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8-15 15:48付玉丹
关键词:思政课程教学

付玉丹

(黑龙江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2020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经济学专业课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明确:加强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把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精神、职业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是基于市场经济而建立起来的,投资学课程的教学体系需要围绕社会需求来设计,投资学课程主要全面介绍投资抉择、投资市场运作、投资估值和投资组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投资机会、如何进行投资交易以及如何对投资工具进行估值分析,以帮助专业学生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和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使学生成为适应性强、适应速度快的应用型人才。

当前,投资行为已经贯穿每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景,在金融与投资时代,推进投资学课程思政就是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教育贯穿课程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投资学相关知识,塑造积极向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前发挥投资学育人作用而言显得既必要又迫切。

一、投资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2]。结合《纲要》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投资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一个中心,五个维度”。

一个中心,即以核心价值塑造为中心。价值塑造是高校立德育人、课程思政的第一要务。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

五个维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专业知识案例教学,让学生体会和认识到国家命运、企业发展、个人成长和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关注中国理论与实践取得的成就,提高民族自豪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培养较高的政治素质。

二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结合投资行为和公司社会责任的讲解与分析,坚定学生法治意识、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学生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投资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应遵守法律法规,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强化规则意识,维护公平竞争,肩负社会责任[3]。

三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念,具有高尚的价值观念,能从长远发展的视角来规划和设计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学中可以通过业内违法的投资要求等相关案例或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德法兼修、诚实守信的优良品格和担当意识,增强学生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

五是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投资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能正确面对、理解社会竞争,懂得与他人和谐相处是职业投资人珍贵的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落叶灌木,高达2 m,带刺;小枝圆柱形,粗壮,紫褐色,无毛,老时黑褐色。单叶互生,叶缘有尖锐细锯齿,托叶大,叶状,肾形或椭圆形,无叶柄,似抱茎。花两性,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放,常2~6朵花簇生于2年生老枝上,花色为鲜红色,稀淡红或白色,花梗短粗,花朵紧贴在枝干上,故名贴梗海棠。梨果,球形至椭圆形,黄色或带黄绿色,有稀疏不显明斑点,味芳香;萼片脱落,果梗极短或近于无梗。花期3—5月,果期 9—10 月[3]。

二、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挖掘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这不仅是课程教学的根本,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纲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因此,围绕投资学课程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投资行为的现实要求,投资学课程思政元素要从实际入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挖掘。

1.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事件中挖掘思政元素,培养家国情怀

国家命运与行业背景、投资绩效休戚与共,国家战略是投资人需要关注的重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实践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融入点。如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通过制裁中兴通信、封杀华为等方式对我国进行高新技术封锁,对此,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在高新技术领域存在科技短板等问题,认识到芯片国产化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华为最近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中国的芯片产业将在美国的制裁下“重生”。通过重大经济发展事件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发展,培养学生投资布局与时俱进的意识,将投资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3]。在授课中,课程思政元素要紧扣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主旋律,充分挖掘社会热点和学术前沿问题,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同富裕、双循环发展战略、双碳目标等主题有机融入授课内容中,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作为投资从业者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意识。

2.从中国金融投资史中挖掘思政元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投资学的思政教育要立足实际,立足中国金融投资史,这既是投资学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金融投资的必然之举。我国的金融投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文化元素。例如,中国治国方略中所蕴含的金融思想和理论,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推动力。同时,中国共产党通过金融改革,既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又团结了人民群众,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这些历史与思想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更利于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当下理论与实践取得的成就,也要充分挖掘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经济和金融思想,做好价值观与文化的传承,如在讲解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货币政策部分时,可以介绍疫情下我国央行的“抗疫”举措和成果,也可以融入管仲“轻重”理论及其如何助力齐桓公位列春秋五霸,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高度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从金融业改革法治建设中挖掘思政元素,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的认知

投资学课程中不乏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金融机构体系及公司治理等领域的法治建设。我国在上述领域的改革举措既学习借鉴了市场经济理论和金融理论,又综合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路径,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解构中国问题、介绍中国经验、提炼中国解决方案,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同感,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的认知,激发学生参与本土化理论创新的热情和兴趣。

4.从公司发展中挖掘思政元素,培养社会责任感

企业在自身经营发展,创造利润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会等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和对社会的贡献[4]。公司法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结合公司发展分析,使学生明确作为企业的投资人,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责任感,只有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更具竞争力。要培养学生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出发点,维护社会公德;讲诚信、守初心,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5.从违法渎职事件中挖掘思政元素,培养职业道德感

