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3-08-05 23:00
考试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农村

刘 杰

一、 引言

语文教学以文字为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弱通常是决定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新课标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推动传统教学朝素质教育方向进行转变,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对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构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质量。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顺应新课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强调,在完成小学语文教育之后,学生应当“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是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阅读基础课外,还应当继续开拓阅读教学的边界,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使得教学效果和新课标要求相符,同时为学生其他各项语文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必要的辅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作为历久弥坚的人类学习和消遣的重要途径,其本身通过文字这种媒介来引导人们进入他人的人生体验和知识经验当中,能够给人在精神和审美上提供一定的积极反馈。因此,通过对具有丰富知识和审美价值的阅读材料进行品读,在满足学生对外部世界好奇心的同时,学生的知识视野也将得到扩展,对复杂的世界建立更加正确和完整的想象。此外,具有美感的文字会给学生的心灵带来持久而强烈的震撼,给予学生正向的三观引导,在理性和感性两方面作用的加持下,学生将在阅读过程中收获充分的阅读乐趣,进一步提升对从文字中挖掘价值的兴趣。总的来说,通过向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和开展良好的阅读教学,学生将在课堂中充分领会到阅读的魅力,从而自发形成坚定的阅读兴趣,主动开展大量的阅读训练,强化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训练学生语文思维

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教学,学生将接触到别具风格的语言表达形式,同时对不同文字架构下的思想内涵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以文字为媒介理解他人不同的思维和生活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词汇的认识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词汇运用水平的提升,促使学生能够熟练通过文字这一媒介来感知他人的情绪和意图,对文章的内涵、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认识更加深入,为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助力。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所有门类的学习过程当中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阅读能力来达成对知识内涵和框架的理解,同时,在阅读当中,学生通过作者的笔触对不同门类的知识进行广泛而基础的了解,自身的文化修养也将得到较大的进步。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将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考深度,促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构建出更加具有美学性和思想性的文字,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除了对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产生积极影响之外,优秀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在对文章内涵剖析和文章欣赏品读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人文认识和美学层次,促进全面发展。

三、 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一)农村阅读氛围较差

在农村中,许多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养家,因此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和课外提升方面存在不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进行细致的关注和了解,从而导致学生在课外时间缺乏必要的阅读材料来进行阅读训练。同时,部分农村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生活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进行管理,这些老人在教育基础和精力条件这两方面都无法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形成良好的助力,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同时难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行为榜样,促使学生在家庭氛围的引导下自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在农村小学之中,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的落后,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在课程上大多专注于对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内容局限在应试技巧方面,从而导致学校当中的阅读氛围同样不够浓厚,无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引导。

(二)学生难以建立阅读兴趣

首先,由于农村当中的图书资源较少,类型较为单一且其中大多数对学生而言要么枯燥要么过于深奥,所以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内阅读当中,限制了学生的阅读选择。同时,单一的课内阅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将使学生的阅读压力过大,将精力集中于对题目答案的思考当中,从而忽视了阅读本身的乐趣,使得学生对阅读难以产生积极的响应,进而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缺乏生发环境。其次,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智能手机都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首选工具,随着4G、5G网络的普及,互联网中聚集了我国的绝大多数人群,其中含有十分丰富且有吸引力的信息。在农村当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电子新媒体的冲击下,学生对通过文字这种古老媒介来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因此无法形成稳定健康的阅读兴趣。

(三)缺乏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

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当中,一些教师缺乏充足的阅读教学实践机会,其教学精力集中在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之上,因此,农村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集体诵读、品析佳句、美文欣赏的机会较少,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只能对文章的浅层含义进行理解,对文章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无法产生共鸣,也无法在阅读中收获真正的价值,其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皆不高。同时,由于客观条件所带来的阅读资源缺乏,学生无法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来自发探索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自身的阅读感悟,并且对不同题材的文本总结出针对性的阅读方法。他们在阅读方面既缺乏教导又缺乏训练,阅读水平和阅读素养增长较缓,无法达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四、 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采取情境教学,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当前,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许多农村小学当中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水平,借由多媒体教学中所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高综合阅读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查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视觉、听觉资料,将其嵌入教学课件当中,从而为学生在教学中创设形象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迅速理解并且掌握课文当中的思想和情感内涵,有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文的教学当中,课文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和他的兄弟发现金色草地的秘密在于蒲公英的不同形态对草地颜色造成的影响。蒲公英在张开花瓣的时候会露出其内部的黄色,而关闭花瓣的时候,内部的黄色被掩盖,其花萼上的绿色则成为主色调,从而构成两种不同的草地颜色。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的蒲公英闭上和张开花瓣的动画,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播放,让学生对这一自然知识有更加具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教师通过将这种兴趣进行引导,使学生对主人公在发现金色草地秘密时的喜悦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更加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二)引导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阅读水平能否在长远意义上达成持续性的提升,其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否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唯有在阅读习惯的驱使下,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提升自己的阅读储备,对多种类型的阅读资料进行广泛深入的阅读。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构建一个适于培养阅读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通过对学生的阅读笔记和阅读感悟进行指导和公开表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加强烈的反馈,推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为例,这类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童话,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具备鲜明的故事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探究兴趣将空前增长,不需要教师的特意引导,学生就会自发地对故事内容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故事中所蕴含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可以利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和《卖火柴的小女孩》风格相似的童话故事,比如说《丑小鸭》《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脍炙人口的短篇童话故事;对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向其推荐《小王子》这种温暖的长篇童话故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认识学生差异,制定阅读目标

