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减压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胃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

2023-07-12 00:28冯延雪都艳艳王胜红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因性正念胃癌

冯延雪 都艳艳 王胜红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473000

胃癌于全世界发病率均较高,5年内相对生存率约为20%,而我国年死亡率可达16/10万~60/10万,需引起重视〔1〕。胃癌患者早期无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食欲减退等,晚期则可伴随呕血、黑便、上腹压痛等体征,影响其生存质量〔2〕。目前,临床治疗胃癌主要以手术为主,对中晚期患者而言多需要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3〕。众所周知,化疗虽可有效改善患者体征,提高治疗效果,但与此同时也伴随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且癌症患者病程及治疗周期均较长,易出现癌因性疲乏症状及心理状态的改变,影响治疗依从性,不利于预后〔4〕。基于此,临床提出对胃癌化疗患者应提供安全合理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对胃癌化疗患者开展正念减压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探究其心理状态、化疗毒副作用等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76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胃癌者;②行胃癌根治术后住院化疗者;③年龄>18岁者;④术后病理分期为Ⅱ、Ⅲ期;⑤意识清醒,可独立完成量表填写者;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术后合并腹腔出血、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漏等并发症者;②晚期胃癌远处转移者;③二次化疗者;④合并其他部位的原位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传统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遵循《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两组为减少偏倚,均接受相同的胃癌根治术和化疗方案。传统组给予基础护理及口头健康教育,包括第一次化疗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口头健康教育、监督用药、饮食指导、支持鼓励及锻炼活动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减压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整个训练及教育过程持续8 w(2个化疗周期),在院期间给予面对面指导与教育,化疗间歇期通过电话随访、复诊等保持联系,操作具体如下。

1.2.1正念减压 ①邀请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首先根据《正念减压》、《正念生活,减压之道:正念减压工作手册》、《冥想和正念入门指南》等书籍拟定初版正念减压训练计划,其次与普通外科医护人员进行开会讨论,根据胃癌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筛选与改进,完成最终版编制,制订成册,并于每位患者开展训练前给予手册方法。集合同期化疗的胃癌患者为1组。②第1周:理论培训与正念呼吸,由责任护士向胃癌患者详细讲解《胃癌正念减压手册》项目及流程,期间对患者所有提问耐心解答,并告知患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可自主观看公众号内正念减压栏目的音像制品,发放日记本,要求患者养成每日记录训练情况的好习惯。待患者均对正念减压有所了解后,给予入门训练,按照手册及音像制品进行正念呼吸引导,每次5 min,每天3次。③第2周:正念行走,责任护士核实患者训练日记,并讨论分析正念呼吸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讲解正念行走的方法,并嘱咐患者课后训练,每次15 min,每天2次。④第3周:肌肉放松训练,首先同第2周,核实患者训练日记的同时讨论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随后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带领患者在正念呼吸的基础上,感受身体每一处肌肉的结构,完成身体扫描,每次10~15 min,每天2次。⑤第4周:瑜伽,训练日记核实及问题解决同以上,这周重点学习瑜伽的基础动作要领,并根据个人喜好,将瑜伽经典动作添加到正念训练中,训练过程中须注意肌肉拉伸,避免损伤,每次10~15 min,每天2次。(6)第5周:加强训练,自此开始所有的技巧指导结束,患者进入自主复习训练阶段,要求每周完成4~5次正念训练,每次训练过程中应包括呼吸训练、瑜伽、行走等为1组,对出现的问题可通过微信、电话等途径反馈,责任护士将24 h在线进行解答,每周需上传个人正念减压训练日记于“微爱之家”的微信群内。

1.2.2阶段性健康教育 每次宣教时间控制在30 min内,①第一次化疗前,护士向患者介绍化疗用药、康复流程、疾病相关信息及本科室化疗医师和护理人员等,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说明化疗的必要性,发放营养支持宣传手册,并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及防治方法。根据患者个人偏好与营养师共同制定饮食计划表。利用互联网查询近年有关胃癌化疗患者康复现状的资料,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初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向其发放该院自拟的胃癌化疗健康教育手册,护士一对一进行面对面知识讲解,并现场提问考核。②化疗期间,向患者及时说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客观存在性与普遍发生性,无需担忧,并引导患者建立自内心深处正视副作用的信念。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的防治方法,于化疗前30 min及化疗阶段可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并于化疗前24 h取脾、胃、交感、膈穴位,进行耳穴埋籽干预,化疗当天给予吴茱萸100 g贴敷于双脚涌泉穴防治恶心呕吐。给予0.5%的普鲁卡因药液进行口腔麻醉,再采用1.5%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洁口腔,1∶20活碘含漱2 h,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溶液喷3次,防治口腔溃疡。保持环境及饮食卫生,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不良气味的影响。③化疗后,注意观察患者进食、营养等情况,并定期查血象,看是否存在白细胞减少等,给予对症处理,出院前给予二次健康教育手册讲解。④居家期间,嘱咐患者每日开展体育活动训练,采取散步、太极拳、健身操等轻强度活动,此阶段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化疗后健康行为的维持,每间隔1个月联合社区医院上门开展健康宣教,并邀请志愿者给予家庭随访,督促训练及用药依从性维持。