恪守职业道德和树立法律意识,促进投资行业良性前行的责任感,是投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金融业典型的违法或渎职事件,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及社会责任感[3]。如在讲授证券发行制度时,可以通过引入金融业2020年瑞幸咖啡业务数据造假事件,让学生理解注册制、核准制的特点及做空机制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使学生明确资本市场参与者应该严格自律,遵纪守法,树立维护金融环境安全、促进金融行业良性前行的社会责任感及规则意识;在讲解财务分析内容时,可以通过对优秀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与獐子岛等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树立诚信意识和敬业爱岗精神,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规则意识。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课程知识,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

1.以项目为模块,教学任务为单元,围绕课程知识选择思政元素

投资学课程思政以现代投资学发展和研究为逻辑起点,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授课教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以投资职能为主线,以投资的基本职能、原理、方法为核心内容,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证券和证券市场、衍生证券分析、证券投资价值分析、投资组合管理理论、固定收益证券和技术分析等六大项目模块。在授课时围绕课程项目内容,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进而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任务为节点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具体知识点,授课团队教师与专业学生共同砺学善悟、崇德进取、守正创新,努力培养社会责任和创新思维。如在讲解证券市场时,可适时引入分析和谐有序的证券市场的重要性,适时融入政府、证券主管机构对证券市场监管的相关要求,体现国家对市场和投资人的保障;在讲解市场环境时,可适时引入2020年9月15日美国政府对华为的芯片制裁正式生效,立刻引起了国人的反思,在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行业,必须使用中国芯,明确关注国家战略、社会需要是对投资人的必然要求。

2.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适时融入思政元素

在投资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环节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目标效果为导向适时融入思政元素,依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方法的适时使用,教学中围绕具体内容进行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激发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5]。如在讲解分析金融期货的作用和主要交易制度时,可以苹果期货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明确金融从业人员的使命担当;在讲解货币政策分析时,可以对比中国的宏观政策与美国宏观政策,分析“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结合管仲“轻重”理论和薛暮桥“物资本位论”,传递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中国智慧,帮助学生关注现实问题,了解传统文化和红色金融史,坚定四个自信。

3.以教学内容需要为前提,结合授课情景,科学地确定思政元素融入时机

为了实现投资学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同向同行、自然衔接和有效融合,投资学课程教师在关注投资行业实时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注重专业细节,关注学生的学习期待和未来发展,认真分析教学知识点,以教学内容需要为前提突出重难点知识,在教学中围绕历史事件、社会热点、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资料等进行探寻、揉碎、挖掘、梳理、融合和反复研讨,确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时机,实现教学与思政自然融入,无缝衔接。如在探究分析投资市场的监管行为时,在同学们讨论过程中,适时引入“中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围绕中国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背景,结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已有存款保险基金、保险保障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的基础上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规定,阐述党和国家站到了更高的维度来统一协调、防控整体的金融风险[1]。科学合理的融入时机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投资学课程知识,更能适时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4.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首先,投资学课程授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德育第一,深挖课程中的“思政点”,将投资学的人文要求、职业精神与人生观价值观有机融合,将投资学课程知识与立德育人元素有机融合,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情认同、理念认同和思想认同。其次,教师团队应认真分析研究专业发展、行业需求和授课对象特点,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以投资学课程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为抓手,向学生系统传授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应用性教学的应用度,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践场所,努力提高实训真实化、实践教学化。最后,授课教师将课程思政的内涵实质融入投资学教学改革中,强化理论学习与投资应用的有机融合,将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为行业提供技术供给、为社会做好服务作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如何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敬业、爱国的微视频,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在强化知识传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投资学职业素养,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与核心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四、投资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反思

课程思政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它需要我们真的去研究育人问题。投资学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如何高质量落地,实现课程思政融合的转化升级。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金融学科知识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以有效化解思政内容前沿多变和课堂教学固化之间的矛盾[1]。

对于学生而言,思政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6]。而学生的认知方式日益感性化、虚拟化,习惯于感性直观的认知方式,热衷于感性形象特别是虚拟化影像的感官刺激。理性化与感性化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上的隔阂形成了思政课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因此,要综合运用第一、第二课堂,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活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7]。同时,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对于教师而言,授课教师要以“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为初心,在认知学情、制订授课计划、撰写教案、使用教学媒体等方面增强教学设计技能;在教学组织、新课导入、讲授、设疑提问、课程总结等方面增强课堂教学技能,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发挥专业课程优势和特色,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有形检验教学效果,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8],着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对于课程思政而言,新时代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既要深入挖掘恢宏历史,把课程思政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也要准确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课程思政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要积极落实发展蓝图,把课程思政与“十四五”规划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开创未来中成长、成才,早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