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护理慕课建设与学习行为分析

2023-06-01 07:02胡寅初
全科护理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孕产保健妇女

侯 睿,陆 虹,胡寅初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作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以其开放性、个性化、网络化的特点[1],丰富且免费的课程资源、自主的课程参与等优势,成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快速兴起。中国大学自2013年初开始慕课建设实践,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根据教育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4月,我国上线慕课已经超过5.2万门,学习人次达到8亿。慕课是自我驱动型的学习,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频率和内容,学习行为更加自由、主动和兴趣化,同时也更加松散、即时和碎片化[2]。学习行为是指与课程学习相关的行为,包括观看视频、提交作业、参加测试、参与论坛讨论等,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3]。近年来,护理学专业相关慕课也相继开设,对于推进优质护理资源共享、促进智慧教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于2020年9月开始建设,2021年2月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开课两期。本研究以《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为例,对护理慕课课程建设过程以及学习者在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总结分析,探究学习者行为特点,为智慧教育背景下慕课资源的合理建设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慕课建设概况

1.1.1 设定教学目标及对象 《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的最新理念与进展。设定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和临床产科护理人员,对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感兴趣的社会公众也可参与学习。在此目标下,组建教学团队和构建教学内容框架。

1.1.2 组建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注重医教融合,由来自医学院校及临床医院的产科护理、医疗专家组成,共包括5位教师,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

1.1.3 设置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原有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妇产科护理学》的基础上,依据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选择“孕产妇”重点人群,聚焦于“保健与护理”这一核心主题进行慕课的建设与开发。教学内容分为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基础知识、妊娠生理、妊娠期妇女保健与护理、影响分娩的因素以及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5个模块。教学时长为8周,将教学内容按照慕课授课特点,分解整合为32个微视频,每个视频平均时长为(13±5)min。录制方式包括演播室教师讲授视频和实地演示操作视频。除了教学视频,还配有课堂交流论坛、单元测验、课后作业、最新文献阅读等,供学生学习。

1.1.4 课程考核与管理 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基础上,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文献阅读、课堂交流论坛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测试以及学习结束后的期末测试。该课程最终成绩由课堂交流论坛发言10%、单元测试25%、单元作业25%、期末考试40%累加而成。满分100分,总分≥60分且<80分为合格,80分及以上为优秀,合格及优秀者可获得相应证书。教师的课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定期发布学习资料、作业批改、组织论坛讨论、论坛答疑成绩确认和证书发放。

1.2 学习行为分析

1.2.1 研究对象 以2021年2月—2021年7月所有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注册学习《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课程的学员为研究对象。

1.2.2 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自身具有的数据记录功能完成学习行为数据采集,学习行为指标包括注册学习人数、视频观看人数、作业提交情况、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情况、课程完成情况以及论坛互动情况等。采用人数和百分比(%)对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组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注册学习人数 《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时间为2021年 2月,第一期开课时间为2021年2月1日—2021年3月28日,在线注册人数为2 369人。第二期开课时间为2021年5月31日—2021年7月31日,在线注册人数为5 580人。两期在线注册人数共7 949人。

2.2 视频观看情况 根据中国大学MOOC平台记录的数据,在2次开课过程中,第一节课视频的观看率均为最高,分别占到当期开课注册人数的44.53%和48.87%。学习者观看课程视频的人数比例随着课程的进行而呈递减的趋势,最低为136人,占当期开课注册人数的2.44%。

表1 慕课学习者课程视频观看人数 单位:人(%)

2.3 课程作业及测试参与情况 在两次开课过程中,学习者参与单元测试、课程作业、文献阅读、论坛讨论和期末考试的人数见表2。虽然第二期开课的注册人数明显多于第一期开课,但两次开课完成作业和测试的人数均在200人以内。

表2 学习者参与课程作业及测试情况 单位:人次

2.4 课程互动情况及课程成绩 学习者中参与期末考试的人数,第一期为53人,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41.51%。第二期为37人,及格人数28人,及格率75.68%。在综合了期末测试和过程评价的各项得分后,两期开课的合格及优秀人数共47人,其中93.62%(44人)为参与过课堂交流论坛互动发言的活跃用户,而不及格的43人中,只有14人参加过论坛互动交流,两组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经χ2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5 课程评价 共有36名学习者参与了课程评价,平均4.8分(满分5分)。从课程评价的开放性留言中,可以看出非专业的孕产期妇女及家属对于课程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符合开课预期。

“作为一个初为人父的菜鸟,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知之甚少,感谢专家团队给我提供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使我从一个只凭主观意念判断的无知者蜕变成一个拥有专业判断的统筹者。”

“虽然我不是医学生,但是听完老师的授课,让我对孕产有了清晰明确的认知,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让我学到这样的知识,一直会坚持学完的。”

“通过这门课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基础知识,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讲解,感谢助教的耐心解答,希望更多的孕妇可以看到这门课程”

