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12 00:29邵景曹瑛朱妍吴瑞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管理策略宫颈癌护理人员

邵景 曹瑛 朱妍 吴瑞

1庆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745000;2庆阳市人民医院放疗中心 745000;3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门诊部 730050

宫颈癌是原发在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阴道出血、尿频、尿急及下肢肿痛等症状,导致患者身心严重受损,易出现恐慌、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及放疗为主,但放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会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及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3-4〕,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优质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基本的疾病治疗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如何给予患者更加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5〕。风险管理策略是有组织、系统地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对患者、医院造成的危害及损失,是一种超前的护理管理模式〔6〕。尹哲等〔7〕构建了科学、可靠的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风险管理体系,为恶性肿瘤患者PICC全程、全面管理及维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各45例。管理组年龄30~55岁,平均(41.76±5.93)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5例,高中及中专21例,大专及以上9例;临床分期:Ⅰb1期11例,Ⅰb2期16例,Ⅱa期18例。对照组年龄30~55岁,平均(40.91±5.47)岁;文化程度:小学及初中13例,高中及中专25例,大专及以上7例;临床分期:Ⅰb1期12例,Ⅰb2期17例,Ⅱa期16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经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符合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准,且接受放射治疗;③卡氏评分(KPS评分)〔8〕≥60分;④沟通意识良好,具备良好语言交流能力;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精神障碍或严重心、肝及肾等器官疾病;②肿瘤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③伴有其他部位肿瘤;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2 方法

1.2.1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发症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等。管理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

1.2.2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 成立风险管理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1名宫颈癌专科医师、1名风险管理专家、1名心理医师、1名康复理疗师、1名护士长及5名专科护士,所有成员均已接受且通过风险管理策略及宫颈癌放疗相关专业培训与考核,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与护理指导,专科护士负责根据构建好的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并协助护士长与相关医师保持密切沟通协作,培训内容包含宫颈癌病因、治疗方式、相关并发症、风险管理理念等,并召开小组会议,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对宫颈癌放疗期间存在或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讨论,在风险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本次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策略实施三个部分,具体护理路径:(1)风险识别:根据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识别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①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疾病认知及家庭状况等情况,并通过头脑风暴会议的形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识别患者放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心理问题、骨髓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局部感染等;②评估护理人员的宫颈癌放疗知识及护理技能水平,包含疾病知识、放疗方案、常见并发症与预防等内容,识别护理人员可能存在的风险。(2)风险分析: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风险分析。①组织护理人员对风险识别结果展开讨论,探求有效解决方法,鼓励护理人员充分表达自身看法、工作经验及建议,增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及沟通协作意识,强调以患者为根本,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②明确管理重点,通过鱼骨图、评判矩阵及统计结果等形式计算风险值,按照风险值相关风险问题由高至低进行排序,选择选定等限制最大的风险问题为管理重点,并引入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制定可行计划与改进目标。(3)策略实施与评价: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护理措施。①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及考核,要求其熟练掌握放疗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放疗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或处理措施,强调密切监测放疗期间患者身心变化情况;②对护理人员开展层级管理,分为护士长、护理组长及责任护士三个等级,化疗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检查及宣教,护理组长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与总结,及时向护士长汇报落实情况及遇到的困难,护士长对相应问题进行评估后,共同制定有效解决方案;③加强健康宣教,放疗开始前1~2 d,开展集体健康讲座,讲解放疗相关知识、常见不良反应、康复训练等知识,并积极与每名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充分表达自身感受、需求及疑问,给予患者解答与鼓励;④每次放疗前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赞赏性语言、肢体抚触等形式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引导患者宣泄负性情绪,并强调配合治疗的重要性;⑤积极心理干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正念减压疗法〔9〕,通过集体讲座、病友活动、情景模拟、音乐疗法、正念冥想及正念呼吸等干预形式,持续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引导患者互相认识、互相鼓励及互相帮助,并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回顾实际感受及每日书写日记,对每日发生的有意义、值得纪念或感恩的事或人进行记录;⑥加强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识别及处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与无菌技术要求,重视阴道冲洗、肛门与会阴部清洁,加强照射野皮肤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肠道刺激症状,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积极变换患者体位,当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时,及时上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⑦告知患者照射前不宜进食,照射后需静卧休息30min,保持清淡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多饮水,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如对于存在放射性直肠炎的患者,宜少食多餐、多进食产气少的食物等,对于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注意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⑧要求家属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尤其是患者的配偶,注意培训其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与方式,讲解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情绪波动,告知其应与患者保持积极沟通,多倾听、理解。接纳、鼓励及帮助患者;⑨通过视频讲解、亲身示范等形式讲解康复锻炼相关知识,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步行锻炼、控尿功能锻炼、肛提肌锻炼及凯格尔盆底肌训练等康复锻炼,同时要求患者配偶尽可能陪伴、参与及督促患者保持康复锻炼,并要求患者每日记录锻炼情况及康复效果,定期反馈给医护人员,便于医护人员根据其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锻炼计划。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含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放射性直肠炎及骨髓抑制等。②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S)〔10〕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该量表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正性态度、自我决策及自我减压,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代表没有信心(1分)、有一点信心(2分)、有信心(3分)、很有信心(4分)级非常有信心(5分),总分140分,总分越高表明自我管理效能感越高。③采用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x)〔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由癌症功能评价量表(FACT-G)及宫颈癌分量表(CxCS)两个分量表组成,其中FAVT-G量表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功能状况,共27个条目,CxCS量表共1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代表一点也不(0分)至非常同意(4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后,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

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后,管理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分,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实施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后,管理组患者躯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CxCS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

3 讨论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安全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呈年轻化趋势〔12〕。相关数据显示〔13-14〕,全球每年约有52 800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其中85.0%发生于发展中国家,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总数的28.8%。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患者在放疗期间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以及一系列并发症,加之受疾病本身及治疗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女性生理功能降低甚至丧失,给患者留下巨大心理阴影,对其家庭及婚姻关系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加重患者的身心负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5-16〕。因此,探究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加强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相关风险因素的管理,对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管理策略目的在于预防风险的发生,是较为先进的护理管理方法。杨斯棋等〔17〕将风险管理策略应用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实施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调查医护人员护理风险认知情况、加强风险评价及管理策略落实等策略,观察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及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存在或潜在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明确风险管理重点问题,制定相应针对性风险管理策略,通过提升护理人员对宫颈癌放疗期间相关风险的认知、识别、预防及处理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相关专业操作技能,进行层级管理策略,将护理任务条理化、细节化及责任化,以尽可能降低因护理人员自身不足造成的风险;通过加强健康宣教、积极沟通交流与心理干预、正念减压疗法、书写日记、加强并发症预防、针对性饮食指导、鼓励患者配偶积极配合等措施,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缓解患者放疗期间身心症状,以保证治疗效果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说明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识别宫颈癌放疗期间相关护理风险,从而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及管理策略,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王丹环等〔18〕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将基于风险管理策略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宫颈癌放疗患者中,能有效识别相关护理风险,可显著降低患者放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缓解患者身心症状,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管理策略宫颈癌护理人员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E-cadherin、Ezr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