1.3 评估标准

①心理状态:评估工具为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5〕,该量表原版由Connor等心理学家于2003年制定,后被肖楠等学者翻译修改,将原有的精神信仰、控制、接受变化、忍受消极情感、能力5个维度改为坚韧、力量及乐观3个维度,共25个条目,均采用0~4分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弹性越好,总量表一致性系数为0.91。②癌因性疲乏:评估工具为Piper疲乏量表中文修订版(RPFS-C)〔6〕,该量表原版由Piper等于1998年制定,后被So等学者翻译修改,共包含行为、情感、感觉、认知4个维度,共22个条目,均采用0~4分计分,得分越高表示疲乏越严重,量表信度为0.78~0.86,Cronbach α为0.80。③生存质量:评估工具为中国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CC)〔7〕,该量表由罗健博士和孙燕教授于1997年制定,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5维度,共35个条目,各维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④化疗毒副反应:于干预过程中记录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第一次化疗住院时(干预前)及干预8 w后(干预后)的心理状态(CD-RISC量表)、癌因性疲乏(RPFS-C量表)、生存质量(QLQ-CCC量表)及干预过程中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后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CD-RISC各维度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量表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癌因性疲乏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RPFS-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RPFS-C各维度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RPFS-C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后QLQ-CC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QLQ-CCC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QLQ-CCC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化疗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胃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每年有超过20万患者因病去世〔8〕。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胃癌多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的方法,可显著提高患者5年内生存率,但考虑手术作为应激源,患者术后较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对术后化疗较易产生抵触情绪,且胃癌患者长期忍受疾病折磨,同样给身体及精神带来巨大压力〔9〕。胡月等〔10〕调查发现,胃癌首次化疗患者存在病感症状、情绪症状、消化道症状及胃癌特异性症状,不利于生存质量的改善。故而,改善胃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存质量是当前临床医学迫切解决的一大难题。

胃癌化疗患者出现消极治疗、焦虑抑郁、心理倦怠等心理问题可能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疾病困扰带来的无助感,以致其心理压力增加,且部分患者主动隐瞒消极心理则会进一步加重负性情绪〔11〕,另一方面加上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知识掌握度低,对自身病情进展不够了解,疾病不确定感严重,单纯依靠主观感受评判预后〔12〕。传统护理以保证患者生理安全为重点,在遵循化疗原则的基础上给予饮食、活动等基础训练,重视患者病情变化,而不包括心理状态的变化〔13〕。“正念”最初源自佛教八正道中的修行方法,强调的是提高个体客观意识,可帮助其不带评判的觉察当下〔14〕。随后在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下,将其剥离宗教成分提炼出来,应用于临床患者的护理中,并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15〕。正念减压训练课帮助胃癌化疗患者学会接受及感受当下的经历,感受生命的美好,并使其更好的适应康复环境。另外辅助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胃癌化疗患者不同阶段给予不同重点的健康宣教,以提高其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心理韧性。

胃癌化疗患者治疗过程中常伴有疲乏、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生理性不适可通过药物得到缓解,而癌因性疲乏则是临床困扰癌症患者及临床医护工作者的主要心理问题。蒋超南等〔16〕发现胃癌根治术后化疗患者存在86%癌因性疲乏症状,需采取睡觉、休息、看电视等方式缓解。本研究给予正念减压及阶段性健康教育,结果发现患者癌因性疲乏得到显著缓解,是因为正念减压作为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具有缓解心理压力,疏导负性情绪效果的同时,还可通过影响患者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从而起到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再者加入瑜伽、正念行走等多模式训练,可缓解训练枯燥问题的同时,提高活动量,以此改善癌因性疲乏。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患者认知水平的提高及正念减压对其情绪心理状态的改善。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传统护理教育内容固定,教育时间短,无法起到理想的宣教效果,而阶段式健康教育可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围化疗期反复健康宣教提高患者主动性,并指导毒副反应的防治,以降低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胃癌化疗患者实施正念减压联合阶段性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其生理韧性,改善癌因性疲乏症状及生存质量。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其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因性正念胃癌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正念饮食,料尽其香
正念+药膳 还您好睡眠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亲子正念练习从哪里开始?
踏入正念之路,体验美好人生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