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年flag为什么实现不了

2023-07-06 13:05
放学后 2023年2期
关键词:愉悦感完美主义包袱

岁末年初,朋友圈会出现一种现象:很多人会借此机会制订新一年的目标,立下flag(大旗)。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员?不过仔细想一下,有些flag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把去年没有完成、已经倒掉的flag又立起来了?

曾有媒体调查发现:一般年初立的flag,如果没有超乎寻常的毅力,超过半数的网友坚持不到3个月flag就会倒掉。年初的信誓旦旦,一不留神就变成过眼云烟。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新年flag为什么从来完不成呢?

不要把“改变心情”当成“改变自我”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错误愿望综合征”,就是试图通过为自己制订新的目标,使得之前的自责、遗憾和懊恼等情绪得到救赎和释放。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1926年提出过心理替代作用的概念:大脑会把你说的,当成你做的。立下flag并在公众场合表达出来,虽然有满满的仪式感,但语言也会给心理造成错觉,产生一种已经完成的愉悦感,不知不觉之中把“制订目标”和“完成目标”画上等号,导致动力大大减少,“浅尝辄止”最终让flag轰然倒下。

愿望不等于目标,目标需要拆解

愿望是欲望的驱使,而目标需要在愿望的基础上,规划实现的路径,并做出相应的拆解和量化,然后找出“关键动作”。比如,“2023年我要减肥”这个口号只停留在愿望的阶段。全年究竟要减多少斤?每周甚至每天的减肥安排是什么?如果临时有事没有时间完成计划,该如何补救?“关键动作”是跑步还是跳绳?有了量化和拆解目标的意识,才能让目标管理更加高效。很多人只停留在陈述愿望阶段,“三分钟热度”之后,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价值的本末倒置,更会让flag短期内就倒掉。

放下心理包袱,不追求“完美主义”

完美是个褒义词,但“完美主义”包含一定负面效应。从下定决心到制订计划,再到完成蜕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社会行为学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摇摆是正常现象。追求“完美主义”会因为担心失败而导致拖延和无限自我否定。在实现flag的过程中,要放下心理包袱,即使偶尔几次没能按计划做到,也不要全盤否定自己之前的成果,而应继续坚持,把每天的“战术动作”做到位。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去总会有惊喜。

(文/雷嚯嚯)

猜你喜欢
愉悦感完美主义包袱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空包袱
同学,请卸下你的偶像包袱
200年前的一个小“包袱”
完美是个坑
大学生运动愉悦感与成人依恋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缺觉与抑郁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
去掉权力“包袱” 方能“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