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3-08-05 23:00林小梅
考试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跨学科语文教师

林小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在当今教育中,教师们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学习任务群教学也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综合性、探究性、交互性、跨学科性等特点,是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文章将探讨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设计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一、 学习任务群概述

学习任务群(learning task group)是指在一个学习领域或者学科中,根据相关性、共同点或者相似性将多个学习任务组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协调和组织学习过程。这种组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和逻辑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一个学习任务群可以包含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关联,组成一个语文学科的整体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这个框架来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群通常是根据学科或领域内的相关性或共同点来组织的,它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层次结构、概念关系和应用场景,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群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学习任务群也可以与个人化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来动态调整学习任务群,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之,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组织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整体结构和逻辑关系,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二、 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基础内容

(一)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可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或共同点,将多个学习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学生可以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层次结构、概念关系和应用场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学习任务群可以包含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阅读、写作、诗词等。学生可以根据这个任务群来安排学习计划,分别学习不同的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2.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群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动态调整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整,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一个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群中,可以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比如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汉字、通过音乐方式学习古诗词等,这些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学习小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学习任务群可以将阅读、写作、口语、词汇等多个语文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以阅读为主要任务的学习任务群,其中包含了阅读理解、阅读识字、阅读策略等多个学习任务,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写作、口语等方面的语文综合素养。

4.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群中,每个学习任务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来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顺序,同时也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一个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群中,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比如小组讨论、小组写作等,这些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学习任务群也可以设置一些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比如自主阅读、自主撰写读书笔记等,这些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教学的应有转变

1. 学习目标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此外,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将更加注重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将多个相关的学习任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群。教师将注重任务群中不同任务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同时,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将更加注重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将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和协作,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养和语文能力。

2. 学习行为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探究和学习。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实践探究、交流合作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将更加多样化。学生将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来获取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观察、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将更加注重合作学习。学生将在任务群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通过交流和协作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学习评价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结果评价,即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将更加注重过程。教师和学生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思考、表达、交流、合作等方面,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而且,在学习任务群应用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将更加注重多元性。教师和学生将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这种多元性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1. 主张现有资源的统整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教材内容与任务群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其他文献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此外,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校周边或社区中寻找适合的学习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2. 带有任务驱动的意味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调任务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任务群特点,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调查研究任务、讨论辩论任务、写作任务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此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完成任务,交流合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 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

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要以任务为核心,设计具有实践意义和跨学科性质的项目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社会和科技相关的主题项目,如城市规划、环保和健康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项目中体验语文的实际应用。同时,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科的整合和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跨学科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三、 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大单元教学

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学习任务和群体学习相结合,以学习任务为核心,以学习群体为主体,通过任务的设置和组织,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大单元教学具有以下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繁多,往往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只是单独的知识点讲解,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的系统性。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中,形成知识点的系统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文知识的结构,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习任务群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任务为核心,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参与、探究和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也是如此,它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中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任务的探究中发挥出个人的特长和潜能。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跟着课本去旅行”学习情境为例,该大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体验和分享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任务一:师生共生——寻找课本中印象最深的好地方

教师先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和词汇。通过讨论、听力和阅读理解,了解旅游胜地的概念和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图片或视频,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旅游地点。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自己印象最深的旅游地点,然后用笔记或口头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任务二:生本共生——推荐生活中印象最深的好地方

让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曾经去过或听说过的有趣、值得一去的旅游地点。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更多关于旅游胜地的信息。让学生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设计宣传海报或旅游指南,推荐他们印象最深的旅游胜地。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设计,并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任务三:生生共生——争当环保小卫士

教师介绍本次任务的目标和步骤,让学生了解其具体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者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环保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环保行动,并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记录自己的行动和成果,并向全班汇报;教师对学生的行动和成果进行评价和点评,让学生得到启示和提高。

(二)对标课标要求,落实语文要素

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其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对标的是课标中关于发展性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中,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感情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这一要求。

