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相融合,做实做优教师培训

2023-08-04 10:16刘胜利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8期
关键词:智化订单式研修

刘胜利

近年来,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虽然部分教师已有了终身学习意识,学校也比以往重视校本研修,但教师的成长若脱离有计划、有目的、有時间保障的教师教育,就会失去引领和推动。为扎实开展教师教育工作,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些具体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精准施策,做优订单式培训

为解决教师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我们创新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学校或学科教师的不同情况做需求分析,实施切实有效的培训。如在周口市川汇区2021年上半年举行的初中教师GeoGebra技术培训(数学思维可视化技术培训)中,参训教师积极主动、认真学习。培训后,教师利用UMU互动学习平台和微信群进行研修。

经过这次培训,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的订单式培训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培训机构利用UMU或问卷星等平台,面向学科教师做好需求调研。2.培训机构和教研部门沟通交流,确定培训规模和培训时长。3.确定教研员或教师为主讲教师,组织他们充分研讨,确定课程内容。4.培训机构组建服务团队,为培训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5.培训结束时做好调查反馈。6.培训机构认真总结和反思,积累培训资源。这种订单式培训规模小(10~30人)、组织方便,保证了培训效果。

建立培训课程优质资源库,为教师泛在式学习奠定基础

为给教师创建泛在式学习(线上培训及研修)环境,笔者认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应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培训课程优质资源库,这是创建泛在式学习环境的关键;二是选择合适的平台,这是创建泛在式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

教师教育资源主要涵盖讲义和微视频。在建立培训课程优质资源库方面,我们根据网络平台的要求制定讲义和微视频的统一标准,如讲义一般用PPT文档存储,尺寸大小为25.40厘米×19.05厘米;微视频用MP4文档存储,时长不超过20分钟。讲义和微视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生成:1.筛选以往存储的各类培训视频中的精彩部分制作微视频,分类存储,并尽量附上主讲教师的讲义。2.建立微型录课室。在教师学习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培训课程,优化课程内容,抽选当地中小学校名师、教研员或聘请高校教师进行录课。3.与地方高校或社会专业培训机构联合,获得其部分教师培训资源。要完成这项工作,教师培训机构需成立资源收集和整理领导小组,承担收集、整理、制作和验收资源的职责。成员的主要任务是微视频的收集与制作。

在选择教师教育平台方面,因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缺乏相应的技术研发团队,所以不建议自研和开发。我们在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实践中着重使用了UMU互动教学平台教育基本版,确保为教师创建泛在式学习和管理的网络环境。

培训机构创建泛在式培训平台,分类别组织菜单式培训

“台上一人、台下一片”“我说你听、我讲你记”是以往教师培训场景的写照。为改变这一窘境,满足各层次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需求,菜单式培训模式成为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这要求培训机构尊重教师成长需求,列出丰富的培训菜单,使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及地点,实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线上培训。

这种学习从课程内容上讲是菜单式的,从技术上讲是泛在式的,如:要求泛在计算网络支持,即便在大规模用户同时访问学习资源时,仍能流畅地进行;支持各种设备访问,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或智能手机;平台系统是具有培训内容管理和学习活动管理的管理系统。

构建群智化网络研修空间,有效推动区域教育教学研修

“群智”一词出自东晋葛洪《抱朴子·务正》,“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表明了群策群力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众人交流提供了便利。我们如果能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将相关学科教师组织起来,让学科教师各抒己见,或只言片语,或论句谋段,或洋洋洒洒,或发表灼见,或研究讨论,或赞同激励,在群智化中进行专业性的思维碰撞,就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在区域网络研修(含校本研修)实践中,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是微信群和UMU平台。微信群具备群管理、信息发布与互动、信息分享等功能,在教育工作中,它是教师交流、家校交流、同类工作交流、同一单位间交流首选的平台。不过微信群因未能提供核心信息置顶功能而影响了研修主题的始终呈现(企业微信则有此功能),互动信息不易长时间存留,没有激励功能。

使用UMU平台构建群智化研修空间,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研修。我们登录平台后以创建课程的形式建立研修空间,在创建课程后创建小节,然后在小节里上传基于某个研修主题(或研修专题)的若干微视频、PPT或其他文档,并生成二维码分享给参与研修的教师。此做法使教师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资源的贡献者和分享者,把相对封闭的学习内容转变为教师鲜活的学习体会、教学实践,把传统中单调紧张的科学研究转变为轻松畅想的思维活动,使教师的认同感、愉悦感、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对群智化研修的实践和探索进行总结和反思后,笔者认为群智化研修应具有六个要素:一是学科教师感兴趣的研修主题。该主题可以来自理论前沿或顶层,亦可来自教师同伴的日常问题提炼。二是核心参与人员。围绕该主题组织几位学科骨干教师形成核心参与团队,在群智化研修中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三是教师参与率高。实际参与的学科教师应占预计的90%以上。四是参与教师有被认同感、价值感和成就感。五是完美的群智化研修平台。平台应具备研修二维码报名和签到、研修主题置顶、研修信息记录并长期留存,以及对研修个体的证书激励等功能,对设备具有广泛的支持性。六是相对宽松的研修时间。研修一般不少于20天。让我们在新时代开启教师教育新征程,主动开新局、谋新篇,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智化订单式研修
叉车数智化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