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古启新 服务社会

2023-06-11 18:20常素霞随杰
文物春秋 2023年1期
关键词:民俗河北省文物

常素霞 随杰

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育才街181号,是一处幽静且极具特色的庭院,建筑风格清雅别致。这里就是曾经的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是由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改制后成立的河北省唯一一家省级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它以收藏古代、近现代民俗文物和民俗资料并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任务,是向广大群众传播历史文化、乡土知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公益性事业机构(图一)。1999年正式向社会开放,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2年,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河北省博物馆等4家文博单位整合组建了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和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并入河北博物院。

一、顺应时代改制发展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是在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的前身是河北省文物总店。

河北省文物总店成立于1975年,初期编制为10人,后经省编制委员会批准,事业编制陆续增至35人。在计划经济时期,文物总店通过商业手段收集了大量流散在社会上的文物,并使之得到保护,同时为博物馆和有关科研部门提供了藏品和资料,有效地遏制了文物集中外流的局面。收集并入藏的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民国镂雕兽耳三足白玉熏炉等珍贵文物成为改制后的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图二,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文物市场和文物拍卖行纷纷兴起,如果文物总店被推向市场,势必会加速库存文物的流失。为此,河北省文物局及文物总店领导开始积极探索一条既能保护文物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过调查、研究、论证,在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998年对河北省文物总店进行了改制。1998年3月17日,河北省文物总店更名为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同年6月10日,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增挂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牌子。

1999年10月22日,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河北省副省长刘健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慧,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柱、副局长谷同伟等有关领导及市、县部分文博单位的同行出席了仪式(图三)。

2007年7月4日,鉴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内容和职能发生变化,经省编办批准,机构调整为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内设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为处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35名,核定领导职数4名,经费形式为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民俗文物、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征集、收藏、保管工作,承担民俗文物及相关民俗文化的陈列、展览和宣传工作,开展民俗文物及相关民俗文化研究工作。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为科级事业单位,事业编制3名,核定领导职数1名,经费形式为财政性资金零补助。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进行文物出口销售;开展国内市场文物经营活动;搜集、保护社会流散的传世文物,为博物馆提供藏品;开展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经销活动。

为加强对现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与保护,2008年,在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增设成立了河北省工艺美术馆(图四)。

2014年12月,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及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等单位与扩建后的河北省博物馆合并升级为河北博物院,育才街181号那个古色古香的宁静小院成为河北博物院的育才院区。

二、传承创新服务社会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自创立伊始,就十分注重加强业务基础建设,增加民俗文物馆藏,积极改造和整修陈展环境,努力提升陈列水平,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和途径,并于2003年率先在河北省实施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坚持为团体观众免费讲解,较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作用与功能,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發展的传统与创新并举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

1.独具特色的基本陈列

1999年10月,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开馆之初,根据馆藏文物特点,推出了基本陈列《民间收藏系列专题展》。展览以馆藏民俗文物精品为主线,分明清扇面、武强年画、清代家居和明清工艺珍品四个专题,共展出文物藏品400余件(套),通过对文物内涵的发掘和展示,彰显了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

《民间扇面收藏展》以馆藏明清时期扇面为主要展示内容,形式设计上以蓝色为总体色调,与扇面作品古旧的暖黄色相互映衬,给人以纯洁、沉静之感。扇面艺术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图五,1)。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韵味浓厚,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武强年画艺术展》以灰色和白色为基本色调,色彩浓艳的武强年画鲜明地突出于白色展墙上,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整体效果令人惊艳(图五,2)。

《清代家居陈设展》采用复原陈列形式,以馆藏清代红木家具为陈列主体,按用途组合配套,划分为卧室、厅堂、书房、精品家具四个单元,以淡银灰色、烟灰色营造出了古典、宁静、优雅、温馨的空间氛围(图五,3)。

《明清工艺珍品展》以明清时期馆藏民俗文物精品为主线,包括多姿多彩的瓷器、精雕细琢的玉器、凝重典雅的珐琅器和掌中珍玩鼻烟壶四个单元,在朴实自然的黄褐色木质展柜和背板的衬托下,更加凸显了文物晶莹剔透的材质和清净温润的光泽(图五,4)。

