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媒体与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互彰效应探索

2023-08-07 06:11樊建亮
传媒评论 2023年7期
关键词:仙都祭典缙云

文_樊建亮

新闻媒体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和形象、树立“四个自信”中有着天然责任,而“文化自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在围绕当地重点特色文化工程“中国仙都黄帝祭祀大典”中,坚守“重点化打造、精品化制作;立体式推送、破茧式外宣”战略,坚持25 年系统化融合化持久性多层次传播塑造,初步实现了“黄帝祭典名闻全球、缙云融媒联步成长”的互促互彰良好势态,走出了一条地方特色文化传播与融媒建设同步成长的成功路子。

一、历史格局

地方文化是一个县域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个性特质,缙云县在改革开放后着重挖掘和整理了传承1600年的黄帝祭典和黄帝文化,并与仙都旅游景区有机融合,花巨资重建了厚重气派的盛唐风格黄帝祠宇,1998年开始成功恢复“中国仙都黄帝祭典”(分为重阳公祭和清明民祭),每年两场,其主办级别也从县祭升格为市祭,再从市祭升格为省祭,影响从缙云走向全市全省,由全市全省走向全国和世界,开启了“黄帝祭典与黄帝文化挖掘传播、仙都旅游与仙都景区建设推广、广电报纸与融媒中心发展壮大”三头联袂起舞的精彩大幕。

新时期以来,基于文化挖掘、民族认同、发展经济的需要,全国各地对地方特色文化开启了新一轮挖掘考证与整理宣传大潮,而黄帝文化成了最具吸引力、号召力、亲和力的历史文化大矿之一。黄帝文化尽管通行于全国和全球华人圈,可谓“无处不黄帝、凡华皆认黄”,但根据人们一般的印象,相对其历史地位、文化积淀和实际影响,全国主要形成了四大黄帝文化活动和辐射中心,分别是:陕西黄陵清明节祭祖大典、河南新郑三月三拜祖大典、浙江缙云重阳节公祭黄帝大典和四川盐亭清明节拜谒大典。

这四个地方的祭祀大典,都大有来头。陕西黄陵县,是安葬黄帝的地方。史载黄帝驾崩后就葬在县境内桥山之巅,称黄陵,所在县也以黄帝陵墓名之。河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史载黄帝出生于新郑北关的轩辕丘,长于姬水河畔并于此登基,汉代开始在此建轩辕庙。浙江缙云仙都,是传说中黄帝铸鼎炼丹并升仙地。县境内有缙云山(后因唐玄宗赐名,改为仙都山),缙云山下有缙云堂(步虚宫、玉虚宫),建筑群重建后现称黄帝祠宇。县名源于境内山名,山名来自黄帝别名(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缙云氏),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黄帝名号命名的县。四川盐亭,是黄帝元妃嫘祖的出生地和归葬地。嫘祖也是传说中养蚕缫丝纺缎的发明人和推广者,当地拜谒元妃的历史悠久。总体而言,全国形成了“北陵南祠、豫庙川妃”的地位和格局,影响覆盖海内外。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缙云在定位弘扬黄帝祭典和黄帝文化中,一开始就确定了“互相尊重,友好交流,双向借鉴,共同发展”的策略,为黄帝与元妃的祭典与文化研究、挖掘、传播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二、匠心传播

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在报道传播黄帝祭典和黄帝文化过程中,并不是以客体的傍观者和采访人被动出现,而是以主创人、策划者、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投入,基于黄帝祭典和黄帝文化研究传播是县委县政府,乃至省市的一项重点文化工程,从1998 年开始,我们就成立了“黄帝祭典与黄帝文化传播小组”,制定了“重点化打造、精品化制作;立体式推送、破茧式外宣”的战略,长期坚持研讨和掌握黄帝祭典与黄帝文化动向动态,研究精推专项新闻报道传播技巧,誓将黄帝祭典和黄帝文化的报道传播做出专业、做出精彩、做出成效。

戊寅(1998)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作为新时期重新恢复的重大活动,缙云县委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缙云融媒体前身(缙云县广播电视台和缙云报)更是给予了超常的策划和报道。为了做好这次报道,缙云县广播电视台和缙云报社成立了工作专班,提前介入整个活动的策划,制定了“重点化打造、精品化制作;立体式推送、破茧式外宣”战略,确定了“事前预热,事中加热,事后闹热”计划,议定了“新闻报道与专题宣传配合,专栏新闻与动态消息竞彩,标语游字与倒计时牌吸睛”的方案,共策划挖掘可采访活动14 个。事后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0月29日30天倒计时开始,到11月30日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举行,电视、广播、报纸各自同步播报刊登新闻分别在48条(篇)以上,电视滚动游字1800多条,报纸专版12 个以上,报纸中缝与版底标语70 多条。同时,积极联系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广泛对外传播活动盛况,让缙云的特色地域文化、黄帝祭典活动首次亮相在全省全国公众眼前。

