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病人中的应用

2023-06-01 07:02朱怀娣
全科护理 2023年15期
关键词:雷火盆腔炎灌肠

朱怀娣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卵巢和输卵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慢性盆腔炎是中医妇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1],多因急性盆腔炎迁延所致,是一种感染性病症,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2]。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腹部疼痛和腰骶部坠痛,并在疲劳、性交和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月经失调、痛经、阴道分泌物增多等,阴道分泌物多为黄色和白色,有黏液,有时呈脓性或水样血性。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导致不孕[3]。其病位在胞宫,与带脉有关。主要有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寒湿瘀滞证、肾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等证型。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致病菌包括支原体、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因此对抗生素治疗不敏感,且抗菌类药物对慢性盆腔炎的治愈效果差、副作用较大、影响肝肾功能,且容易复发,长期使用还会对其产生抗药性[4-6]。慢性盆腔炎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中医治疗及护理反而更能凸显其优势。本研究探讨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本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纳入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7];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8];②无严重的心、脑、肾、肝脏、内分泌疾病者;③思维清晰,能够客观表达自我感受和经历;④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中途意愿改变,不愿继续参与本次研究;②合并精神和认知障碍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与病人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批通过。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病人疼痛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单位:例(%)

表3 两组病人带下异常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单位:例(%)

表4 两组病人月经异常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5 两组病人护理依从性比较 单位:例(%)

表6 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以西医为主的常规护理,进行抗感染治疗、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保留灌肠、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

1.2.2.1 中药保留灌肠法 利用直肠和盆腔相邻,通过肠黏膜对药物的吸收,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盆腔,从而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9]。本科室采用的中药保留灌肠方剂为大血藤、蒲公英、败酱草、鸭跖草、紫花地丁等五味草药各30 g,由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代为加工,熬制成一次剂量为100 mL外用灌肠汤药,用一次性包装袋进行封包,包装袋上贴有科室名称、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使用方法及剂量,一次性熬制后送至本科室,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每日用一剂,7~10 d为一个疗程。灌肠时病人先排空大小便,取左侧卧位,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包替代传统灌肠筒和一次性肛管,将药液均匀滴入肠道5~10 min滴完,灌肠时及灌肠后臀部应抬高10 cm,灌入药液后尽量保留1 h以上。药液在肠道保留时间越长,肠道黏膜对药液的吸收越好,治疗效果越佳,因而建议睡前保留灌肠,月经期禁止灌肠。

1.2.2.2 雷火灸 中药保留灌肠结束后对病人行雷火灸治疗。治疗前先评估病人,病人需无发热,血压平稳,治疗部位皮肤完好无破损,月经期出血量多者禁忌;治疗过程中护士与病人保持沟通,以防烫伤;治疗前后,建议病人适当饮用温水,以避免因出汗缺水而虚脱;冬天要注意保暖,治疗后不要吹对流风避免受凉;注意室温调节及开排气扇。采用长10 cm,直径3 cm雷火灸艾条,用剪刀平均分成3小段,每次用一小段。将小段雷火灸艾条插入定制小木筒内,插入深度约0.5 cm,点燃雷火灸艾条外露端,使用360°可旋转艾灸支架,将支架底部弹簧夹子夹在床栏上,支架顶部夹子夹住小木筒,用直径9 cm高密度隔灰网,防止艾灰掉落。雷火灸距皮肤3~5 cm,可指导病人根据自身皮肤温度耐受情况,自行调节距离,艾灸过程加强巡视,防止烫伤。取穴:关元、气海、双子宫,每天1次,每次20~30 min。

