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善念薪火相传

2023-06-04 20:01苏红姜攀
慈善 2023年3期
关键词:进校园总会慈善

苏红 姜攀

编者按:

开展于2011年的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十多年来经过多方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营造全民慈善的社会氛围,厚植慈善根基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八专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中国慈善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推进中小学校园内的慈善文化建设,营造相应的慈善文化氛围,也顺应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最新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慈善之花遍开于校园内外的每一个角落, 2023年,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掀起了新一轮“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热潮。《慈善》杂志选取各地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几个缩影,具体情况及详细内容,供各位读者参考。

常熟市慈善总会:中小学生《慈善读本》心得集举行首发仪式

2023年江蘇省常熟市中小学生《慈善读本》心得集首发式活动于近日举行。

2022年春季,常熟市慈善总会将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编写的《慈善读本》“小学版”“初中版”两个版本,免费发放到全市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收到《读本》后,各校紧扣《读本》内容,丰富使用形式,将《读本》与《道德法治课》、班会课、团队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结合,精心设计慈善主题活动,同时向学生家长积极宣传慈善文化理念,把慈善文化向家庭、社区延伸,提升师生、家长的慈善意识。

在此基础上,常熟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又联合开展以“善美常熟,爱满人间”为主题的《慈善读本》心得征集评比活动。活动共收到全市中小学生的心得体会562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小学组一等奖30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90名;中学组一等奖15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45名。这些优秀作品被结集刊印,形成《从善如登》——常熟市中小学生《慈善读本》心得集。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孙达为《从善如登》作序,充分肯定了常熟慈善文化进校园所取得的成果。

为进一步培育慈善理念,弘扬慈善行为,推动青少年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建立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校园人际关系,从2020年开始,常熟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三年行动,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普及慈善知识、理解社会责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此次《慈善读本》心得集首发式活动便是其中之一。

活动现场,向《慈善读本》心得评比获奖学生代表颁发证书,向获奖学校赠书。

宿迁市慈善总会:召开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

4月20日,江苏省宿迁市教育局、民政局、慈善总会联合召开全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推动全市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宿迁市副市长闫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宿迁市慈善总会会长叶辉主持会议,宿迁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市政府督导室主任倪成城就全市教育系统如何推进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宿迁市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苏耀西解读《关于开展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要做到“六个一”,即布置一个慈善文化画廊、发放一册慈善读本、组织一次慈善讲座、开展一项慈善实践主题活动、组织一次慈善征文竞赛、开展一次慈善之歌演唱比赛。要坚持有机融入,做到“四个结合”,即慈善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慈善教育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慈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慈善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实施方案提出的全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三年计划,到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常态化开展“六个一”活动,重点对象是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

闫辉要求,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真正取得实效、行稳致远。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积极健全完善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精心组织,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二要强化保障措施,加快统筹推进。各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加强政策、资金保障,切实提高活动质效。三要强化督促指导,推进责任落实。各级教育部门、慈善系统要统筹合作,对工作成果进行指导评估,为推进全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倪成城就如何开展好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深入推进校园慈善文化教育,汇聚“向善”的内生动力。二是不断丰富校园慈善文化活动,激发“行善”的行动活力。三是持续加强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汇聚“扬善”合力。

叶辉强调,校园慈善文化建设工作要注重实效,有序推进,防止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要协同配合,全面提升质量,宣传好典型和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慈心善念薪火相传,把宿迁市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打造成为宿迁“慈善之城”建设的靓丽风景、响亮品牌。

会前,与会人员还先后来到宿城区八一路小学、宿豫区庐山路小学进行实地观摩。

新沂市慈善总会:举行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会

3月30日上午,新沂市慈善总会联合新沂市教育局举行2023年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推进会,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再上新台阶。新沂市慈善总会秘书长程敏、市教育局工会主席张永生、市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副主任周士堡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以及部分学校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唐店第二小学、芳草地小学和新安小学(北校区)的校园慈善文化建设。

会上,张永生总结了2022年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情况,并对获得徐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校”的11所学校表示祝贺。每所学校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真正地做到了“五个一”,实现了“四个结合”,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今年计划推进的22所中小学校,要以第一批示范学校为标杆,确保在10月份前完成今年的创建任务。

对于下一步工作,程敏指出,一是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识自觉,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思想基础;二是要扎实推进稳步提升,把慈善文化进校园与思政教育、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要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活动,把慈善很好的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三是弘扬传播慈善文化,坚持慈善美德教育从青少年抓起,倡导慈善理念,营造慈善新风,推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再上新台阶。

会上,对11所徐州市“中小学校园慈善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进行授牌。唐店第二小学、芳草地小学和城关小学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青岛西海岸新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慈善爱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推进慈善文化走进校园、扎根校园,日前,播撒慈善种子·育爱心于校园——青岛市西海岸新区2023年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仪式在珠江路小学举行。现场,区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还向珠江路小学和实验初中捐赠了《慈善读本》,以书香润泽心灵。