根据展览内容和展室相对独立的特点,这一系列民间收藏专题展分别确定蓝、白、灰、褐四种颜色作为四个展示空间的基本色调,营造出雅、静、舒适的效果与氛围,与展品相得益彰,既深化了主题内涵,又调节了观众的观展情绪,缓解了因长时间参观而产生的视觉疲劳。展览推出后,受到了博物馆同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在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中荣获提名奖。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又依托馆藏文物及当代工艺珍品,陆续进行了多次改陈,先后原创了《明清瓷器珍品展》(2001年)、《老家什——民间生活用品收藏展》(2002年)、《新内画艺术展》(2006年)、《不灭的窑火永恒的艺术——河北陶瓷艺术展》(2008年)、《村里的日子——马若特泥塑作品展》(2010年)、《流光溢彩——河北当代景泰蓝作品展》(2012年)、《岁月旧梦——馆藏老月份牌广告画作品展》(2013年)、《裙舞霓裳——馆藏民国服饰配饰展》(2014年)等不同主题、贴近百姓生活的基本陈列,内容丰富,视角独特,设计别致,特色鲜明,许多藏品更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吸引了大批观众来馆一睹为快,社会反响热烈。

2.选题多样的临时展览

为充分发挥民俗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针对不同观众群体,结合藏品优势,原创或引进了大量临时展览,除了馆藏文物类展览,内容还涵盖民俗文化、自然科学、当代民间工艺、时事热点等多种类型,角度新颖,贴近生活。

为配合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先后引进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河北爱鸟赏鸟展》《世界珍奇昆虫·蝴蝶标本科普展》等多个自然科学类展览。其中《世界珍奇昆虫·蝴蝶标本科普展》的展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枚珍奇蝴蝶标本,展览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特别设置的标本制作环节,可以让孩子们亲手制作蝴蝶标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因此深受中小学生及老师、家长的欢迎。

随着民俗文化研究和展示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俗文物和民间工艺藏品的不断丰富,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原创民间工艺系列展览逐渐形成品牌,《太行风情——郭氏兄弟铁板浮雕艺术展》《蔚县民间剪纸艺术展》《鸟语花香——河北唐山彩瓷艺术展》《辛集农民画展》《民间剪纸艺术展》《巧手绝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瓷艺作品展》《辛集皮贴画艺术展》《白洋淀芦苇艺术——杨丙军大师作品展》等展览极富民俗情趣和河北风格(图六)。这些时代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富有河北淳厚、粗犷、稚拙、绚丽的地方特色展览,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当代河北民间工艺的独有魅力,传承了匠心造物精神,对发掘民间艺术内涵,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间手工艺的弘扬和传承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以展览促征集、促研究,大大推动了当代工艺珍品的征集入藏工作。

此外,《中国情·中国节——中国传统节俗展》《河北省首届民俗摄影展》《清代名人书画展》《河北省门券收藏展》《伟大的人民军队光辉的战斗历程——朱学时邮品徽章收藏展》《童心·童真·童趣——儿童美术作品展》《老年书画作品展》《美哉衡水湖——国际级湿地和鸟类保护区摄影作品展》《河北民间美术展》《河北当代书画作品展》《三人油画作品展》等原創临时展览,为观众提供了差异化的文化服务,丰富了省会人民的生活。随着这些展览的举办,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逐渐成为省会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3.贴近生活的巡回展览

自2001年开始,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相继推出了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小型巡回展览,如《中华传统美德展》《为了明天——青少年自我防护展》《关爱生命抗击“非典”》和《树立新风革除陋习》《讲科学

讲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巡回展览作为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作用的延伸,除了深入中小学校园,还进入机关、部队、居民区乃至监狱、管教所等,最大程度地参与了社会、社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犹如一支“轻骑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党的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图七)。

由于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成绩突出,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被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中心确定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的实验基地,并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二)异彩纷呈的社教活动

博物馆肩负着收藏历史、教育今人、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背景下,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主动转变思路,走出庭院,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构架起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走进校园,开启传统文化教育之门

为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不断加强未成年人的传统文化教育,2005年开始,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以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展览和讲座为依托,积极谋划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以馆藏文物中传统文化及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剪纸、年画、内画等为主要内容,制作了《生活之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展览赏析》《河北民间艺术瑰宝——武强年画》《馆藏文物精品赏析》《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等20余个课件,并专门策划了现场动手参与的民间工艺制作项目,激发了中小学生的广泛兴趣,让传统文化像滴滴春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图八,1)。由于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成绩突出,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被石家庄市文明办、团市委命名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

