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学院校特色《食品仪器分析》 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30 00:15杨娜杨卫灵王亚洁
食品界 2023年5期
关键词:仪器食品思政

杨娜 杨卫灵 王亚洁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食品仪器分析》是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基于医学院校特色在该课程教学中适时地融入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仅仅是专业课程教学的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我们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医学院校的特色,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探索有效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思政教学工作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专业教育與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稳步推进。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学院校的《食品仪器分析》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该课程,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因此,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

1.基于医学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食品仪器分析》课程的必要性

作为医学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医学特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仪器分析》是在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中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围绕光谱、色谱、核磁和质谱分析四大分析技术,讲授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应用范围等。作为一门面向理工科学生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在《食品仪器分析》教学中恰如其分、润物细无声地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环保理念、人文情怀等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切实增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奋斗精神。因此,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基于医学特色的思政元素融入《食品仪器分析》课程的实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食品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在新工科以及大公卫的背景下,我们的课程教学、培养模式的转变均围绕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思政融合的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在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教学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知识传授水到渠成、思政育人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对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具有积极的意义。

2.1在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元素

《食品仪器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深入研究该门课程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我们基于医学院校和食品专业的特点,充分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寻找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我们将该课程的思政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有机结合,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制定融入丰富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和教案,建立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在,科学精神与品格养成并重”的教学目标。

2.1.1课程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格;提高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1.2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领域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实验技术、定性定量方法,并了解仪器分析发展的新动向。

2.1.3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食品领域各种现代分析仪器,解决实际生产与科学研究中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仪和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并熟悉其原理;掌握标准样品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

2.1.4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培养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

2.2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富有医学特色的思政元素

2.2.1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教育学生树立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我们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食品仪器分析》课程中将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仪器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等知识点中。如在绪论中,介绍仪器分析技术的历史进展、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时,为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自信,我们融入了科学家奋斗史的思政元素,如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和石油化学家陆婉珍院士、色谱分析专家梁晓天院士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等。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先进事迹,给学生传递老一辈科学家不懈奋斗、不忘初心、勇于创新、热爱祖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鲜活教材都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以新冠病毒疫情病毒检测方法技术为例,结合光分析、电化学分析专业基础知识,引导同学们思考面对重大灾难危机,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祖国和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承担历史使命。

2.2.2将自主创新融入课程教学

将家国情怀、工匠精神以及自主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仪器的构造和发展的讲授中。通过国产仪器的自主研发,培养民族自信和创新意识。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些仪器,如氢化物-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制造技术和应用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在元素检出方面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大型仪器的研发水平与国外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还需要进口许多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如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通过分析探讨,一方面向学生传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了解自主研发仪器需要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持之以恒的努力;另一方面通过介绍我国相关仪器的研发、生产和市场占用的现状,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精密仪器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危机意识,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产仪器与国外仪器的差距,做到不盲目追崇进口仪器设备。而且培养学生既要有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更要有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担当,要有努力打造国际高水准仪器而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雄心和壮志,为我们的国产仪器早日进入世界前列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2.2.3将食品安全意识融入课程教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在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法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将镉大米、含铅皮蛋等事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仪器分析技术快速实现食品检测,保证食品安全。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仪器分析技术作为“眼睛”,在确保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应用领域是融入法律意识教育如《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以及“三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以及专业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可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等。

2.2.4将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务实、严谨的科研素养。运用典型案例(学术造假)进行启发式教学,教育学生对实验数据负责,不得数据造假、篡改等,教育学生应该根据实验结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坚守道德和科学的底线,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实事求是、严谨进取的科学作风。

结语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我们要占领这个主阵地,站稳政治立场,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旗帜鲜明地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医学院校的《食品仪器分析》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1.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的意识;2.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操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其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仪器食品思政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