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15 15:48王晓日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韩 睿,姜 旭,王晓日,李 茜

(黑龙江工业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新时代赋予了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要求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并同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素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融合。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对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希望能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指引方向,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质量。

一、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教书育人作为一项复杂的、持续的、系统的任务,并不是纸上谈兵,要完成共同育人的目标,就要把握好一种全方位、全学科的新型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能有效提升公共基础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更能促使各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互融合。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开展思政教学不但能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且能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实践性,对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

1.益于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接班人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中有机融入,并贯穿整个教育领域。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但有助于语言知识技能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更能促使大学生在具备优良的品德修养基础上掌握扎实过硬的语言知识。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政工作、创新开展思政教育,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中西方文化互鉴,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具有受众面广、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特点[1]。大学英语课程主要讲授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节日习俗等,面对正值青年期的大学生来说,充满着新鲜感和诱惑,加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西方化和盲目地崇洋媚外,热衷于过“洋”节,如部分大学生对本国的传统节日毫无热情,以过洋节为时尚,比如圣诞节与感恩节。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缺乏理性的判断。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挖掘当今世界中西方不同社会制度背后的文化密码,正确地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课堂中开展思政教学不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纠正大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不良认知和习惯。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才能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中理解中西方文化深层的含义和区别,智慧地汲取中西方文化,成为拥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接班人。

二、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意味着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中原有的思政教学材料,并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在坚守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同时学习西方文化,从而有效地避免西方文化的错误思潮冲击。然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阻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步履维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1.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中缺乏中国特色文化,教材内容陈旧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材,所以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就是教材内容设计是否紧跟时代潮流,是否具有中国特色。当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已经多年未更新,教材内容过于老套,思政元素不多,也缺乏代表性,没有紧跟时代潮流。在对部分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发现课文内容中隐含部分思政元素,主要涉及政治、科技、地理、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关于中国国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甚少,这就表明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所用的教材中虽然包含一些思政元素,但是思政元素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达标,这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用书的选取和更新。同时,大学英语课程中过多地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原始素材,其中包含大量的西方文化、经济、历史、习俗以及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涉及中国的本土文化较少,传播西方文化过多,忽视了教学中的指引性和教育性。

2.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强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力量[2],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师是“主力军”。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出发,使教材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等有机融合,有效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然而,就目前开展的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走访情况来看,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完全转变教学思路,缺乏挖掘教材内容中思政元素的能力,不擅长挖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习惯于生搬硬套。一方面,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只是在课前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观点单独表述出来,刻板地展开思想教育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接受意愿,从而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育人效果。另一方面,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仍然只注重四六级过关率,依然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机械地灌输和说教,学生依旧是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课堂思政教育,压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无法达到全过程育人的课堂效果,这些都极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信念危机。

三、针对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针对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完善教材内容、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健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对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探索和研究。

1.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内容

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是教材,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中包含基础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根据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在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中既应该包含以英语为背景的基础文化知识,又必须包含具有特色的中国文化,进而完成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因此,只有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因素,并严格筛选教材内容。例如,可以将中国经典文章、古诗词、传统文化、党史等内容编入大学英语教材,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内容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中领悟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既能提升英语基础知识,又能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思想政治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中中西方文化平衡的效果,有效抵制西方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今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的制定和选取上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才能“如盐入水”地影响学生,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才能落到实处[3]。

2.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课程育人能力,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进,为了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已远远无法满足高校思政教育的需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受到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课程育人能力,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模式多样化,有效创设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注重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课外素材的补充[4],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育人效果。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创建的一个双向交流互动过程。教学模式多样化和有效的动态教学更有利于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环境,更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教书育人效果。课前,高校英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带领学生用英汉双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如以党的二十大为素材,教师可通过课堂讲述、课下双语学习推送等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热点关键词和重要金句等用英汉双语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同时可系统地向学生讲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蕴含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持续将思政教育和英语学习紧密结合,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依据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可开设双语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金句专题课堂,分专题、分系列、分难度地带领学生将报告里的亮点内容用英汉双语的形式进行展示、讲解。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务必”、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词,以及报告中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文化自信自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内容,这些都是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内容,将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适时开展思政教学。高校英语教师还可以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与时事政治,有效完成把课堂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思政内容延伸到课外活动,打造“行走”的大学英语思政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彰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根铸魂的固本强基作用。这样的双语英语思政课堂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拓宽了知识面和国际视野,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3.不断提升高校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但包括语言方面的知识,还包含着西方的文化[5]。大学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无法避免地频繁接触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很容易受到西方认知水平的影响和冲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育人观念,容易忽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一些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无意识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无法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能量的价值引领,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高,不利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所以要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高校英语教师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训与教育,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自信,不断丰富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师鉴别和比较中西方文化的能力,督促并监督高校英语教师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实现“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角色转化[6]。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高校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光荣感和自豪感,真正地解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困境。

4.不断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领导管理机制建设

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过于形式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者并没有实现有机融合,无法有效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领导管理机制建设,有效激发高校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为高校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提供有力保障,才能有效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高校应鼓励大学英语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可用于开展思政研学活动或者开展思政教育培训。例如,高校可通过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举办师资培训班、强化教研活动、评选课程思政优秀课程、评选课程思政优秀教师等方式,形成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长效机制。同时,可以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考核机制、表彰机制等,通过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为教师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新思路、新举措提供全方位保障。

结语

有效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既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尽管目前大学英语的思政育人成效在不断提升,但是距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不够,大学英语课程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