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的运用

2023-07-29 21:33皇甫清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习题课文文本

皇甫清云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由学生自学。基于初中生阅读能力有限,编者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在自读课文里增加了阅读提示与课文旁批两部分,部分课文还增设读写结合类的习题。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有三分之二部分是文本内容,其余的是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即借助助读系统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自由学习课文。下文讲述如何运用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练习题。

一、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的编写特点

(一)从浅入深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的编写从浅入深,通过此类习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扎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例:《女娲造人》助读系统中的问题为“女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中读出什么?”此类题目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其想象。再如语言构建与运用指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要灵活运用语言。例如《台阶》助读系统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中有一个是:“这一段中有不少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试选取一处用一两句话做点评。”通过此习题的解答,不但培养学生的语言迁移运用能力,还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生动准确的词语积累。

(二)发展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良好品德的人才,通过语文教学以文化人。自读课文助读系统的读写结合类习题还涉及立德树人方面。如《我为什么而活着》助读系统中的习题:“既然活得这么苦,为什么是‘值得的?”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表达真诚与睿智,能够为学生的思想带来启迪。此类习题就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感悟人生,进而感受作者的胸怀与境界,以此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的运用

(一)借助读写结合类习题组织与深化教学

1.巧用读写结合类习题组织教学

自读系统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课程的开展:第一,借助读写结合类习题确定学生的学习困难,掌握学情;第二,借助学生解答读写结合类习题的问题,引发其深入思考;第三,在自读课文中的已有观点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扩展探究。

例如《一棵小桃树》:让学生尝试做旁批的读写结合类习题,检测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对于学生还不能清晰透彻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效讲解。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自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当作教学主线,从主题思想、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指导,充分利用助读系统中的习题资源引导学生自学。此类方法的教学效果很明显。另外,在运用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的时候,还要教师依照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阅读水平,从易到难逐层组织进行教学。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个批注是第六自然段旁,内容为“如何理解‘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需要学生在完全理解全文基础上才能解答。教师可以将这道读写结合类题目放在最后提出,或者将这个题目与其他旁批结合,以此降低学生自读课文的难度,逐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2.借助批注式阅读法深化教学

初中生自主阅读实际上就是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去实践。因为阅读能力有限,所以可以在读写结合类习题中获取信息。如从科幻小说文本的阅读中利用读写结合类习题掌握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只关注关键情节线索。而托物言志散文的阅读,则可以运用比较阅读法,教材中从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中,获得对“托物言志”语文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以此帮助学生加强与文本的对话。

教材中助读系统的读写结合类习题中,多次提出要学生运用“勾画”“圈点”的方法进行阅读。孙立权老师在2000年就提出要從语文教育民族化的角度,开展“批注式”阅读。读写结合方法中使用批注阅读法阅读文本,需要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头脑风暴调动已有语文知识储备解读文本,然后还通过边读边勾画的形式,随文批注实施对文本语言、写法、主题等方面的阅读体验。面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然后通过批注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更专注地阅读与思考。因为初中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有限,所以在开始借助批注式读写结合的时候,可能出现无话可说、盲目批注的情况。教师要做好指引,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找出批注式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学会如何批注。

例如《台阶》记叙文阅读中运用自读课文读写结合批注法时,从作者对“父亲”形象的塑造,推敲文章中生动形象的词语,揣摩重点细节,了解文本创作背后的深意。而散文教学重点则是抓住结构、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文本内容。总的来说,学生在借助教材中自读课文助读系统读写结合类习题的时候使用批注法,需要多角度鉴赏文章,借助批注开展写作。

(二)课下结合读写结合类习题扩展阅读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不只有课内知识的学习,还要有学生能够接受的课外的扩展延伸,让学生在平时也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精读课文,而不进行延伸阅读,那么语文教学将变得狭隘,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语文不只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要科学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只在课堂中进行,还要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增加知识输入,如此才能进行高效输出。

自读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更倾向于本单元的课外阅读延伸,即以“1+X”实施群文阅读后进行写作。群文选文在主题与写法上要与教材自读课文相结合,在学生阅读中灵活运用自读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经验进行比较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

例如《论教养》一文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为:作者撰写很多与本文相似的“书简”,请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几篇这样的文章,了解作者诚恳的建议。搜集古今中外关于教养的名人名言,与课文中的观点互相比照,让学生思考教养的本质,继而成长为有教养的人。依据此在课外延伸教学中,运用两种比较方法进行阅读:第一,通过作者对教养方面的建议与观点的阅读,开展纵向比较阅读;第二,联合课外古今中外关于教养文章的阅读,让学生选择一方面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对比阅读,比较不同文本的论证方法、思想内容在教养上的异同,适当设疑,以点概面,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素养。

总之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助读系统中的读写结合类习题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基于此教师与学生要先了解自读课文中读写结合类习题的运用价值,然后运用适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更好地进行教材自读课文中助读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作者简介: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开明分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习题课文文本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抓住习题深探索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