图为黄帝祭典活动现场

从2021年起,缙云黄帝祭典升格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主祭,根据形势需要,祭典主场核心新闻由省级媒体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操刀直播,缙云融媒体中心负责协助。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升格省祭的第二年,主场核心活动直播更是提升到多家国家级媒体。县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全程参与黄帝祭祀大典的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借力借势上级主流媒体,合力奏响祭典宣传的最强音。

《传奇中国节》栏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的知名品牌节目,连续多年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进行全球多点直播,向全球观众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年8 月,中心的节目采制骨干在县委宣传部带领下到央视浙江记者站对接,争取到《传奇中国节》栏目重阳节的主会场放到缙云仙都,同时采制反映缙云重阳节的民俗活动节目并在栏目中播出。我们全力配合,中心组建团队全程服务,共同策划,共同采制。10月4日,《传奇中国节》栏目共播出《缙云:多彩非遗迎罗汉 祖孙三代守传承》《一口乡愁:两岸同胞重阳云相聚》等四档节目现场连线直播。

为保障仙都黄帝祭祀大典直播工作的圆满成功,从7月份开始,中心着力建设直播强弱电系统,明确11个信号点的弱电所在点位,立即开展勘探和测量工作,仅用二天时间就完成测量并提出方案。工作主动靠前一步,积极与电力公司及仙都管委会对接,完成部分信号点的强电工作。中心技术人员现场踩点,优化方案设计和网络线缆铺设,从项目设计到开工建设再到工程验收,全程参与整个项目的建设,克服种种困难,开挖管道1.5公里,安装光接箱12只,铺设144芯光纤长度达4千米,提前完成信号点的弱点光纤铺设任务,保障了直播活动的网络和用电需求,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据统计,本次祭祀大典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40余家海内外媒体参与现场报道,央视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CGTN视频连线活动现场,浙江卫视等3家电视全程直播,人民网、央视频、中国网、全省蓝媒联盟成员官方APP等95家网络平台同步推送,实时在线总观看量近亿人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4日晚播发报道,相关报道及信息超7100多条,累计阅读量超2亿。

三、热力辐射

十三五期间(2016 年到2020 年),可以说是缙云黄帝祭典文化影响力的确立期和丰收期,也是缙云县融媒体中心的蜕变期和诞生期。2017年5月,我们完成了“台网分离”,树立起了“适应新形势,主战新媒体”理念,正式成立新媒体部,推出了《缙云播报》公众号。2019 年,正式改名为缙云县融媒体中心,县财政克服困难划拨专项资金,倾力支持县融媒体中心进行技术改造,2020 年12 月,县委下发新的“三定方案”,不仅解决了编制紧缺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中心财政体制困局,改“自收自支”为差额拨款,解除了单位的后顾之忧,缙云县融媒体中心由此进入了新的良性发展阶段。回顾缙云25 年的黄帝祭典和黄帝文化广泛深入传播,从几乎“无人知晓、无人认可”,到可谓“广为人知、无人不晓”,仙都黄帝祭典在弯道中超车,在逆境中突破,逐步成为全国视角下重大地域特色文化活动带动经济腾飞的县域发展样板。

1、三级飞跃。1998 年,县政府在仙都主景区鼎湖峰下、苍龙峡腹,重建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恢复祭祀轩辕黄帝典礼;2006 年,升格为丽水市人民政府主办;2021 年,升格为由省政府主办。2022 年6 月,黄帝文化历史性写入省党代会报告,黄帝文化传承与弘扬上升到省级战略。自此,缙云与陕西黄陵、河南新郑真正形成了“三地共祭、层次相当”的全国轩辕黄帝祭祀格局。25 年来,从“县祭”到“市祭”,再到“省祭”,荣誉的背后是缙云文化人不懈的创新与坚守,使黄帝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四心确立。缙云的黄帝文化研究始终坚持高起点、高站位谋划和引领。2000 年,中国第一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缙云召开,被学术界和社会认定缙云为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中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2010 年,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被学术界和社会认定缙云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研究中心。2021 年10 月,召开中国第四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被学术界和社会认定缙云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展示中心。2022 年10 月,中国第五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从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出发,对黄帝文化的历史根源、时代价值、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挖掘。

3、五圈升格。仙都黄帝祭典是缙云乃至丽水全市近年来承办的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重大文化活动,其数字圈、新闻圈、产业圈也不断提档升格。氛围营造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与杭州亚运会同一设计团队。乐舞告祭由浙歌团队挥毫泼墨,直播策划由浙江卫视团队携缙云融媒中心联合掌舵定向。2022年,首次在加拿大、意大利和中国香港三地设立“共祭轩辕黄帝”活动分现场。开发“祭典在线”,让筹备过程一目了然,入选丽水市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名单。在新闻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量级媒体同步聚焦,本地融媒中心每年炽热传播。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的仙都黄帝祭典全网阅读量累计达5亿多人次。

猜你喜欢
仙都祭典缙云
人间仙都
“缙云烧饼”火了
妈祖祭典
立春为什么又被称为“打春”
立春为什么又被称为“打春”
仙都美照
海上仙都
First Man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Renown and Her Roots in Rural Jinyun
丽水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