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让对话向更深处漫溯

2023-07-29 21:33王蕾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童话文本儿童

王蕾

对话教学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教师、学生、文本以及课堂中的教学要素之间进行积极互动,从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教学方法。审视当下小语课堂对话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运用怎样的策略来突围是我们要思考的命题。

一、当下小语课堂对话面临的困境

(一)课堂提问的浅碎

当下小语课堂师生常常处于一问一答的“浅对话”层次,表面上看似热闹,实则儿童思考探究、对话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不够,对话没能充分地展开,导致思维的搁浅。

(二)学习任务的散乱

儿童的学习任务没有依据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进行有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随意,散乱,重复,没有主线的串联,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导致对话主体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思维碰撞,缺乏对话的深度。

二、学习任务驱动课堂对话向纵深发展的价值探寻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儿童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抓住这些特性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环环相扣的任务链,可以提升对话的有效度,促进对话向纵深推进。

(一)学习任务的情境性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来驱动学习的,必须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这样的情境任务首先会点燃儿童对话的热情,引领儿童进行沉浸式阅读,在深度阅读中展开对话;其次这样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更能调动对话主体的相互碰撞、深度参与,推动对话不断向深处行走。

(二)学习任务的进阶性

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由易到难,这样如“登山般”的学习任务,更能引领儿童深度卷入对话的场域,与老师、学伴、文本以及课堂各要素积极互动、碰撞共鸣,让对话从浅层、浅薄中突围。

三、任务驱动:改变对话困境的实践探索

(一)紧扣文章题眼设计学习任务,开启“探究式”对话

主问题是助推儿童学习力生长的动力,可以打开对话的空间,让对话更充分。“题眼”是文章的灵魂,教师可以紧扣题眼设计主问题,以主问题为教学之“线”,联结课堂中阅读、思辨、交流等活动,展开深度对话,让儿童在“探究式”对话中习得语文素养,促进思维提升。

《田忌赛马》是一篇以智谋取胜的代表作,“赛”是焦点和核心。人物对话也都围绕“赛”充满了睿智、思辨,可以抓住文本特征,结合单元要素用主问题“还是原来的马,为什么只是将出场顺序换了一下,就赢得了比赛呢?”激发儿童浸入文本一探究竟的阅读热情。在此基础上设计由易到难、富有挑战的任务——探究古人的谋略智慧,凝练成极具思维深度的生长点,并以此为依托让对话学习活动充分展开。

活动一:找一找,品一品。找出孙膑让田忌调整马对决顺序的理由和依据。活动二:读一读,画一画。再读课文,将比赛的策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活动三:议一议,辨一辩。紧扣思维导图互相讨论,甚至辩一辩,孙膑的策略有没有漏洞,是不是最佳解决方案。活动四:推一推,演一演。引导儿童通过思维导图、辩论提纲等,再次推理孙膑的策略为何能取胜。

(二)聚焦单元主题设计学习任务,唤醒“启思式”对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深度对话需要在儿童思维的混沌处唤醒“启思式”对话。统编版教材大部分单元都围绕一个学习主题来进行结构化编排,教师可以聚焦单元主题,统整语文要素,设计核心任务,并围绕主问题构建层层深入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启指向学科素养的“启思式”对话,实现单元要素和人文要素的融通、共生,有效助推对话从肤浅走向深刻。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主要由《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三篇童话以及习作《故事新编》《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主要任务是:在感受童话奇妙,体悟人物“真善美”的同时,按照自己的想法创编新故事。因此,教师用主问题“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单元,想知道作者是怎样大胆想象创编故事的吗?让我们一探究竟”,唤醒儿童浸入文本深入思考、对话共情,在此基础上构建由浅入深、相互勾连的学习任务——感受奇妙想象,大胆创编故事。

活动一:圈一圈,读一读。圈出童话中令你感到奇妙的语句,用朗读表现童话故事的神奇。活动二:读一读,想一想。这些童话中还有哪些情节可以更丰富些,绘制情节图,感悟童话想象的大胆与奇特。活动三:读一读,悟一悟。再读读文中那些令你感到奇妙变化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活动四:思一思,编一编。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篇童话,对童话结尾的留白大胆想象,创编能体现真善美的结局。在此基础上由一篇篇课文激发儿童阅读整本书《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从课内向课外延展,让对话走进更丰厚的阅读大情境,实现从“1”到“1+X”教与学的突破,引领儿童向真、向美、向善。

(三)关注文本特色设计学习任务,建构“思辨性”对话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特意安排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引领儿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细品统编教材中的小古文,意蕴丰厚,深度解读,不乏思辨意味。《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简义丰,短短49个字,一个善于观察、冷静推理的七岁少年跃然纸上。文中的“唯戎不动”让王戎和诸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等留白更是给儿童的思维生长以更多的空间。因此,本课的训练要点就是关注文本特色设计“思辨性”对话,带着课后习题说说为什么“此必苦李”的疑问浸入文本,通过比较、推理、判断等高阶思维的参与,不断将对话推向深入,体悟王戎的冷静、聪慧。在此基础上设计充满思辨张力的核心任务——走近古代聪慧儿童。

教师要敏锐地抓住思辨生长点设置主问题:孩子们,这么多李子让人垂涎欲滴,诸儿竞走取之,可唯独王戎却冷静地站在那儿。走进小古文读一读,想一想,辨一辩,为什么“唯戎不动”?这样的主问题点燃了儿童展开“思辨性”对话的热情,有效推动四个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活动的进程。

活动一:比较阅读,合理判断。圈画出表现唯戎不动理由的句子读一读,同桌合作思考判断他为什么这么做?活动二:巧抓留白,推理想象。巧抓留白关注“必”字引领儿童走进文本深度对话,通过想象和推理说说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活动三:补充阅读,深悟智慧。勾连阅读古代聪慧儿童的小故事《杨氏之子》《曹冲称象》《司马光》,思考他们面临的是怎样的问题,处理问题时是怎样的态度,又是采取怎样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引领儿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呈现出智慧儿童的思维过程,想想对我们有什么啟发。

这些任务设计紧扣学习主题创设对话情境,打通思维的“隔”,通过进阶式系列任务驱动对话不断从浅层走向深层。此外,我们还应该在构建任务活动时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开展持续性评价,让评价融入学习进程,用评价推动思维进阶,让对话向更深处漫溯。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新区孙庄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童话文本儿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守儿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