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 铸造魂魄

2023-06-11 18:20李建丽
文物春秋 2023年1期
关键词:藏品馆藏河北省

李建丽

藏品是博物馆一切业务活动的基础,可称为“博物馆之魂”。从1953年至2023年,从河北省博物馆到河北博物院,70年来,几代博物馆人辛勤努力,严格管理,使藏品从无到有,聚少成多,铸就了河北博物院强健的业务魂魄。

河北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21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9649套28877件,一级文物340件(套),国宝级文物6件。藏品以古代文物和近现代文物为主,也有大量民间工艺品。藏品在时代大类板块下按质地分类保管,重大考古发现的文物集群保管。古代文物中,以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等国宝级文物为代表的满城汉墓出土文物最负盛名,河北古代名窑瓷器和元代青花瓷在博物馆界名闻遐迩,曲阳白石雕刻数量大、造型美、工艺精,以地方名人名作为主的书画类藏品别具特色。近现代文物中,收藏了大量抗日组织和名人名将的遗物,为河北人民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艰苦卓绝的抗争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物证。2014年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合并后,又增加了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当代民间工艺品,包括陶瓷、剪纸、鼻烟壶、铁板画、珐琅器、火花等品类。

回顾河北博物院70年的藏品收藏历程,大体可分为奠基、停滞与复兴、合并与改建、分离、回归与发展等5个历史阶段。

一、广泛征集文物奠定藏品基础(1953—1966)

1953年至1966年,是新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高潮时期,也是河北省博物馆广泛征集文物、建立科学文物保管制度的奠基时期。

这一时期省博物馆把征集文物、建立馆藏作为一项主要的业务工作。文物征集途径主要有调拨、民间征集和接受捐献几种方式。馆内设有固定的征集组和征集人员,征集人员长期深入到省内各地征集文物,而且经常为配合展览抽调其他人员进行短期突击性专题征集,使馆藏文物从无到有,迅速增加,奠定了馆藏文物的基础。

建馆之初,首先接收了原冀中古物保管委员会、冀南行署和河北省委、省政府等单位在革命战争中搜集的书画、玉器等文物1000余件,其中有文徴明《行书手卷》、唐寅《山水中堂》和郑板桥《竹石图》(图一)等精品。随后,省文物管理委員会又拨交了文物近千件。

1954年,接收了位于北京下斜街的直隶同乡会畿辅先哲祠收藏的直隶名人遗物300余件,古籍600余册。这批文物中有明代著名诤臣、容城杨继盛的《谏草卷》《自书年谱》,明东林党人、高邑赵南星的书札册,明末殉国名臣、吴桥范景文的《景文墨迹选》,清初理学家孙奇逢的《尚论篇卷》《春秋大旨卷》以及康熙朝名臣蔚县魏象枢、柏乡魏裔介、沧州戴明说、高阳李霨等人的作品,形成书画藏品以名人墨迹见长的特点。

1955年热河省撤销后,原热河省博物馆馆藏2000余件文物划归河北省博物馆。

1963年,曲阳修德寺出土的2000余件汉白玉石刻佛造像入藏。这批造像数量很大,质地洁白莹润,雕工细腻精美,包括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时期长达数百年的艺术精品,其中有刻铭造像247件,不仅反映出中国古代佛教流行情况,而且为佛教造像的断代分期提供了可靠标准。修德寺窖藏出土的部分造像曾在《全国基本建设工程中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1954年5月,毛泽东主席亲临故宫参观了这个展览,并留下观看曲阳出土造像的照片。

1964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拨交给省博物馆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这批文物包括省内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时代跨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地域涵盖了全省范围,从时间到空间,从广度到深度,均为馆藏文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年,河北省博物馆清理和入藏了闻名海内外的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元代瓷器窖藏。这个窖藏出土了10余件元代瓷器,包括青花瓷器、蓝釉描金瓷器和枢府釉瓷器(图二),件件皆精品,是国内元代瓷器中罕见的重大发现。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盖罐,器型硕大,发色浓艳,装饰繁复精美,烧制工艺高超,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被国家文物局鉴定组评定为国宝级文物。

1956年起,省博物馆贯彻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开展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物资料的征集,派出多名同志分赴全省各地,征集革命文物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物资料各1万余件。馆藏大部分近代文物、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文物和社建文物均是这一时期入馆的。这批藏品中不乏重要文物。如义和团运动后期景廷宾“扫清灭洋”的部分实物,清宣统元年(1909)陆军贵胄学堂同学录,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的大批文献资料,雁翎队与日军作战时使用的木船和抬杆枪,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遗物,冉庄地道战时使用过的物品等等。最为珍贵的是张寒晖歌曲集手抄本,其中有张寒晖亲笔书写的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原稿。

值得铭记的是,在新中国成立早期,一些知名人士和人民群众怀着爱国热情,主动向博物馆捐献文物。如爱国进步人士刘秀臣先生在1952年底、1953年初先后两次向保定市文化馆文物组(省博物馆前身)捐献了家藏书籍和文物,包括清代和民国版本省志及其他书籍100种,本省县志134种、168宗,文物60余件,古货币2622枚。1955年,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家人捐献了马本斋的图章、军刀、指挥棍和马母被捕后坐过的小推车等珍贵文物。1959年,省民政厅将宁都起义领导人赵博生的女儿捐献的赵博生遗物转给省博物馆。1963年省参事室谌厚慈主任捐献了他的收藏,包括书画作品220余件,三希堂法帖32册及数千张碑帖、墓志拓片等。