3 讨论

3.1 根据慕课教学特点进行课程建设 “互联网+教育”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即智慧教育的重要表现[4]。以慕课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课程资源得以共享,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对《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两期课程数据的分析,发现课程受众群体非常多元化,符合慕课开放性的特点。专业课程在慕课平台上向公众学习者开放,扩大了受教育者覆盖范围,打破了教育资源的壁垒,这对于强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面授课堂相比,慕课借助于技术平台服务于大规模学习者,难以通过面对面地观察和交流来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教材执行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课程的开发使用者[5]。因此,前期的课程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根据慕课教学特点进行课程建设。

从《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的具体实践来看,在进行课程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除了针对在校大学生,也应考虑到更广泛的社会学习者。在教学团队组建中,本课程采用了具有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可以使学习者保持新鲜感,提升慕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在操作中应注意加强集体备课,做好教学内容上的协调配合。在课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到利用技术媒体来传递教学内容和支持教学活动,因此课程资源可包括教学视频、课堂交流论坛、单元测试、课后作业、文献阅读和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内容安排上采用模块组合、资源链接等方式进行弹性调整,并且进行动态更新,以满足不同程度学习者的需要。以《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为例,护理学专业人员可能更关注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最新理念与学科进展,而孕产妇及其家属可以从孕产期保健与护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中受益,从课程评价的开放性留言中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高等院校进行慕课建设,在促进大学自身的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承担大学服务社会的使命与职责。

3.2 慕课学习者行为特点 慕课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模式,这种特点一方面使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学习者持续参与度较弱、课程完成率偏低也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6-8]。有研究者构建了“慕课学习者模型”,将其划分为5种类型。①隐身者:注册并激活了账号,但从不登录任何课程;②完成者:完成了大部分课程及测试,虽然成绩高低不一;③旁听者:只观看教学视频,几乎不参与作业与测验,不获得学分;④脱离者:课程前期参与度高,一般在课程的前1/3处脱离课程;⑤尝鲜者:只观看过1节或2节教学视频[9]。本研究中的学习者学习行为特点也符合该模型。在7 949名课程注册者中,大部分为“隐身者”“脱离者”或“尝鲜者”,观看课程视频的人数比例随着课程的进行而递减。部分学习者只观看视频,不参与作业和测验,成为“旁听者”,因此观看视频的人数远高于完成作业、测验和考试的人数(见表1、表2),最后有47名学习者完成全部课程并且总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这与在线课程受众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知识背景等具有巨大差异性有关。在校学生或护理学专业人员的学习动机可能是职业发展需要、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成为持续学习的“完成者”可能性较大;孕产妇及家属大多是为了应对孕产期面临的某些具体问题,可能成为课程部分视频的“尝鲜者”;还有部分学习者可能完全出于个人兴趣,与其承担的社会角色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对于证书或者学分的需求,成为只观看视频,不参与作业和测验的“旁听者”。另外,由于《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是一门医学类专业课,原则上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知识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的学习,这可能也是造成课程完成率低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群体注册课程的动机不同,因此学习行为和课程完成程度也不同。有研究显示,大部分慕课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对优质资源的需求,但相当一部分学习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全部课程,只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性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10]。因此,高校应考虑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慕课学习者学习行为特点,在承担服务社会的使命同时,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将慕课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配合使用,通过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不断创新校内、校际课程共享与应用模式。

3.3 加强慕课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行为 互动是所有教学过程,包括面授课程、在线课程或混合模式教学的基本要素。有研究显示,学习者的慕课体验与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3种互动类型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慕课学习者的保留率和学习动机有重要影响[11]。本研究也发现,在成绩合格及优秀的学习者中,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论坛互动发言的活跃用户比例明显高于不及格组(见表3)。因此,关注在线互动和学习者的社交需求成为未来慕课建设和发展的趋势之一[12]。

表3 不同成绩组的学习者参与论坛讨论情况比较 单位:人

有研究显示,中国大学慕课课程的教学中同步反馈较少,建议教师通过微信群或QQ群等在线社交媒体进行及时的个性化反馈[13]。然而慕课所具有的“大规模”属性,一方面使其具有开放性强、易普及、低成本等优点,另一方面,教师面对数千甚至数万学生,如何克服时间、精力的困难增加同步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成为慕课教学中面临的挑战之一。有研究提出加强慕课论坛建设,促进社会性互动,可能是慕课教学改进的一种思路[14]。本课程设置了课堂交流论坛,将学习者的发帖行为作为课程总成绩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鼓励学习者与老师和同伴积极互动。教师的回帖可给予学习者学习过程及时的评估、指导和激励,是促进学习者参与的重要方式。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慕课论坛,应用一定的在线沟通技巧,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也可通过互评作业等方式,鼓励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和反馈,建设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4 小结

慕课作为开放教育与互联网进一步结合的产物,代表了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对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新常态。本研究以《孕产期妇女保健与护理》课程为例,探讨了护理学专业类慕课课程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和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期望能为智慧教育背景下慕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孕产保健妇女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孕产·书吧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