同时,“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也逐步延伸至大学校园。河北省民俗博物馆专门制作了适合大学生的讲座内容,深入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院校,在举行中国传统节俗讲座的同时,还组织民间艺术家进行现场艺术展示,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许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学生成立了“中华风”民俗社团,通过参观民俗展览,举办知识竞赛,举行传统节俗、民间工艺主题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校园内掀起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传统习俗的高潮,仅知识竞赛的参赛队伍就涵盖了河北师范大学东西两区的19个学院,在学校引起强烈反响。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先后与50多所大中小学校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并有多所学校成为河北省民俗博物馆的传统文化教育实验基地,很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辐射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功能。

2.融入社区,落实文化惠民政策

博物馆走进社区,是实现文化成果共享的有效手段。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将部分展览和中国传统节俗文化等内容制成课件,不定期到多个居民区内进行公益讲座,使群众不必舟车劳顿就能看到精美的展览,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我们还邀请民间工艺大师一起走进社区,结合自己的作品讲解相关历史知识和制作工艺,并现场教授技艺,不仅激发了居民们对民间手工艺术的浓厚兴趣,也使博物馆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为了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我们与社区联合举办展览,如重阳节的老年书画作品展,六一儿童节的儿童画作品展,不同节日的节俗文化展,等等,成为连接博物馆与社区之间的另一个纽带。博物馆与社区发展紧密相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区因博物馆的存在而提高了文化品位,博物馆也因为社区提供完善的服务而使服务社会的功能得以延伸,从而更适应时代,更具活力,在关怀社区、研究社区、服务社区的同时,增强了博物馆的发展动力。

3.艺术展演,共享传统技艺之美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习俗、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口耳相传、手手相授”的民间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挽救濒危的民间技艺,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邀请30余位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组成民间艺术团队,利用节假日到文化广场、学校、社区,举办各种类型的民间艺术展演活动。身穿节日盛装的民间艺人现场展示吹糖人、浇糖画、捏面人、剪纸、内画、豆塑、烙画、手指画、彩粽编织等传统手工技艺,观众积极参与其中,不但了解了其中的技法、工艺,更是兴趣盎然地动手参与制作。展演活动在为艺人们提供展示自我、展示艺术的平台的同时,也推动了民间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许多艺人也凭借自己独创的绝技登上了省市電视台甚至央视的舞台。

从2002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起,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都会在馆区举办“迎新春民间艺术展演活动”,配合书法家现场写赠春联、福字,刻制剪纸贴花,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场传统文化盛宴,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红火热闹和文明进步的浓厚节日氛围(图八,2)。

(三)品类丰富的藏品体系

同时,改制之后,基于自身的业务范围和职能,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民俗文物、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科学保管中,不断加大征集力度,先后入藏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蔚县剪纸和武强木版年画精品,原泊头火柴厂老职工孙宝丰先生在20世纪60至90年代收藏的4万余枚火花珍品,胡伯翔、周柏生、杭穉英、徐咏青、郑曼陀等老月份牌年画名家的名作精品(图一〇,1),以及民国时期的银项圈、刺绣精品等等,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文物、藏品成为博物馆举办观众喜闻乐见的民俗类陈列展览的物质基础。

今天的工艺珍品就是明天的文物精华,河北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作品以精湛而独具魅力的技艺特点蜚声中外,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享有盛誉。2005年底,河北省民间工艺珍品征集工作也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开始实施,先后入藏了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多项代表性作品,如陈文增、和焕、庞永辉、韩庆芳等创作的定窑瓷器,刘立忠、任双合、安际衡等创作的磁州窑瓷器,张志忠创作的邢窑瓷器,宋建国、田健桥创作的精美玉雕作品,郭海博、郭海龙独创的铁板浮雕作品,以及唐山艺术瓷、唐山皮影、衡水内画鼻烟壶、张家口花丝蒙镶、易水砚、馆陶黑陶、保定铁球、曲阳泥塑、大厂景泰蓝等深具河北特色的民间工艺精品,极大地丰富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藏,为科学研究和举办工艺珍品展览打下了良好基础(图一〇,2、3)。

截止到2014年,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品共计26036件(套),93844件。其中古代文物藏品21604件(套),50679件;当代工艺美术藏品4432件(套),43165件。

(四)务实丰硕的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民俗河北省文物
冬季民俗节
文物的栖息之地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民俗中的“牛”
河北省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民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