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2023-07-29 21:33齐玉迪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文本阅读教学

齐玉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读,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提升。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持续探索如何有效地改进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得益。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阅读教学的认识片面

在教学时,教师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自己的课堂,在阅读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在讲授阅读课之前会对课堂有预设,而在课堂进行时,教师往往根据自己预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直接灌输给学生明确的答案,即使课堂中出现了与预设的情况不一样,教师也会牵强地把学生引到预设的思路中,看似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其实是被动接受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见解。教师以这样的认识指导阅读教学时,就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活跃。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启发心智,不是只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固化思维。

(二)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

语文教学中有三大明确的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阅读教学目标的设置并没有体现太多。教师在语文课堂实施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阅读方面的教学目标,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并没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且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加上对字词积累又少,如果教师只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授课,学生有一些知识盲区并不能得到解答,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被打击。就算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得再详细,即便有字词方面的解释,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阅读导向,忽略阅读目标和课堂生成之间的联系,阅读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忽视了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在阅读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中,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但是大部分教师把学生的自主性阅读活动变成了教师对阅读内容的分析解读,用自己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体会,总是按照预设的课程计划,将自己的思路灌输到学生头脑中,忽略了课堂和文本的生成性,导致学生在阅读方法等方面没有一点自主的空间。这样,不仅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四)课外阅读活动缺乏

小学生正处在想象力丰富,思维天马行空的阶段,对于阅读的实际需求也是更大的,而阅读活动只依靠语文课堂是不够的,要想满足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必须参加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但目前看来,教师们的侧重点更多地关注了课堂或者成绩,忽略了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学校面临烦琐的教学日常,也很少组织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即便组织了相关活动,但形式单一枯燥,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难提高。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根据新课标设置具体的阅读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对阅读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初级目标,能抓住要点了解事件梗概,理解文章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更深层次的阅读目标。依据不同层次的阅读目标,阅读教学应该先着眼于整体,不过多关注文章细节,先了解文章大概说了什么。这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整体感知。

(二)注重课堂引导,强化阅读方法

1.读思结合,理清文章脉络

读思结合是小学生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对阅读训练的重点。“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大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顺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阅读目标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基调。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读思结合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不只是明白文章的写作内容,还要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以及主题思想。

2.质疑问难,理解课文内容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勇于质疑也是学生应该提升的一种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文本,发现文本中的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是对文本进一步思考的过程。如在讲授《鸟的天堂》这一篇课文时,有这样一句话:“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看,却不见鸟的影儿。”有一名同学质疑:“为什么可以听见鸟扑翅的声音,却看不见鸟的影儿呢?”当学生提出问题时,首先要对他勇于提出疑问而给予表扬,然后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并和学生进一步探讨。这样,学生在质疑问题时,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3.平等对话,深入研读文本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而阅读之所以有意义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如学生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时,最后一段中有老渔翁说的话,而学生读老渔翁的话时,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有人理解老渔翁的话对同学们是一种劝告,一种理解是老渔翁可能也逮过鸟,所以对鸟的家很熟悉。每一种解读都代表着一种思考角度,教师不需要做评判,尊重他们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尽情表达即可。

(三)开展课后拓展,巩固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一定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并且提出了具体的阅读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只是从教材出发是不足够的,还要让学生扩大阅读量,从课外积累优美的、有质量的词句,只有积累才能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开展“积分银行”的活动来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参加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扮演课本剧;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比赛活动、阅读背诵挑战,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还可以开展阅读交流沙龙,通过交流,让学生积极阅读。

(四)厚积薄发,丰富学生阅读内容

现代课程观念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阅读目标也不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表达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创新性思维和阅读素养的提高也是阅读教学中要关注的。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必须结合课外阅读这一丰富资源。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一课时,鼓励学生搜索与寓言故事相关的书籍资料,了解更多的寓言故事,并且和同学教师一起分享寓言故事中的道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阅读是打开语文学习的大门,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只有不断提高阅读素养,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丰富的小学语文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双庙魏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新课标文本阅读教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