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黑河学院为例

2023-08-15 15:48张玉萍王国贤
关键词:培养目标幼儿园专业

张玉萍,王国贤

(黑河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了“新文科”这个概念,它是相对传统文科来说的,试图对传统文科进行重新组合、文理交叉,为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供跨学科学习。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倡导文理交叉,推进新文科建设,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应对国际挑战和科技创新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面对产业革命的兴起,社会需要多专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等学校在专业建设上推进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表《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必须加快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昭示着新文科建设在高校中全面推进,黑河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一道加入了新文科建设的行列。

一、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人格

绝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会在幼儿园从事3~6岁儿童的教育活动。作为一名未来教书育人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有足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十一世纪,作为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教育自己孩子的教师充满责任感,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能够正确地引导和鼓励孩子成长和进步,所以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非常重要且可贵的品质。目前社会出现的虐待幼童的事件频发,让父母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持有怀疑的态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对于幼儿的喜爱和耐心也是幼儿园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品格。

2.扎实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能力相结合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教师不仅影响人的思维和意识,对于人的行为以及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既要求教育者有优秀的教育品格,还要具备影响人的行为能力,掌握基本的应用技能,从而在真正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应用提高教学水平,把教育教学落到实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实用性技能的养成还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作为基础和依据,才能保证这些实用性技能的有效应用。幼儿园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跟进时代发展的教学观念和理念,明确现代教育教学目标,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跟进时代发展和教育教学的脚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不仅是为教育教学做充分的准备,对于自身素养和应用技能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应辅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扎实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能力相结合,完善自身品格,塑造优秀的人格,提高自身素养。

3.多种技能与教育活动的灵活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如唱歌、绘画、写作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专业培养过程中除了明确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和理念外,掌握基本的应用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掌握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把应用技能与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结合,让这些技能成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最佳辅助手段。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需要掌握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绘画等技能,虽然不需要像其他艺术类学生那么专业,但要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通过这些基本技能能够给幼儿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帮助幼儿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4.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的服务主体是新时代幼儿群体,要想有效地把幼儿教学实践落到实处,除了学会掌握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之外,更要学会突破和创新,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在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下,构建新的教育框架,是实现现代教育教学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在落实幼儿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做到对幼儿教育的有效引导,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同时增强幼儿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而为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规范,与专业标准有差距

教育部2017年10月26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对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要,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是社会需求与高等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要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确定。但从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来看,有些专业既没有按照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所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也没有结合本校本地区人才培养定位设计目标内容,培养目标内容不明晰,没有反映专业毕业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存在“同专业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近,甚至相同”等现象,缺乏规范性,丧失了对人才培养的指导作用。另外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需要有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实训室等硬件设施的支撑,但由于专业扩招学生人数增多,师资数量不足,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导致备课不充分,实际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不匹配,影响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脱离基础教育实际

自2010年11月21日《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有了大幅度改善。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幼儿园教育也由传统的“小学化”教育内容向个性化培养及品德形成方向转变,先是围绕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开展教育,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多角度促进儿童能力、知识、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但现阶段高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不能与幼儿教育改革同步进行,使得高校培养的幼儿教育师资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样,幼儿园对高校课程设置不了解。从根本上说,两者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认识不同,没有形成一致的培养目标,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幼儿园教育实际脱节。

3.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教育实践效果不理想

教育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检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否胜任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幼儿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为实习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奠定基础。但从目前看,教育实践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对教育实习实践认识不足,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做保育员工作,对孩子的呵护缺乏耐心;二是幼儿园教师对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指导不到位。幼儿园教师本身工作压力就比较大,加之应对上级各种检查,不能全身心指导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使得专业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所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影响了实习效果;三是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单一。常见的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教育实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专业学生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4.“校地合作”不深,合作效度不显著

“院地园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协同育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师范类专业认证对此也有相关要求,各高校非常重视合作育人基地建设,把建立合作育人基地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院地园合作”的目的是共同培育具有专业情怀的幼儿教师,专业学生通过合作培养应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具有活动设计、保育组织以及环境创设的专业能力。从现实的角度看,“院地园”的合作深度不够,合作育人效果并不显著,具体表现:地方政府、高校、幼儿园的协同合作停留在接待教育见习、实习方面,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给予支持与引导,幼儿园对高校人才培养没有深入的了解,也就不能进一步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生培育等方面献言献策,由此可见,“院地园”三方还未强强联手,多边共赢的合作模式尚未形成。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育人模式的构想

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积极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和跨专业研究,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

1.贯彻OBE理念,制定专业培养目标

黑河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依据国家教育发展需要,聚焦黑龙江师资需求,遵循学校扎根黑河,立足龙江,服务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确定了立足黑河,面向龙江,政治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能在幼儿园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教学和管理的幼儿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在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人才培养定位的解读以及对学生教育情怀的进一步挖掘中,把具有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教育情怀,具备一专(幼儿/早教)、多能(音乐、美术、舞蹈、手工)的教学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同时,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以顶岗实习支教为契机,坚持服务乡村基础教育,14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先后有300余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乡镇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服务范围遍布黑河6个行政区42所幼儿园。近10年毕业生中有68%的学生留在了黑龙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扎根边疆,奉献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

