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中听觉注意力的拍手训练研究

2023-07-13 09:27李雪王烁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堂管理

李雪 王烁

【摘 要】听觉注意力在课堂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拍手训练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听觉注意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拍手训练有助于集中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教师可在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开展拍手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管理 听觉注意 拍手训练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5-33-03

注意是“伴隨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心理状态”[1]。听觉注意力是将注意集中于有意义的声音刺激上,是一种倾听的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作为一种课堂管理方式,拍手训练可用于小学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拍手发出声音刺激,使学生在接收到听觉刺激后给予反馈,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本文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这些要求都指向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确保学生“学会、学好、学通”成为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基本需求。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教师的话充耳不闻,教师强调的事情学生总是听错或者漏掉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并且经过教师提醒也不改正;学生假装在听课,但是心思不在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时候常常答不上来。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因此训练学生倾听的能力、吸引其听觉注意力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力是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力的质量和持续时间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训练学生的听觉注意力为学生调动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记忆能力、听觉理解能力等提供了现实可能,是一种对有意义声音刺激的选择与集中能力。

二、理论基础

(一)注意与刺激

“个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配其注意。心理学家将这些分配方法分别称为持续性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2]不同个体之间注意力情况不同,个体在不同阶段的注意持续性、选择性和分配性上也有所差异。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在儿童时期会发生一些变化,学龄前儿童在选择注意目标时容易受到外部刺激影响,6岁或7岁以后的儿童则开始逐渐关注任务本身。就小学一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从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时期,因此教师上课时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外部刺激,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任务本身。

(二)信息加工理论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人的注意同人的短时记忆一样,其容量有限。教师拍手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刺激,当这种刺激发生时,个体就无法集中于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从而被这种刺激吸引,将注意分配到课堂中。

(三)音乐与游戏

教师通过不同节奏型的组合变化进行拍手,学生在感受不同节奏的同时跟着教师一起拍手,以此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以及持续注意,教师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注意转移的方式有效管理课堂,进而实现更有效的教学。

三、拍手训练的实施过程

本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某小学一年级8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50人。选择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他们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注意力普遍较差,在某种程度上,给师生带来了一定困扰。研究对象分布在8个不同的班级中,确保了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与多样性。

研究从2021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起实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研究者所任教班级实施拍手训练,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拍手方式;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顺利进行并取得一定成效后(约一个月),即体系相对成熟且效果较佳时,向其他班级推广实施;第三阶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更多样化、更新颖的形式进行课堂管理。研究发现拍手训练在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环节均可使用。

(一)课前准备,组织课堂环节

1.适用情景

课间活动是小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和其他同学共同开展课间活动,调节身心状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规则意识薄弱且自制力较差,有时课间活动会玩得忘乎所以,经常出现预备铃已经打响但是学生还沉浸在课间游戏中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课堂中,如果班级的声音比较嘈杂且学生听不见教师的声音,就可以使用拍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拍手方式及效果

教师可设计一定的课堂规则,在教师有规律地拍手后,学生要进行节奏跟拍。例如设计节奏拍号为[24]拍(节奏谱例为:XX X |XX X |),这是本研究中最基础的拍手训练,也是第一阶段最先使用的一种方式,当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拍手打节奏时,他们进入课堂的速度会比教师用语言组织课堂的速度快。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一般重复2~3次拍手训练,学生就可以完全进入课堂。用这种方式组织课堂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为学生创造了缓冲时间,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调整和思考。

(二)课中活动,温馨提示环节

1.适用情景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分组讨论时,一般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在活动开始时计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时候学生因讨论比较激烈而听不到教师“时间已到”的提醒,出于对学生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的形式提醒学生。

2.拍手方式及效果

此时拍手节奏发生变化,仍为教师先拍学生跟拍的形式。设计节奏为[3/4]拍(节奏谱例为:XX XX |XX XX),教师通过变换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拍手完成注意的转移,同时提醒学生讨论时间已结束。一方面,这种声势提醒以一种内隐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合作学习的规则,久而久之,他们便会养成遵守班级纪律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拍手进行提醒看似是管理,实则为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这比直接点名提醒更为人性化,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课堂练习,互动反馈环节