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都较少,对许多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和认识不能轻易理解,难以对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无法在阅读当中得到充足的反馈,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学生的性格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理性逻辑类文本能够快速了解,对感性抒情类文本却反应平平;部分学生对感性抒情类文本能够瞬间共鸣,对理性逻辑类文本却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特质和学生内部的差异,以因材施教为教学理念开展阅读教学,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立对应的阅读目标。同时,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感受同城市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应当对此进行深入了解,不能照搬基于城市学生教学下的教学理论和指导,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文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主人公的父亲能够通过极为隐秘的声音和气味感受到树林中鸟的存在,并且随后鸟从树林中飞出的过程给予了主人公极大的震撼,表现了主人公父亲对大自然的了解。对农村学生而言,其自小生活在自然当中,部分学生对能够在树林中提前感知到鸟的能力可能并不觉得惊叹,因此无法对主人公的情感以及主人接下来进一步慨叹有较为准确的认知。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的方式,将“城市人对自然的惊叹”和“农村人对高科技的崇拜”进行对比,向学生展示机器人、跑车、全自动农业系统等高新科技,让学生知道他们此刻的惊叹和震撼和主人公对父亲能够通过细微征兆预测鸟儿飞行节律的震撼是几乎相同的,从而使得学生顺利地理解相关课文内容。

(四)加强课外阅读,拓宽阅读视野

由于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有限,所以课外文本阅读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必要内容,是提升学生阅读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小学中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在保证基本运转的前提下,应针对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购置包括电子图书等不同媒介传播的图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家庭中的闲置图书进行分享和交流,在提升班级阅读氛围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选择。但鉴于在农村地区阅读氛围较淡,学生家中的书本资源可能并不丰富,所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查找和搜集相应的阅读资源,许多优秀的短篇儿童文学在互联网上都有分享链接,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家长群、多媒体展示或打印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材料,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文章风格,提升学生的阅读积累。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司马光》这一课文的教学当中,学生能够通过这一历史故事,对司马光这一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建立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经验,教师可以以《司马光》这一课文为基础,通过在网络上搜集更加丰富的名人历史故事,比如说像《孟母三迁》《悬梁刺股》《岳母刺字》这类在我国历史中广为流传的故事,在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补充的同时,让学生对我国的古代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知识储备。

(五)组织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

单独的课堂教学无法建立具有活力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将导致学生的阅读习惯呈现出后继乏力的特征,学生在重复性的阅读和思考中将会逐渐产生倦怠感,不仅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升,同时还会进一步失去阅读兴趣,使得阅读教学无法顺利展开。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阅读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就阅读展开丰富的交流和探索,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阅读当中。

例如:学完某一单元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比如在完成以“童话”为主题的单元学习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童话世界”阅读活动。该阅读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就自己曾经读过的童话故事进行读后感演讲、书籍分享以及互动交流,通过多样的阅读活动,学生的各项能力将得到充分锻炼,综合素养也将有所提高。同时,在这些阅读活动之中,学生的阅读反馈和阅读理解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利用群文阅读,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给定的议题,选择一系列和议题具有相关性的文本,在单位时间内对这组文本进行整体性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对议题的认识,并且通过对类似文本的对照阅读,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群文阅读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它能够避免学生在学完某一篇课文后无法将在此课文中的阅读经验和技巧应用到下一篇课文中的问题,通过连贯的阅读,学生在学习和领悟阅读技巧的同时能够得到丰富的阅读实践机会,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授课和主题选取时,应当将不同的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比较,使学生对不同的写作手法产生较为具体的认识,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技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搭船的鸟》以及《金色的草地》这两篇课文都描绘了主人公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以充满童真童趣的形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教师可以以“我与自然”为主题开展群文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在课文中主人公同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感受主人公在自然中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引导学生领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和人文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同时,在对两篇文章进行综合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发现两篇文章都是以问题为文章的脉络引导情节的发展,而通过对问题和答案的概括,便能对文章的主旨进行准确的提取,学生的阅读心得将会有显著的提升。

(七)采取读写结合,提高语文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重难点,同时这两者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因为学生的阅读积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往往又能提升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方略促使学生在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通过足够的写作训练,学生将提升对文字的熟悉感,同时在写作时,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阅读经验注入文章当中,从而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座已经落成一百多年的老屋,它在决定了自己要倒下之后,因为要给小猫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要给老母鸡一个孵蛋的地方、要给小蜘蛛一个织网抓虫的地方而暂时放弃了自己倒下的计划,故事的最后,老屋听着小蜘蛛的故事,忘记了自己要倒下的决心。教师可以以这一课文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故事结束之后开始续写,假如小蜘蛛因为某件事离开了老屋,老屋在孤独中再次决定倒下,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会阻止老屋的倒下呢?学生在续写的开始,可能对课文内涵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但随着写作的进行,大部分学生会下意识地模仿课文中的故事套路,营造一个需要老屋帮忙的动物形象来阻止老屋的倒下,因此学生很快就会意识到,老屋的倒下是因为孤独,从而触及课文的内核。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在对当前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具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下,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针对性地设计相关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将其进行改造使其同农村教学相适应,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