慈善温暖莘莘学子  公益社团传递爱心

“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既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慈善的内涵和意义,也是为了让他们知晓慈善工作具体有哪些。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让慈善意识深植孩子们心中。”开发区慈善总会会长王谊表示。

据了解,此次启动仪式之所以选址珠江路小学,是因为该校与慈善有着深厚渊源。走进校园,醒目的孔子雕像,随处可见的饮水机、朗读亭、绿化树木等都是由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赠的。学校受益于慈善的项目颇多,学子们浸润在慈善大爱中成长。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珠江路小学,热心公益事业、投身志愿服务已成为师生的习惯,“小贝壳公益社团”更是该校的一张闪亮名片。据悉,成立于2015年的“小贝壳公益社团”分为爱心团、讲解团、助人为乐团、环保团等九大分团,以班级志愿服务团队与学校志愿服务团队两种形式开展志愿活动。垃圾分类宣讲、“我与创城共行动”卫生清洁活动、“学雷锋——我们在行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体会做公益的意义和乐趣。

2021年,青岛市发布了35个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珠江路小学的“小贝壳大公益 共筑蓝色地球”志愿服务项目成功入选,“小贝壳公益社团”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家校携手扶危济困  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珠江路小学在课程设置上将公益事业、志愿服务与语文、思政等课程深度结合,同步开展各项慈善活动,如组织慈善义卖、走进敬老院、关爱特殊群体、与西部学校结对等,不断提升师生品格,培育慈善氛围。

今年4月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珠江路小学携手春风化雨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等,开展了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活动中,珠小学子与“星星宝贝”们一起上课、一起做游戏,还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等送给对方,让“星星宝贝”收获了友谊与温暖。

贵州省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龙井小学、白水镇把路小学是珠江路小学的对口协作学校。在珠江路小学发起“情系贵州 爱心牵手”帮扶活动后,该校300多名学生家长两天时间便捐款21万元,用于帮扶困难学子。珠江路小学将这笔善款连同家长和学生们捐赠的30多箱学习用品及爱心衣物,一同寄到了对口协作学校,让700多名被帮扶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西海岸新区的关爱。

求真教育培根铸魂  春风化雨立德树人

从师生到家长、从校内到校外、从西海岸到安顺……珠江路小学的公益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直以来,“求真教育”都是珠江路小学的灵魂。该校秉持“真心为每个孩子培育健康成长的根基”办学理念,让孩子们拥有童真、童趣和童乐。

在珠江路小学校长张燕看来,慈善的核心精神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而“求真教育”是把教育过程变成与孩子一起发现美、创造美,发扬高尚品格,达到“人人向善、人人行善”境界的过程,这与慈善主题十分契合。

知行合一、以德育人。建校17年来,珠江路小学依托校地融合、家校社协同等手段,将慈善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教育特色相结合,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让慈善文化走进校园,是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也是发扬人类大爱的“种子工程”“基因工程”。张燕表示,未来,珠江路小学将继续通过“小贝壳公益社团”开展系列慈善活动,重点设立“小贝壳公益基金”,让“小贝壳”们从小树立公益意识,有爱心、善心、责任心,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让慈善之花开遍校园内外。

佛山市慈善总会:用“慈善火把”温暖千家万户

传播慈善文化,同心向未来。由佛山市民政局主办,佛山市慈善會、佛山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协办,佛山市慈善会·和的爱心基金支持的2023年佛山市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走进禅城区白燕小学、三水区博文小学和南海区里水新庄村、禅城区张槎文化广场。

慈善是最美的教育

◆白燕小学

“今后我也会多做一些公益的活动,比如当志愿者、捐款之类的。希望能把爱心传递下去,让这个慈善的花朵一直都开在校园里面。”来自白燕小学六年3班的学生黎德熙同学在活动上说。4月24日下午,2023年佛山市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在白燕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主办方向学校赠送《慈善法》和《慈善读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也期待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解慈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讲好慈善故事,共同擦亮“爱满佛山,向善之城”的城市名片。

活动还特别邀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获得者、佛山市菠萝救援队副队长何腾远向学生们讲述菠萝义工救援队参加救援的故事,并分享他一直坚持公益慈善的心得,“每当帮助了有需要的人,听到那一声‘感谢,是任何事都不能媲美的。”

为了让学生们身体力行践行公益慈善,感受慈善的力量,佛山市白燕小学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参与了由团省委、省少工委、省青基会开展的2023年广东红领巾基金募集活动。

同学们纷纷将已经在各自班级募捐到的善款投放到台前的爱心捐款箱中,让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有需要帮助的人。