1.2.2.3 中医特色护理 ①饮食指导: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品为宜,可食新鲜水果蔬菜、瘦肉等,忌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品,要多饮温水,保持大便通畅。根据病人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膳。针对湿热瘀结证病人,指导其进食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黄瓜、薏仁、苦瓜等。针对气滞血瘀证病人,指导其进食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食品,如绿豆、山药、乌梅、柠檬等。针对寒湿瘀滞证病人,指导其进食祛寒除湿、化瘀止痛的食品,如羊肉、鱼、桃仁、荔枝等。针对肾虚血瘀证病人,指导其进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芝麻、黑豆、桑葚、玫瑰花等。针对气虚血瘀证病人,指导其进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马铃薯、大枣、桃仁、山药等。②生活起居指导:慎起居,避寒湿,防劳累。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保健,卫生用品要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注意个人卫生。经期及月经干净3 d内禁房事、盆浴、游泳。做好计划生育措施,尽量避免行人流、上环等手术。加强体育锻炼,可练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③情志调理: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脏腑气血密切关系。情志变化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反应,长期或者过激的精神刺激可导致某些疾病。调畅情志有助于保持健康活力,达到生理及心理健康的目的。国际泌尿外科协会将慢性盆腔疼痛定义为一种复杂的神经肌肉-社会心理障碍[10],因此采取情志护理措施,如鼓励病友沟通交流、病人家属安抚疏导等是有效疏解病人情绪的方法。通过适当娱乐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漫画、书法绘画等颐养精神,舒畅情志。通过改善病人心理状态使其缺失的医疗需求得到满足,从而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④用药指导:中药汤剂采用温服为宜,观察服药后效果。服用温补脾肾、祛湿止带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饮酒。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⑤盆腔康复操:按照盆腔康复操的操作步骤,教会病人,每天练习1次或2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腰腹部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评价 参照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中规定的慢性盆腔炎“盆腔痛评分标准”“中医症状量化评分标准”和“中医体征量化评分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案,责任护士于病人入院、出院时对盆腔炎病人的主要症状腰腹部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填写症状分值评价表进行评价[11]。将症状的评分效果分为4个标准[12]。显效(好):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较好):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一般):主要症状、体征好转;无效(差):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疼痛:①疼痛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为好,VAS评分为0分。②疼痛有所改善为较好,VAS评分为1~3分。③疼痛改善不明显为一般,VAS评分为4~6分。④疼痛明显或较前加重为差,VAS评分为7~10分。带下异常:①白带正常为好;②白带基本正常为较好;白带量多,黄脓性改善不明显为一般;白带无改善或加重为差。月经异常:①月经正常为好。②月经基本正常为较好。③月经量多改善不明显为一般。④月经量无改善或加重为差。

1.3.2 依从性 统计病人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13],分为依从(遵医嘱进行操作,执行率80%以上)、部分依从(遵医嘱进行操作,执行率50%~80%)、不依从(遵医嘱进行操作,执行率50%以下)。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评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重测效度为0.880),评分量表总分为100分,其中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大于80分为满意。护理措施总依从性= 依从例数/总例数×100%,总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不断增加,病程反复,迁延不愈,导致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病人康复率[14]。西医一般采用抗菌类药物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能将疗效提升,容易复发。盆腔炎属于中医学“带下证”“妇人腹疼”等范畴,在治疗上以活血解毒、化瘀止痛、清热除湿为基本原则[15]。

本次研究通过实施中药保留灌肠、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等方式进行辨证施护。中药灌肠是一种从直肠给药的中医护理技术,可改善病人盆腔微循环,增强肠壁内黏膜上皮纤毛功能,起到解除输卵管内阻塞、管外粘连的作用[16-17]。直肠经静脉丛与盆腔器官相互吻合,通过直肠给药能有效避免肝首过效应,使药物处于较高浓度水平,并减轻肝脏和胃部的负担,降低药物对肠胃系统的刺激,易使病人接受[18]。中药保留灌肠方剂中的大血藤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等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的功效;鸭跖草具有清热泻火、利水消肿、解毒的功效;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的功效。

基于针灸经络学理论基础,雷火灸集合针、灸、中药外治于一体,采用艾绒、黄芪、麝香等中药组成的药艾条施灸于穴位,与普通艾灸相比,雷火灸药效更强、火力更猛、渗透力更强[19]。雷火灸高于普通艾灸的温度与热辐射力可以促进局部皮肤腠理开放,使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加速机体血气运行,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同时通过经络传导调节作用,实现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瘀消肿止痛、散瘿消瘤、扶正祛邪等效果[20-21]。

中医特色护理通过饮食指导、生活起居指导、情志调理、用药指导、盆腔康复操等多种方式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缓解紧张急躁情绪[22],加强了护士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护患关系,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和配合。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将中医护理技术与情志护理相结合,帮助病人去掉消极思想,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达到生理及心理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雷火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能有效改善盆腔炎病人疼痛、带下异常、月经异常等主要症状,也可提高病人的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由于临床条件及地域的限制,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可通过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

猜你喜欢
雷火盆腔炎灌肠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