此外,这一时期也开展了馆际文物交流活动。如1965年,河北省博物馆调拨给故宫博物院3件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出土的元代瓷器,故宫博物院调拨给省馆18件一、二级官窑瓷器,以及珐琅器、漆器、服装、家具、古墨等文物400余件。

在广泛征集文物的同时,省博物馆建立了健全的文物征集、入库、登记、出库及保管制度,建馆以来所有文物的入藏清单均填写清楚,手续健全,保存完好。建馆伊始,文物即按质地分类,建立了完整的分类账目,保证入馆文物件件有着落。1964年,又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了藏品的总账和分类账,单独设立总保管员管理藏品总账。文物使用、进出库房及库房保养亦有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基本达到了制度健全、账目清楚、保管妥善、查检方便等方面的要求。但囿于时间、人力以及当时的认知水平,近现代藏品只选取了最重要的2000余件文物登入藏品总账。

二、停滞与复兴(1966—1986)

1966年开始,受国内形势影响,河北省博物馆的业务工作陷入全面停顿,藏品的征集管理工作不仅停滞不前,而且遭受了一定损失。如因保定地区收缴武器,损失了一批馆藏抗日战争时期的枪支弹药,其中包括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使用过的手枪,后来虽经多方查找,依然不知所踪。

1972年至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全国的文物工作得以恢復。河北省博物馆征集组的同志开始四处奔走征集文物,仅1973年一年就深入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十几个地区,征集各类文物1007件。

1978年,开展了藏品的清点、整理和继续登记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底数。1982年起,随着省馆整体搬迁,陆续将文物由保定搬迁到石家庄。1986年,重新鉴定整理了革命文物1万余件,并正式登入藏品总账,不仅彻底理清了馆藏革命文物,也使馆藏文物账目更趋完善。

三、合并与改建文物鉴定整理(1986—2003)

1986年12月,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撤销河北省展览馆建制,与省博物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1991年新建文物库房启用,在改善文物保管条件的同时,保管工作水平也迅速提升。除了继续围绕丰富馆藏文物、完善藏品体系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外,鉴定整理文物成为省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主旋律。

满城汉墓文物入藏是这一时期河北省博物馆最重要的文物收入项目。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同坟异穴的两座巨大的洞室墓,出土文物1万余件。其中刘胜夫妇的2件金缕玉衣是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玉衣,与鎏金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透雕龙纹高钮谷纹玉璧一同被国家文物局鉴定组评定为国宝级文物(图三、四)。文物出土后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保管,1987年划归省博物馆。

这一时期征集的近现代文物中,以周柱海解放石家庄功劳捷报最为珍贵。在1948年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突击队长周柱海第一个冲上敌军堡垒大石桥,活捉敌军师长刘英。战后部队为其颁发了功劳捷报,家乡全村人为他家挂上“革命勇士”英雄匾(图五)。2001年,馆内有关负责人在《石家庄日报》上看到相关消息后,立即责成工作人员将两件文物征集入馆。

除满城汉墓文物之外,1982年至2002年间共入藏文物3000余件。

198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书画鉴定组莅临石家庄,重新鉴定了省博物馆的部分书画藏品。1993年全国一级文物鉴定组认定了馆藏铜器、陶器、玉器及其他类别的历史文物一级品。1997年全国一级革命文物认定小组认定了馆藏一级革命文物。至此,省博物馆全部一级文物均经国家权威部门认定。其间省博物馆还请省文物局鉴定组有关专家认定了大部分馆藏二级文物,重新鉴定了社建文物、资料1万余件。一系列的鉴定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馆藏文物藏品的等级和价值,为藏品的科学管理和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文物鉴定的同时,1997、1998年两年完成满城汉墓文物登录,1999年完成2000余件社建文物的鉴选和登录,2000年完成曲阳修德寺出土石刻造像的清理登录。自1994年开始的编目建档工作,经过8年努力,至2002年底完成馆藏全部一、二级品和部分三级品的编目建档,基本达到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管工作提出的鉴定确切、编目详明的要求。

四、分离继续在路上(2003—2015)

2003年2月,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成立,省博物馆文物库房连同文物藏品和保管部门划归文物保护中心管理。根据省文物局的精神,文保中心的文物藏品同时属于河北省博物馆。2003年至2015年期间,两个单位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又携手合作,共同完成了一些大的文物管理项目。

文物库房的交接历时10个月,核对古代馆藏玉器、瓷器、铜器、书画、杂项以及近现代文物及满城汉墓出土文物9万余件,顺利完成了交接工作。

这一时期,尽管文物不再由省博保管,但随着新馆建设项目的确立,省博物馆并没有中断征集工作,而是以新馆陈列为核心,明确了“丰富馆藏、充实新馆陈列”的藏品征集思路,广泛收集信息,拾遗补缺,征集文物藏品1600余件,其中包括许多珍贵文物,一些文物精品进入陈列展览中。