最后,主持人带着吉祥物乐乐与学生们进行慈善知识问答小游戏,学生们踊跃参与,争相抢答慈善小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公益慈善文化和理念,让学生们心中的“慈善种子”生根发芽。

◆博文小学

为了让学生们切身体验慈善的魅力,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月25日下午,2023年佛山市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走进三水区博文小学。

“期待能够在同学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学生们习得宝贵的‘慈善精神。”主办方向学校赠送《慈善法》及《慈善读本》,增加同学们对慈善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让慈善成为最美的教育。

活动现场,胡学群医生向学生们讲解眼健康知识,希望学生们树立护眼意识,养成健康用眼的好习惯。

将慈善文化融入课堂,让慈善成为最美的教育,主持人带着吉祥物乐乐与在场的同学进行慈善知识问答互动,生动地向同学们传递公益慈善理念,让同学们学习了解慈善文化。

传递慈善火把温暖千万家

该活动不仅走进佛山市白燕小学和三水区博文小学,还在南海区里水镇新庄村、禅城区张槎文化广场设立公益慈善摊位,通过慈善宣讲、展示慈善项目案例、派发慈善项目单张、介绍慈善项目、开展慈善问答小游戏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递公益慈善理念,呼吁社会大众参与和关注公益慈善事业,营造社会公益慈善氛围。

——“如果有因儿童罹患大病而导致生活困难、符合相关条件的家庭可以向佛山市慈善会哪个项目求助呢?”

——“儿童大病医疗救助项目。”

现场,许多居民积极参与到公益慈善小游戏中。公公婆婆、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在摊位前玩游戏、咨询慈善项目、了解慈善小知识。有家长说:“通过参加慈善小游戏,认识到小小的慈善举动,竟能够帮助困难群体,以后我还会继续带着孩子做善事,永保孩子善心。”

自2014年开始,佛山市民政局、佛山市慈善会联合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至今已走进逾87所学校、3个自闭症机构、5个社区和3个慈善文化历史旧地,直接参与者逾3.85万人次。慈善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将持续开展,让“慈善之花”在校园绽放,让“慈善火把”点亮千家万户。

河南省慈善總会: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首站走进八一中学

慈善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向善文化;是一种精神理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慈善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月6日上午,由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郑州市红十字会、大河报社主办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首站走进郑州高新区八一中学,由学校领导陪同参加。

在校长李坤红、德育副校长李志刚的陪同下,省委巡视组原组长、省慈善联合总会监事长唐飞、省慈善联合总会副秘书长朱雷华、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党支部宣传委员王华、大河报时政集群主任王玮皓、省慈善联合总会监事、大河报记者蔡君彦一行领导,对八一中学慈善文化建设进行了视察,沿着正越大道出发,校园内处处可见慈善文化元素,班级文化墙上展示了学生慈善文化的作品,形成一道道慈善文化长廊。李坤红校长为领导们讲解了学校慈善与育人功能的融合:“八一中学依托学生活动、校本课程,把我们‘正人正己,超越自我的校训融入慈善教育,让真善美的春芽在全体师生的心中茁壮生长!”

接着,与会领导走进报告厅,由李坤红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李校长首先对省慈善总会、郑州市红十字会、大河报等社会爱心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勇于探索青少年慈善文化教育途径的做法表示由衷地赞赏,身为教育人的我们定会积极配合。八一中学将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将慈善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高新区中小学开展慈善文化教育树立新的标杆!

省慈善联合总会监事长唐飞为与会领导和师生介绍了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的基本情况,指出慈善文化对发展慈善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八一中学以学校为载体,为学生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的氛围给予了肯定,他希望在全社会的通力协作下,让慈善之花开遍校园。

河南省委巡视组原组长、省慈善联合总会监事长  唐飞

随后,唐飞监事长向八一中学颁发“河南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牌匾,与会领导为学生代表发放《慈善读本》,李坤红校长代表学校分别为郑州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党支部宣传委员王华颁发“校外安全辅导员”聘书。

最后,省慈善联合总会监事、大河报记者蔡君彦从慈善词源、慈善文化含义、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时代定位、新时代中小学生如何身体力行参与慈善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快乐成长。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队长牛振西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学生们展现了水上义务救援队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救援事迹,让人动容,也为与会人员敲响了防溺水的警钟。

郑州市红十字水上义务救援队党支部宣传委员王华通过流利、幽默的双语教学,为学生一一介绍了救生的原则、救生的理念和救生的方法,她让现场的学生参与表演,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是八一中学全力打造的品牌项目,而且一种功在长远的启蒙教育,更是播撒慈善种子的育人工程。学校将不断融合学校德育教育,积极弘扬慈爱行善,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慈善事业的支持者、慈善理念的传播者、慈善传统的继承者与爱心奉献的参与者!

