲切得像大姐姐。”

另一个小姑娘附和:“老师,你好温柔,长得像一个明星。”

剩下那个说:“老师,你上课时声音能不能大一点,我坐在后面听不到。”

最后,姗姗低下头小声说:“老师,我的数学基础不好……”

她们可爱且贴心的话语,将我的孤独一扫而光。我认真记下她们提出的建议,并对姗姗说:“你上课要认真听讲,有不懂的问题就来问我。”

姗姗的亲近,让我的教学不再茫然,因为学生需要我,她们喜欢我。那时,我下定决心要真正融入新环境。在办公室,我主动请教同事,学习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室,我让学生给我提建议,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过了几天,秋意渐浓,气温陡降。姗姗又带着她的小伙伴来看我。她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我,抿嘴一笑,道:“天气凉了,我想送给老师一条丝巾,好让老师记住我。这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因为我姓黄,就选了黄色。”

看着姗姗真诚的眼神,我只好连声道谢,捧着黄丝巾,暖意流遍全身。现在想来,姗姗对我而言有特别的意义,她是第一个主动到寝室与我交流的学生,她的到访与礼物像极了橘黄色的路灯,暖暖地照亮了我从教之初漆黑的夜。

这期间,姗姗不时来寝室看我,我们愉快地交流。天气越来越冷,她的嘴唇裂开两道口子,我提醒她记得擦润唇膏,她低着头细声细气地说:“我有擦过。”过了几天,她的嘴唇依旧干裂。我心想:“这次正好回赠她礼物了。”收到润唇膏的姗姗很开心,小脸也红润起来。

再后来,我逐渐摆脱最初茫然的状态,工作步入正轨,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许看我工作繁忙,或是觉得我与其他学生交流变多,姗姗便很少来找我。

一次,我批改作业,发现姗姗的作业一反常态,竟然全部正确。我猜到一种可能,心中的怒火顿时燃烧起來:“好个姗姗,居然抄作业来欺骗我。”我把姗姗叫到跟前,用力拍打着作业本问她原因。她看着我,欲言又止,两手不停地绞着衣角,把头埋得更低。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心情说:“你不会做,可以来问我,为什么要欺骗我呢?我希望你用心做一道题,而不是抄对一堆题,这样并没有作用!”

她好像明白了,用力点点头,之后她的作业回归常态:做几题,空几题,对的没几题。但她依旧不来问我问题。我心想,她不来问我就算了,还有更多学生需要我。就这样,她不再到寝室来看我,我也忙着投入教学中,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

以姗姗的基础,她很难跟上其他同学的步伐。慢慢地,她不再专注听讲,而是开始在课堂上讲小话。我生气地批评了她,她也如我所愿,在课堂上安静了,只是脸色更加蜡黄。

三年转瞬即逝,临近中考的某天,姗姗的座位突然空了,原来姗姗放弃中考回家了。没过多久,像“姗姗”一样的学生又少了几个。

有同事说:“你们班少了这些学生,中考成绩排名可以提高很多呀!”我听了并不高兴,心情很沉重。姗姗没有告别,我更来不及挽留。

最后几天,课堂上确实安静多了,几把空椅子散落在教室后面,我总觉得像工作之初的我,孤零零的。偶有阳光照射下来,光亮的椅面晃得我眼睛发痛。

后面几年,我认真思考抓教学,努力工作提成绩,成为大家眼中的“好老师”。偶尔在衣柜里翻出那条黄丝巾时,我陷入沉思:我是不是错过了姗姗的真心?教育的目的难道只是提高成绩?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爱心与教育》,看到李镇西老师耐心地帮助学生黄金涛时,我泪如雨下。我发现自己错得太离谱,我的笨拙与粗暴伤害了姗姗,我只留给她批评与严厉;我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提升,压根没有倾听姗姗的心声。虽然不是我直接让姗姗放弃中考的,但是我的麻木与无视摧毁了她的信心。

不只是过去有姗姗,将来还会有更多像姗姗一样的学生。我们坚决不能牺牲“姗姗们”来保大局,更不能以“减分母”的方式提高中考成绩排名,这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反问自己:今天是否辜负了某个孩子?即使遇到特殊班情,我也想办法照顾每个孩子的感受:在班上架起一块小黑板,尝试异步教学;给每一个学生写信,与他们交流;寒假,领着学生发起“向自己挑战21天”活动……

这些年,我学着李镇西老师的样子当老师,用生命润泽生命,也因此收获了大大小小的荣誉。捧着奖状,我总觉得自己捧着那条黄丝巾,心里沉甸甸的。姗姗在哪里?近20年过去了,她还好吗?

前些年,我的第一届学生同学聚会,我终于见到了姗姗,她文静而美丽。我一边回忆那段往事,一边说着自己的愧疚。姗姗说:“老师的记性太好,许多细节我都忘了。”去年8月,我们再次联系时,她已经当了妈妈,开了家美容院。当我再次谈及这段往事时,她很大度地说:“老师,你那时很努力,是我自己不听话。上次看你写关于我的文章,我都快哭了,现在回想起来,是我自己太贪玩。”姗姗还是那么善良,怕我自责而宽慰着我。

时光如水,涤荡心灵:无论学生成绩如何,每一个“姗姗”都是天使。请善待遇到的每一个“姗姗”!

此时,我想对向我诉苦的那位老师说:“班上这13名学生,不就是13个‘姗姗吗?他们考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考验我们的良知与德行。与其在多年后追悔,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帮助他们。”

我想对有同样困惑的老师说:“亲爱的老师们,珍惜遇到的每一个‘姗姗吧,他将是你的成长之镜、发展之梯。”

接纳“姗姗”,带着他们一起规划、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从缺掉的那一课开始捡起;温暖“姗姗”,用坚定的态度影响,用温和的身影陪伴,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给他们的人生涂上丰富的底色;成就“姗姗”,帮助他们变得自信、自强、正直、善良,永远对明天充满希望!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长郡云龙实验学校)

(插图:知 止)

猜你喜欢
丝巾寝室小姑娘
采茶小姑娘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春天的小姑娘
寝室闹鬼记
瞬间打结的丝巾
丝巾
采蘑菇的小姑娘
漂亮的丝巾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采蘑菇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