2011年征集的中山国刻铭铜戈,现陈列于《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中,经李学勤先生鉴定考证,为目前所见唯一的一件中山国带铭兵器(图六)。这一时期还征集了新石器时代石雕女神像和玉琮,商代晚期成组青铜工具、战国赵国刻铭铜铍和甘丹刀币、汉代马蹄金、北朝白石佛教造像、唐代大型石雕佛像和武则天时期的石塔门、宋代白石罗汉像、辽代绿釉贴花马镫壶、宋代及明代磁州窑瓷器、清代宫廷瓷器,以及清末重臣张人骏的家书、日记、法书和印章等珍贵古代文物。

在近现代文物征集中,省博物馆抓住社会线索,成系统地完成了一些征集项目,为馆藏文物增加了新品类。例如,征集到辛亥老人、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政协第一任副主席王葆真相关的文物资料326件,丰富了地方名人系列馆藏。其中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敦促汪芸(王葆真夫人)来校报到的通知书》《滦州革命纪实》《冯玉祥、李济深、王葆真三人反蒋联共约言》和王葆真手稿《治水一夕谈》等文物,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邮政事业发展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同时,经过反复接洽,分几年时间从我省著名收藏家牛双跃手中征集了河北地区发行的系列根据地纸币(图七)和第一套人民币。根据地纸币包括全套的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冀热辽边区银行币,冀中区各县农村合作社流通券,冀东各专区流通券和冀西兑换券,晋察冀边区胜利建设公债票和救国公债票,以及热河省利民商店流通券、冀南农民合作社兑换券、冀南银行壹角券十二连体钞等等,较全面地反映了河北革命根据地的货币发行和流通情况。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在石家庄产生,见证了新中国钱币制度的确立。这组收藏不仅极具历史价值,而且进一步加强了馆藏货币的地方特色。此外,从原石家庄地区卫生局干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任石家庄援唐医疗救护总指挥的王玉民手中征集到唐山抗震日记和出入石家庄机场的工作证,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医疗队的救护情况,是非常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在征集古代和近现代文物的同时,省博物馆还开始系统征集河北的当代艺术品,先后征集到旭宇、赵贵德、杜锡瑞、任桂子、张守中、陈文增等省内艺术名家捐赠的书法和瓷器作品近百件。

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全球数据化发展大势,文物管理工作的数据化也迅速全面展开。2006年至2008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全国“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省博物馆抽调7名业务骨干,协助省文物保护中心具体实施项目。经过共同努力,27600余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全部完成文本、图片的数据采集和合成,纳入国家文物局数据库管理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省博物馆加强了陈列展览文物的管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在开放部门设立专职文物保管员,彻底清点了展厅内展出的文物,首次设立了展厅文物管理账目,建立了展厅文物接收、保管、提用制度和保护保养记录制度,使展览文物管理与库房文物管理相互衔接,堵住了博物馆文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漏洞。

五、回归与合并展现美好愿景(2015之后)

2014年,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开放,与原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和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合并,同时省文物保护中心文物库房和保管部建制回归,改称河北博物院。

此時,省文物保护中心文物库房全部藏品计120196件,其中珍贵文物27643件。省民俗博物馆藏品93844件,其中珍贵文物1234件。合并回归后河北博物院藏品共有藏品214040件,其中珍贵文物28877件。

随着省民俗博物馆的加入,原民俗馆所藏宋代钧窑天蓝釉唇口盘、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以及一批明清瓷器和玉器精品悉数并入河北博物院(图八)。同时,省民俗馆成立后成系列征集的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现代民间工艺品,如易县绞胎陶瓷、蔚县剪纸、香河珐琅、王习三内画鼻烟壶、郭氏铁板浮雕画以及泊头火花和民国老月份牌等也加入院藏,为河北博物院的藏品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确立博物院建制过程中,省博的文物保管部门接收、登记了省文物局统一组织的全省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出土的11472件文物。这批文物时代跨度大,地层可靠,种类丰富,其中许多文物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都很高。如赞皇李氏家族墓地出土的成批多品类、高质量的北朝青瓷,证实在北朝时期北方青瓷烧造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丝毫不输于南方青瓷。这批文物的入藏,为省博的文物收藏又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九)。

除此之外,合并后的河北博物院依然坚持征集社会流散文物和接受社会力量捐赠,截止到2022年底,共征集文物藏品2868件(套)。

2016年,新建制下的河北博物院集中力量投入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原来两个单位全部文物藏品和古籍图书进行文字和图像的信息采集、数据合成,审核并上传至国家文物局数据库,顺利完成了该项工作。

70年已是过往。如今,无论是行走在坚固安全的文物库房,抑或是倘佯在琳琅满目的陈列大厅,博物馆人都充满了骄傲和自豪。我们相信,在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通过一代又一代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河北博物院必将有更多更好的藏品入藏,藏品之塔将更加高大,业务魂魄会愈益强健。

〔责任编辑:成彩虹〕

猜你喜欢
藏品馆藏河北省
馆藏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