苏州市高新区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2月21日,为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弘扬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苏州市高新区教育局联合区慈善总会在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举行“苏州高新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暨“贤善园”揭牌仪式。

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徐国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赵红,区慈善总会会长蒋国良,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智良,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周剑等出席活动。

仪式现场,市慈善总会会长徐国强发表讲话。他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推动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是慈善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传递正能量、造福民族未来的希望工程。高新区要贴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青少年群体开展慈善美德教育,提供科学、系统、可持续的专业服务。”

区管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赵红发表致辞。她指出:“不断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修德、仁爱、明辨、笃实品格养成,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期望借助项目的开展,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慈善活动和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沉浸感受,不断汲取向上向善的能量,大力推动我区慈善教育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不竭力量!”

項目启动仪式后,徐国强会长,赵红副主任,蒋国良会长,沈智良主任,周剑局长一行现场参观“贤善园”,并饶有兴致地与园内正参加彩绘涂鸦志愿服务活动的企业职工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亲切交流与互动。

慈善美德教育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2021年,苏州市教育局联合苏州市慈善总会开展评选“校园慈善文化建设”试点学校活动,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入选。2022年,苏州高新区选定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和吴县中学,建设实施“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进一步推动慈善美德教育在高新区校园内落地见效、走深走实。接下来,高新区将以“慈善+教育”融合发展为理念指引,按照“五个一+X”的项目实施模式,打造一批校园慈善文化阵地、发放一批慈善读本、组织一批慈善文化大讲堂、开展一批慈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一批慈善征文活动,并结合各校实际,配套开展“一校一品”慈善美德教育特色活动。

本次活动,市区两级慈善总会和爱心企业生物梅里埃现场向学校捐赠《慈善读本》《慈善高新》《慈善的力量》等500余本书籍。

参加活动的还有市慈善总会、区教育局、区慈善总会、浒墅关经开区(镇)有关负责人,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苏州高新区文贤实验初级中学校书记、校长及师生代表,爱心企业生物梅里埃有关负责人及员工代表。

广东省慈善总会:“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启动

3月5日,“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启动仪式暨首场进校园活动在广州举行。

广东省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善文化进校园行动,旨在践行慈善法关于“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的要求,助力高校学子、中小学生发挥所学知识、专业特长,投入公益慈善、志愿实践活动,并为学生们服务社会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据悉,“南粤慈善 公益同行”活动联合全省各地市慈善组织、社会团体、爱心企业、大中小学校、社区,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宣传慈善文化,倡导志愿精神,链接社会资源,帮扶、支持各类公益项目。今年的活动面向全省大中小学校的学生群体开展系列活动,播种善念,乐于奉献,让慈善文化之花开满南粤校园。

宝安区慈善总会:慈善文化进校园工程荣获“鹏程慈善典范项目”

2023深圳慈善大会暨第六届鹏城慈善奖致敬典礼在深圳会堂成功举行。由宝安区慈善会和宝安区教育局联合开展的“深圳市宝安区慈善文化进校园工程”项目在深圳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喜获“鹏城慈善典范项目(慈善信托)”奖。

此次大会上发布了第六届“鹏城慈善奖”褒扬名单,其中5名“鹏城慈善楷模”、5名“鹏城慈善推动者”、10家“鹏城慈善典范机构”、15个“鹏城慈善典范项目(慈善信托)”、27名“鹏城慈善捐赠个人”、30家“鹏城慈善捐赠企业”。

“慈善文化进校园”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于2011年启动,并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为在孩子心中种下“爱”与“善”的种子,宝安区慈善会于2013年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联合宝安区教育局共同开展,旨在将慈善文化引进校园,实现慈善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慈善活动与学校活动相融合,慈善理念与教学理念相融合,慈善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融合。

宝安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于2013年在坪洲小学启动试点。2014年翻身实验学校等7所公民办小学成为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试点学校。2015年《深圳市民政局、宝安区人民政府推进慈善事业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在宝安区小学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2016年灵芝小学等8所学校纳入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2019年全区共有51所学校相继启动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2020年新增88所小学加入,标志着宝安区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实现全区139所公民办中小学全覆盖,推动13万余名小学生和教师参与。

宝安区慈善会会长张洪华表示,宝安慈善文化进校园工程,从启动试点推进,到宝安139所公民办中小学全进入、全覆盖,历时近10年时间,探索过程艰难,推进有序。慈善文化进校园取得的成效,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对项目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区教育局全力以赴的配合与共同推进,更离不开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和同学们对项目的肯定和积极参与。

猜你喜欢
进校园总会慈善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舞龙舞狮进校园
半盏——第四话:别急,总会吃腻的
乌兰牧骑进校园
陈埭镇同乡总会
优秀剧目进校园
画与话
[ 再见,在也不见] 相识总会再相逢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