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2023-06-07 23:11潘福容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探析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潘福容

【摘要】在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而在新课程改革越发深入的同时,素质教育也愈发深入人心,特别是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外,更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探索能力,所以需在实际教学期间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以自身的不懈努力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若想实现此目标,就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更利于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策略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3-0184-03

一、前言

數学知识学习有着抽象性特点,因而大多小学阶段学生在学习和吸收数学知识时,都容易遇到困难,长久下去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而若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就能够在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及交流的状态下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展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后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学生可在不同方面认真对待及探索数学问题。同时在合作学习期间,也可促进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凸显自身的优势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然而在实际教学期间,却发现教师未能将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讲述给每名学生,因此学生不能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求及形式,很难在合作学习中产生较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务必要保障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应用,有力推动达成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使得学生更富有热情地投入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持续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这也是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一项重要目标[1]。除此之外,在展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后,利于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以往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已然习惯应用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模式,会十分注重讲述理论知识内容,未能全然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获得了发展,致使许多学生仅能被动地吸收数学知识,而未能展开深层次的探索及分析,导致数学课堂的氛围十分沉闷和消极,而在应用合作学习策略后,就有助于改变上述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探究中,在同学们相互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又引发了自身的思考,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课堂上,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通过这种合作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构建了学习共同体。

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策略探析

(一)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为保障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效果的必要前提,现如今,虽说教师已然在数学教学期间应用了合作学习模式,但因处在形式主义的应用状态下,未能实现合作学习的重要目标。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确保贯彻“公平性”这一原则,保障在各个小组中的每名成员有着层次不一的数学学习能力,还应重视小组之间竞争的客观性和公平性,绝不可单纯针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来进行小组划分,小组成员人数也应加以把控,若是人数过多,就难以确保每名成员均可投入至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导致一些学生未能在合作学习期间获得收获,若是小组人数较少,会致使在小组中每名小组成员所需完成的任务较为繁重,还会导致小组成员对合作学习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合作学习的初衷相违背,所以教师在划分小组成员的过程中,应将各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的范围内,还应为每个小组均确定出小组长,以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使得每名小组成员均可切实投入至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及学习成效,也利于保障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质量。教师除了要注重落实教学引导,也需主动参与至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不足,若是在教学期间发现存在问题,也应在第一时间加以改正,教师还能够以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实现在不同小组成员间产生较好的监督作用,保障学生高质量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合作学习任务[2]。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时,我就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对此强调教师先对学生展开合理分组,因学生在之前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除法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就应对此加以了解,也需注重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结合于此,对学生展开合理分组,保障在各个小组中均有着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如此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才可更为具有顺畅性,更能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营造良好合作学习氛围

如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就应燃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动力,然而在以往教学方式的制约下,发现在展开数学教学工作时,会体现出一定的枯燥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保障学生可更为全神贯注地投入至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而最为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即在于促使学生感知和体会到数学课堂是民主的、公平的、美好的,应注重转变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彰显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学生获得最后的结论后,教师还应判断正确与否,对学生进行客观、针对性的评价,保障学生可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3]。并且,若可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也可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能够敢于表达自身的想法,敢于提出自身的疑问,这不仅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等,以期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取得更为良好的进步。

例如,在教学“求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就要提前准备好拼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图形拼接的形式,同时与其他成员展开充分的探讨,获知求三角形面积的方式,在进行此种合作学习后,有助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发挥的重要空间,让学生能够以主动动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突出了数学的本质,又降低数学学习压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入游戏展开合作学习

学生是否可充分参与至合作学习活动中,也会受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若学生对数学学习以及合作学习模式本就有着较大的兴趣,那么学生投入此项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势必会更高[4]。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若想保障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还应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一项必要的要素,但以何种方式才可激发此种兴趣呢?在不断的实践和分析后,教师发现大多学生对游戏的形式都有着较高的兴趣,若可将游戏引入至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十分利于确保合作学习模式的落实效果,同时还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关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让学生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非常利于培养学生对小学数学学科的热爱之情,为学生往后不同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例如,在向学生讲解“加、减、乘、除”方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带领学生投入到“摘香蕉”这一游戏中,该游戏有着一定的竞赛特征,所以教师需先向学生讲述竞赛的规则,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投入到“摘香蕉”这一游戏竞赛中,由各个小组第一名成员根据香蕉图片展开精准性计算,而后再传给下一名小组成员,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为快速和准确,就可获得最后的比赛胜利。通过采用此种合作学习模式后,可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积极锻炼自身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力,也可在此期间强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思维能力。

(四)精准把控学生合作时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还应做到精准把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机,如若是错失重要时机,就容易扑灭学生心中燃烧的火焰,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不过如此,因而不愿再投入至合作学习中,甚至即便参与至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也处在各学各的状态下,一些小组成员根本不愿进行合作学习,会在数学课堂中搞小动作,如此不但难以提升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难以促进教师有效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还难以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会形成有了形式,没有实质的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需防范和应对上述问题,应做到精准把控学生的合作时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获得更为充分的收获。对此,若学生之间针对某一数学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就需将此当作重要时机,推动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具有着争强好胜的特点,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然而自身的表达能力又有所不足,如和其他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也难以通过自身的表述来说服他人,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应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作用,让学生均可在合作学习中一同去探讨所产生的疑惑以及说说自身的见解和想法,教师能够将想法一致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将想法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而后让两个小组加以辩论,使得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可学会明辨是非,充分解除疑惑,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真正实现“四基”“四能”,让学生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巨大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就需要做到精准把控学生的合作学习时机,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发现有少数学生将梳子当作是一种轴对称图形,也有许多学生并不认同此观点,在此情况下,教师就能够让学生以组的形式展开充分的探讨,说出自身的想法并加以论证,让学生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达成一种共识,并可通过画一画等诸多的形式,促进学生深层次明确“轴对称图形”的主要特征,切实掌握此方面的数学知识内容。

(五)客观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并非在应用此种模式后就全然不管,不去分析和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而是强调客观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所展现出的行为、态度以及情感等方面,对学生展开客观性、合理性的评价,这样若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了态度消极、学习主动性不足的情况,就利于督促和指点学生加以及时改正,而针对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主动性极强以及态度十分积极的学生,教师还应加以肯定和赞赏,使得这部分学生在往后可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均往往十分渴望获得教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这种评价的方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十分有效。以具体的方式来分析,在展开合作学习活动后,每个小组均应派出代表来汇报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而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就应仔细加以倾听,充分共享此项成果,感知到成功的喜悦性,对于合作学习期间的薄弱之处,教师就需加以纠正,促进学生加以改正,在进行此种评价后,还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强化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加深远的进步。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还应不断完善与创新数学教学的措施及方式,在和学生沟通时,需注重点拨及指引,保障学生可在合作学习中一直处于正确的方向下,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我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習情况加以客观评价,教师在观察过后,发现某名小组成员未能同其他成员一同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展开积极充分的探讨和分析,而是自顾自地做着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评价的环节中就应加以指出,促进该名学生及时改正,以便确保该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彰显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价值和作用,十分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展开成效和质量,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务必要将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蒋亭玮.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用[J]. 名师在线,2022(32):20-22.

[2]王晶.优化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策略分析与总结[J]. 数学教学通讯,2022(7):85-86.

[3]杨洁.感受集体力量,共探数学世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2):133-135.

[4]陈彩霞.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38):78.

猜你喜欢
探析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