1.适用情景

考虑到小学生的注意持续时间有限,一般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5~20分钟,如果教师一直讲课,学生可能会出现听觉疲劳,因此需要在课堂中穿插一些练习,以检测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常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出示练习题,再请个别学生作答或全班抢答,这就会出现练习覆盖面不广或者课堂纪律较差的问题。如果将练习题变为逆向思维题,让学生结合拍手作答,这种方式既突出了所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保证了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

2.拍手方式及效果

例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中出现的动物都是形声字——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学生在有趣的儿歌中体会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教学时教师发布拍手指令:看到屏幕中的形声字请你大声读出来,如果不是形声字请你拍手示意。随后教师出示:蝶、蚊、禾、蜂、蛙、歪、休、杨、柏、火、枫、桂、鱼、采。学生分辨后会在“禾、歪、休、火、鱼、采”处拍手,教师顺势引导:木字旁的形声字一般与树木有关,“禾、火、鱼”为象形字,“歪、休、采”为会意字,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式顺应了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复习巩固环节

1.适用情景

在课堂总结时采用拍手的方式,既总结了本堂课的内容,又使得课堂更为生动。例如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诗、读词和读文的方法,诸多古诗词都可以吟诵,都有一定的节奏,学生在学完古诗后可以伴着节奏一边吟诵一边拍手。又如在音乐课堂中,临近下课再次回顾所学歌曲时,学生可以根据歌曲节奏为所学歌曲拍手伴奏,将音乐情感体验融入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2.拍手方式及效果

以古诗《咏鹅》为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对应的节奏为[2/4]拍(节奏谱例为:X X | X-|XX XX| X-|XXX|XX X |XX XX| X-|)。学生可以在熟练吟诵的基础上再哼唱以往所学音调旋律,边哼唱边拍手,通过这种多感官并用的教学方式巩固课堂内容,既凸显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也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由简单恒拍拓展到更为复杂的不同节奏组合拍,还可以拍打学生熟悉的其他古诗。拍手训练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酌情使用。教师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进行拍手,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

四、研究结果

(一)拍手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拍手训练形式较为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学生“听而不入心”的现象,让学生学会倾听,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的重要学习内容上。拍手训练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感觉统合,将听觉与手部运动结合进行训练,不仅适合于普通学生,而且更适合于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以下简称多动症)儿童。多动症在小学比较常见,在多动症儿童分心时,可以采用这种非语言提示提醒学生重新关注学习任务,这种拍手训练是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的行为指导方法。

(二)拍手训练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了基石

听觉注意只是最基本的学习要求,集中注意力之后,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辨别、记忆、系统化学习、理解等更深层次的学习行为。拍手训练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爱上学习,加深对内容的记忆,在迁移与运用中把握学习的本质,在游戏与活动中提升思维。教师要花心思带领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的良性互动。

(三)拍手训练让教师由“会”管理变为“慧”管理

“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融通共生、自由和美的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3]教育需要智慧型教师,教师的教学智慧应具有实践性、内隐形和高效性。首先,拍手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教师在教学中可切实采用的一种教学管理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廣价值。其次,拍手训练具有某种内隐性,不易被学生察觉这是一种管理行为。最后,拍手训练具有一定的高效性,以明快简洁的方式实现高效管理。

五、不足与展望

虽然拍手训练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学生对简单的拍子存在应付的现象。第二,在一些更加活跃的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拍手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学生需要更为复杂的手势或者肢体来表达自己,此时只拍手便会禁锢学生的个性发展,反而使得一些本来比较轻松活跃的课堂活动显得呆板。第三,如果两个班级同时采用这一训练方法,而教师的拍手没有很强的识别性,此时的拍手刺激会转变为公共场合的噪音。

鉴于以上问题,教师在使用拍手进行课堂管理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考虑学生、学科、内容、时间等因素,例如任教班级学生的领悟能力如何;对待一些特殊学生这些方法能否通用;哪些学科的内容可以改拍手为手势舞,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趣味性;教师该如何与学生达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无论在哪里都能够严格遵守;教师怎样发挥教学智慧创新拍手训练等。诸如此类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大辞海编辑委员会.大辞海·心理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306.

[2][美]约翰·W.桑特洛克.毕生发展[M].桑标,等译.3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1.

[3]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

猜你喜欢
课堂管理
独立学院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之策略
巧用心理学营造信息技术教学的好课堂
教师因素对课堂管理的影响
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刍议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问题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