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

2023-07-29 21:33纪佳丽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长征初中语文课文

纪佳丽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解读文本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从教学现实来看,课堂上存在着不少与之相悖的现象,当教师在学生面前滔滔不绝地进行文本解读时,其有可能只是一个忠实的“搬运工”——将教学参考书以及考试导向下的正确答案搬运给学生而已。诚然,教学参考书在教师解读文本的时候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就应当只采取拿来主义。笔者以为在文本解读的时候,教师应当是独一无二的主体,应当有着明确的提升自身解读文本能力的意识。在有了这一意识之后,更为重要的就是运用相关策略,来确保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高度重视自身文本解读能力提升的机会把握,力求做到在面对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将其视作提升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契机。现结合自身的实践,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一文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下三条策略。

一、基于课文: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能力

文本解讀的对象是课文以及教材之外的相关文本,而课文是其基础。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通常都会存在一些个人喜好,所以不少课文会成为教师不约而同的选择,而有一些则有可能被冷落。在工作之后不久,笔者就发现自己身上也存在着这一倾向,于是就提醒自己:只要是教材中的课文,那就应当一视同仁地去面对,对每一篇课文都应当进行有深度的解读,以确保自己对教材的熟练把握。这并不是说课文解读就要以本为本,而是想强调在提升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时候,尊重课文、基于课文而超越课文,应当是最基本的策略选择。

《老山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老面孔,也是实施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很多时候都会受到教师的关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篇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与当下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甚至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师在解读的时候往往没有直接的经验提供支撑,于是很多时候就只能基于课文讲课文、基于教参转观点。这显然不是真正的课文解读,不能成为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提升的抓手。

那么有没有改变的空间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其有效的切入口就是课文内容本身。笔者在解读的时候,首先将自己当作一个“参与者”和“旁观者”,即让自己走路到课文当中去,以一个参与翻越老山界的虚拟战士,来体验作者陆定一的相关描写。通过这样的角色代入,就可以感受到文本当中很多细节描写的魅力。

比如课文的第二段写道:“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如果不注意解读这一段,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背景描写,但是如果认真去解读就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表明的当时工农红军长征的状态是不正常的,战士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烦躁情绪,表现了长征进行得比较仓促,且战前动员进行得并不够充分。有了这样的理解再对长征途中的相关场景进行预设,就会发现后文当中所写的母女二人对红军最初的戒心是正常的。

又比如说课文中写了“我们”先吃了瑶民家的米,后来“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在“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的情况下,“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而“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在这样的描写当中,实际上存在着充分的解读空间:红军战士跟瑶民都缺米,这说明什么?瑶民在缺米的情况下依然煮粥给红军战士吃,红军在缺米的情况下依然将大米还给瑶民,这又说明什么?类似于这些问题的提出,都可以让教师对课文的解读更具深度,而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自然也就能够得到提升。

二、立足作者: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能力

文本解读的直接对象是文本本身,但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策略运用,却不应当局限在文本之上,比如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就可以为教师开辟一个新的视野,从而保证文本解读的针对性与准确性,这也就能够在客观上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

《老山界》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陆定一,他是长征的参与者与记录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长征,体验着自己所参与长征中的很多细节,同时他也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长征中的这些细节。《老山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作品。面对这一作品,教师在解读的时候应当思考:如果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解读课文,那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然后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并从平视与俯瞰两个角度去解读课文,结果发现:当用平视的目光去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自己很容易成为课文中的“我们”;当用俯瞰的目光去解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所行走的路线以及途中的所有遭遇,就会形成一幅全景式的画面。有了这两种不同的视角,那么对课文的解读结果就更加丰满,比如笔者有这样的认识:如果想象自己就是长征中像作者这样的一员,那么在遇到大大小小无数挑战的时候,自己会怎样面对,又会怎样选择?当长征的全景出现在自己眼中时,自己会如何认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又会形成怎样的历史观念和革命观念?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向学生提出,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并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结果,教师不要仅用传统的视角去判断,而应当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观点,并结合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引导。如此,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也就有了更为全面且深入的认识,而这正是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得以提升的表现。

三、面向学生:提升初中语文教师解读文本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提升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首先是为了充实自己,是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得到更好的实现。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认识到,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最终是服务于学生的,文本解读的过程本质上也不是教师自身孤军奋战的过程,根据笔者的文本解读经验,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完全可以将学生因素考虑进来,以体现面向学生进行文本解读这一策略的运用价值。

《老山界》虽然在客观上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距离,但并不意味着这一距离不可缩小。我国语文教育历来就有重视革命教育的传统,在初中学生的大脑当中储存着不少革命文化,而这些元素完全可以支撑起对《老山界》这篇课文的解读。因此教师在解读课文的时候,不妨带着“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老山界》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体验感更强的认识”这些问题去进行。事实证明,这些问题完全可以成为教师解读文本的动力,同时也可以开辟教师解读文本的视野,其能够让教师认识到解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带领学生领略文本内涵与意义的过程。如此,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有了真正的落脚点。

总而言之,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能人云亦云,而应当对诸多观点进行整合与优化,以使其更好地丰富自身的理解并服务于面向学生的教学。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就是文本解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的表征。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长征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