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因素评估预防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效果

2023-07-12 00:28陈永兰秦绮珑沈小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根治术手术室评估

陈永兰 秦绮珑 沈小星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214000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以及实施风险控制技术的新型学科。护理风险因素评估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中可能在风险因素的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的一切不良事件〔1〕。护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风险后果严重等特点。手术室是护理工作程序复杂、技术性较强以及风险性较高的科室,随时潜在或存在风险事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护理质量是评价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具有较为敏感的指标之一〔3-4〕。目前,手术室对其风险因素敏感指标的认识尚不明确,尚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评价体系。因此构建一套完整性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用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十分必要〔5-6〕。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促进临床工作防范措施的建立,被广泛应用在儿童急诊、神经外科等领域,有效减少护理纠纷、跌倒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此,本文就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91例。纳入标准:①患者或家属均知情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②无凝血障碍或手术禁忌证;③择期手术者;④无内分泌系统性疾病者;⑤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可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沟通障碍、认知障碍;②伴有严重的造血系统性疾病;③存在感染;④有糖尿病史。对照组男47例,女44例;年龄22~75岁,平均(48.36±12.98)岁;甲状腺癌根治术1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例、胃癌根治术3例、疝气修补手术7例、骨折内固定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膝关节置换术5例、肠癌根治术9例、胆囊切除术12例、膀胱癌根治术5例、肺癌根治术11例。观察组男50例,女41例;年龄21~74岁,平均(49.37±11.47)岁;甲状腺癌根治术1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例、膀胱癌根治术10例、二尖瓣置换术8例、胃癌根治术7例、肺癌根治术7例、肠癌根治术12例、胆囊切除术9例、疝气修补手术7例、膝关节置换术6例、骨折内固定术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具体步骤如下:①成立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小组:由护理部主任1名/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3名组成,小组成员均有10年以上护理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可在不同角度以及护理视角进行判断,能够独立提供全面的意见;通过翻阅资料、应用万方、维普、知网、PubMed等数据库输入“手术室”“风险因素评估”“护理质量”等对应的英文关键词"Operating room""Assessment of nursing risk factors""Quality of care"进行查找文献,并根据循证研究法对文献进行整合,且结合本院手术室工作现状初步拟定相应的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表〔7-8〕。见表1。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评判标准

1.4.1护理质量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由患者或家属填写。该问卷包括护理技能、主动沟通、安全管理以及医院感染控制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从不到总是分值为1~5分,总分20~100分,取各维度平均分值,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17〕。

1.4.2护理不良事件 记录手术中患者发生跌倒、压力性损伤、输血异常反应、窒息以及坠床总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3护理满意度 干预前和干预后,护士采用缪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评价,该量表包括提供帮助、隐私保护程度、护理查房次数、提供疾病治疗信息、呼叫护士及到来速度等19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5分,由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总分19~95分,分数与患者满意度成正比。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47,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护理技能、主动沟通、安全管理、医院感染控制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跌倒、压力性损伤、输血异常反应、窒息以及坠床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分,

2.3 两组NSN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NSN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SN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NSN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重要运作部门,涉及面广,医护人员的专业性较高〔18〕。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是保障手术安全以及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首先做好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了解危险因素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成效〔14〕。因此手术室具备规范化的护理风险评估体系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于手术患者风险因素评估指标的建立尚处于起始阶段,更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此,临床急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指标,对进一步统一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任丽华〔19〕研究一致。分析原因为基于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帮助护理工作者识别护理风险来源,识别各类不同风险因素的影响,增加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的护理环节以及预防重点内容,为临床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次研究中,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理团队风险警惕意识,采用培训、言传身教以及手术安全评估等方式促使手术室全体成员全面掌握手术核心制度以及质量控制标准,掌握风险识别方式,提高手术护士的安全管理意识。原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中,对手术患者皮肤情况进行评估,可针对风险程度实施针对性护理,基于高风险患者的额面部、骨突处保护,可减少局部受压程度,促进血液回流,避免长时间受压造成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此外面对手术患者意识进行评估,针对性给予保护性措施可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还显示,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这与潘艳〔20〕研究一致。由此说明,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因素评估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根治术手术室评估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
改良扩大根治术治疗合并感染的先天性耳瘘管4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