2.优化课程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

专业遵循教育部2011年10月8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及2012年9月13日印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于“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探索基于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将学前教育专业与人文、社科、语言等其他学科的跨界整合,构建多学科交叉的学前人才培养组织模式,培养文科学生具备一定的理科思维。

(1)设置了通识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集中实践环节、创新创业课程等课程模块,夯实综合素养、强化师范技能。从注重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落实“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

(2)开设了幼儿园/早教专业方向必修课模块,教师教育、专业方向、基础实践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毕业生具备一专多能的多学科教学能力,能够胜任多学科教学任务,突出一技之长,注重专业学生终身发展。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

以OBE教育理念和新文科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为指导,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与学院多年合作的苏州宇琪幼教集团和北京红黄蓝教育集团整合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过程,将目前我院与企业合作的学前教育系列课程和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按照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分类进行梳理,打造适应产业需求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行业需要的实践一体化人才培养链条。具体做法如下。

(1)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幼儿园和教育集团的资源,吸纳行业和企业的优势,取长补短、互利互惠。

(2)以北京红黄蓝实习实训实践基地为依托,组建订单班,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3)探索和实践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共建联合实验室,拓宽合作渠道。

(4)根据校企合作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和利益领域,构建合作教育实践体系,建立健全与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分享和评价机制,使产学合作教育切实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5)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资深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指导,帮助设计实训室建设方案,邀请行业专家举办讲座,介绍行业发展现状,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

4.落实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一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专业技能培育。注重对学生课堂总额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幼儿园游戏等专业课有20%的实践内容,通过课堂实践、模拟授课、入园授课等方式提高学生领域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二是以全过程实践理念为指导,形成全过程专业实践体系。学前教育专业第一到第六学期每学期有1周到幼儿园进行专业见习,第七学期进行教育实习,时间为18周。实践教学强调精讲多练,以模拟授课、微格教学、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构建了以“基础实践教学打基础,专业实践教学树能力,综合实践教学强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三层八维”实践育人体系,在四年中“全程嵌入教学实践”,一年级行业接触、了解教育,二年级课堂观摩、感受教育,三年级课堂模拟、实践教育,四年级教学实习、服务教育,对接职业标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习基地,对接用人单位,实施个性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将教与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过程指导与结果导向、课内教学实践与课外自主修炼贯通融合;三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增设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儿童文学创作,把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的专业技能训练。

5.加强“校地合作”,有效实现协同育人

学前教育专业有着明显的职业性,“校地合作”是专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1)黑河学院与黑河市教师进修学校共建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与黑河市教育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部分县区教育局签署了顶岗实习项目,以及与17所城乡基地幼儿园建立了合作机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室、共组教学团队、共享教学资源。

(2)依托UGS联盟,打造校内外两支教学团队,校内教学团队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校外教学团队由基础教育教研员、幼儿园一线教师组成,专注学生师范技能培养。近年来长期聘任的校外兼职教师有黑河市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黑河市所辖幼儿园的7位老师,承担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及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的讲授。

(3)落实双导师制,以“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校内外教师共同合作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教师通用职业技能、学科教学技能、学科综合实践技能。

6.探索中俄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高教强省规划、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探索“专业+俄语+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先后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阿穆尔国立大学、维亚特卡国立人文大学、远东国立农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开展“2+2”“3+1”及“4+0”等多种形式的合作育人模式,从原来单一的聘请俄罗斯外教担任学前教育专业比较教育、舞蹈等课程外,到现在的引进俄罗斯高校教材,双方互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际合作、自费留学、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等途径有100余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赴俄罗斯学习和体验。学校在俄罗斯建立了6个实践教学基地,为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其中“黑河学院-俄罗斯阿穆尔州美术家协会艺术实践教学基地”被确定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7.注重文化熏陶,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1)积极探索“专业+思政”教育模式,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教育案例”启智、“人物故事”感悟、“职业规范”引领等多种方式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和承载的教化功能,思想教育与学科专业教学有机融合,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

(2)通过举办“北疆讲堂”“校园读书节”“科技文化节”等多元化系列活动为师范生搭建育人平台。依托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围绕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参与性强、具有思想引领作用的校园文化活动,支持师范生个性化发展。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校院两级的各种文化活动达653人次,有效实现了文化育人。

(3)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近三年先后组建了11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践团队赴黑河周边乡镇开展关爱活动;2019年学前教育专业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获团中央2019年暑期社会实践《奋进新时代 青春白山行》项目的支持;2022年专业两支实践团队分别入选了团中央举办的“强国有我‘核’你一起”1000支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和1000支“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队。

8.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优化培养目标

学院构建面向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面向用人单位反馈机制和面向专业教师、在校学生、学生家长的调研机制,优化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同时,通过教学督导、领导听课、教研活动、学生教学信息员、同行听课等监控教学环节、教学流程。通过监控教学环节、教学流程、分析反馈形成教学质量保障闭环;施行学业预警制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等三级预警管理,及时保护学生的学业。通过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机制。最终达成了培养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够胜任幼儿园及相关教育机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这一培养目标。

结语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保证学前教育学生上岗就能很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学科融合和校、园多方协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是新文科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幼儿园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爱“上”幼儿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