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心肺复苏

2023-09-06 06:13钟高亮
健康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室颤心搏脉搏

钟高亮

所谓心肺复苏,指的是当患者出现呼吸暂停、心跳骤停、意识丧失时,要给予迅速且有效的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创建有效的呼吸循环,保护大脑,最终完全恢复意识及大脑智力。在此,本文将深入介绍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

开展心肺复苏的意义

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体征为心跳及呼吸,如果心跳呼吸停止,代表这个人可能濒临死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濒死状态下,机体脏器可能存在微弱的功能,此时的组织细胞代谢还没有全部停止,临床将该时间段称作“临床死亡期”。当一个人度过临床死亡期后,脏器功能会完全消失,体内细胞开始破裂溶解,相关代谢功能完全废止,进入到“生物学死亡阶段”。相关文献表明,临床死亡阶段是可逆的。只要能够有效控制致伤因素,确保重要器官未受损,及时开展行之有效的抢救干预,就有可能让患者生还。而心肺复苏技术就是一类针对心跳及呼吸停止的患者所开展的抢救措施。施救者通过人工呼吸的方式替代患者自主呼吸,经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心跳,促使患者恢复自主心跳以及呼吸功能。但是,当前很多人并不了解心肺复苏,更谈不上在黄金时间段内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所以,了解心肺复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

心肺复苏的方法

评估现场环境,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施救者在确认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轻轻拍打患者两侧肩膀,大声呼叫“你到底怎么了”“还好吗,醒一醒”,检查是否存在心跳和呼吸。如果患者此刻呼吸不正常或已经没有呼吸,需马上开启应急反应系统。现阶段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已经简化,已将“看、听及感觉”删除,因为落实这些步骤非常消耗时间,也不甚合理。基于此,最新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强调,对呼喊后没有反应,且呼吸不正常或者完全没有呼吸的成年人,需要马上开启急救反应系统,同时开展胸外心脏按压。

检查脉搏

对于非专业急救者,最新指南不再强调检查脉搏,只要发现患者没有反应,无自主呼吸,就可依照心搏骤停的标准进行处理。医护人员通常要求使用一只手的食指与中指触摸患者颈动脉,感觉是否存在搏动。值得注意的是,检查脉搏的时长一般需要控制在10 s内。倘若10 s后仍无法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脉搏,则需要马上开展胸外按压。

开启紧急医疗服务(EMS),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1)当施救者抵达现场后,发现患者已无呼吸,呼喊无反应,需要马上開启EMS系统,即拨打急救电话。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使用AED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

(2)如果同时有多位施救者在现场,那么其中一位施救者需要按照既定步骤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另一位施救者则要开启EMS系统,拨打急救电话,有条件时使用AED。

(3)在救助溺水者或窒息性心搏骤停患者过程中,施救人员首先要开展共计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之后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援。

(4)胸外按压。具体方式:保证患者仰卧在平坦的地面上,施救者可应用脚凳或者跪式等体位,把一只手的掌根放于患者胸骨位置中下方1/3交界处,另一只手的掌根要放在第一只手上方。需要注意的是,此刻手指不能接触患者的胸壁。在按压过程中,施救者的两个手肘一定要伸直,90°朝下使劲按压,按压深度控制为5~6 cm,成年人的按压频率控制为100~124次/min。每次按压完成后,都要等待胸壁完全恢复。放松时间和按压时间应各占一半。在放松过程中,施救者的手掌根部不得离开胸壁,以防止按压点发生位移。如果抢救对象是小儿,施救人员需要使用双手或者单手在患儿乳头连线水平按压其胸骨。如果被救对象是婴儿,则要利用2个手指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其胸骨。尽可能降低因通气而中断的胸外按压,对于尚未创建人工气道的成年人,建议将按压/通气比例设定为30:2。对于小儿及婴幼儿,开展双人心肺复苏过程中,可以利用15:2的比例进行。如果为多人施救,那么每相隔2 min或5个周期心肺复苏就要更换按压人员;施救人员需要在5 s内完成转换,原因在于开始进行按压1~2 min后,操作人员的按压品质会呈现出下降的势态,影响抢救效果。

(5)开放气道。最新CRP与ECC指南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即在通气前就要对患者开展胸外按压,以产生足够的血流。在对患者开展整个心肺复苏工作的过程中,都尽可能减少延迟时间,避免胸外按压中断。施救者需要调整患者头部位置,方便开展口对口呼吸。施救人员需要利用30:2的按压通气比例对患者开展心肺复苏,能够有效减少首次按压延迟时间。当前有两类方式能够实现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下颌法和仰头抬颏法。第一种方式只能在怀疑患者有颈部或头部损伤时使用,可减少脊椎与颈部移动。施救者在对伤员开展急救过程中,需要遵循下述步骤完成仰头抬颏:施救者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使用手掌进行推动,保证患者的头部处于后仰状态;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患者颏骨附近位置的下颌下部后,提起下颌,上抬患者的颏骨。在开放气道过程中,施救者要使用手指挖出患者口内的呕吐物以及异物,佩戴假牙,也要提前取出。

(6)人工呼吸。在对患者开展人工呼吸前,施救者正常吸气即可,不需要深吸气。应当持续吹气1 s以上,确保有充足的气体进入到患者体内,同时能够令胸廓起伏。如果施救者对患者开展首次人工呼吸没有让胸廓实现起伏,可以再次利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患者的气道,并实施通气。需提醒,过度通气对于患者有害,要尽量避免。

(7)AED除颤。室颤为成年人心跳骤停最早出现且容易治疗的心律。对于室颤患者,如果施救人员能够在其意识丧失5 min内开展心肺复苏和除颤,那么其存活率将大大提高。针对院外心搏骤停的患者或监护心率的住院患者,第一时间除颤为治疗短期室颤的最好方式。

心肺复苏的成功标准

(1)患者面色口唇变化。当复苏有效时,患者的面色会由紫绀转为红润;如果转为灰白色,说明心肺复苏无效。

(2)颈动脉发生搏动。如果心肺复苏有效,那么施救者每按压一次患者胸廓,就能够触摸到一次颈动脉搏动;倘若停止按压,搏动也会随即消失,此时需要继续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仍旧存在脉搏,代表患者的心搏已经完全恢复。

此外,如果心肺复苏有效,患者的瞳孔会从大变小,拥有自主呼吸以及对光反射有反应,有的还可出现四肢抽动和眼球活动的情况。

猜你喜欢
室颤心搏脉搏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突然倒地怎么办?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中脉搏波的呼吸率检测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