对此,以《现代诗二首》中的《秋晚的江上》以及《花牛歌》两课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提问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以《秋晚的江上》为例,通过朗读、解释生字词、图像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诗歌中对秋景的描绘,感受自然的美妙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借鉴《秋晚的江上》中的描写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写出自己的诗歌或散文。教师以《花牛歌》为例,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牧民生活,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自然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更深刻的生态知识,进一步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之美。例如,让学生通过画画、制作手工、观察植物、小动物等形式深入了解自然的奥妙,从而更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构建学习情境,增进学生学习体验

在小学语文任务群教学中,构建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真实性、体验性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知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来说,构建学习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有生动感的形象,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学习动机。学习情境可以使学习变得更加真实和具体,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和理解学习内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此外,学习情境中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任务一:情境模拟——小记者探访秋天的雨

学生角色:小记者

任务描述:学生扮演小记者,拟订一个探访秋天的雨的计划,例如拍照、采访路人等,然后进行实地探访,记录下在雨中的感受与收获,回归课堂分享。

任务二:团队合作——创作秋天的雨诗歌

学生角色:诗人

任务描述: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和实地探访的经验,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雨的诗歌,并在班级分享。

任务三:文学赏析——欣赏秋天的雨的诗歌

学生角色:文学评论家

任务描述:学生阅读老师提供的关于秋天的雨的诗歌,并进行个人阅读理解和团队合作探讨,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将能够深入体验秋天的雨,感知雨水与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能够提高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增进学习体验。

(四)布置项目学习任务,促进教学走向高效

项目学习任务通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项目学习任务通常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和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同时,项目学习任务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此外,项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走近中国古典名著”单元为例,教师设置“走近中国古典名著”的项目学习任务案例,旨在综合运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实现融通交错、综合推进的效果:

任务群1——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任务1:古典名著文学阅读与分析

学生将分组阅读《西游记》第一回和第二回,并在小组内讨论和分析以下问题:

1. 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故事情节和冲突

3. 小说中所涉及的文化和价值观

接着,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分析结果。学生需要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看法,并支持他们的观点。

任务2:创意表达

学生将基于对《西游记》的理解和分析,创作一个与小说有关的绘画、漫画或短篇小说。学生需要用图像或文字形式表达他们的想法,并表现小说中的一个或多个主要情节或人物。学生需要提供创作的草图和最终作品,并在全班展示。

任务群2——整本书阅读

任务3:小说背景和作者研究

学生将阅读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传记和小说的历史背景。学生需要分析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和创作过程,并探讨小说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学生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他们的发现,并与同学讨论。

任务4:整本书阅读

学生将在班级内阅读《西游记》的全部120回,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冲突

2. 小说中的人物和他们的特点

3. 小说中的文化和价值观

4. 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需要以书面形式回答这些问题,并在班级内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学生还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任务群3——跨学科学习

任务5:历史和地理

学生将研究《西游记》中描述的各种历史和地理背景,并分析这些地方和事件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学生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分享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与同学讨论。

任务6:语言学习

学生将分析《西游记》中的语言和风格特点,并尝试模仿和创作。学生将分享他们的创作,并向同学介绍一些文学术语和技巧。

任务7:艺术和表演

学生将学习有关中国传统艺术和表演的知识,并分析《西游记》中与这些艺术和表演相关的情节和人物。学生将以小组形式创作一段与小说有关的表演或艺术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综合推进:

以上任务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生将在整个学期内持续阅读《西游记》,并从多个角度和学科的视角来研究这部古典名著。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创意表达和跨学科学习的方式,不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还提高了阅读、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这个项目学习任务也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探究,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为导向,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布置,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收获,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理念和教学要点,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启发性、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不断探究、思考、创新,实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当然,在实践中还需注重任务群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推进,确保任务群之间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避免教学碎片化,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跨学科语文教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