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3-09-07 06:53赵立华
系统医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赵立华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妇幼保健院麻醉科,山东淄博 256400

分娩为胎儿脱离母体成为独立存在个体的过程和时期,自然分娩有助于确保母婴安全,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故促进自然分娩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利于优生优育的实现。然而,分娩过程会产生剧烈疼痛,不仅会提高剖宫产率,还会对母婴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故分娩镇痛至关重要。在分娩镇痛中,硬膜外麻醉较为常用,其属于中枢神经阻滞技术,在传导疼痛感觉神经附近应用麻醉药物,有助于降低疼痛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1-2]。在临床中,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镇痛药物,为镇痛效果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1月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86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分娩的86例产妇,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28.96±2.13)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8例;孕周38~41周,平均(39.94±0.71)周;体质量51~79 kg,平均(65.45±3.18)kg。对照组年龄24~35岁,平均(29.05±2.08)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7例;孕周39~41周,平均(39.99±0.69)周;体质量52~80 kg,平均(65.38±3.11)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足月、单胎妊娠;心肺功能正常;无阴道分娩禁忌证;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者;不接受分娩镇痛者;对麻醉药物不敏感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合并严重合并症者;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硬膜外麻醉,并提供吸氧支持,建立静脉通路。为产妇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4287;规格:500 mL),在用药过程中应加强产妇体征的监测。

对照组:选取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40763;规格:10 mL:100 mg)硬膜外麻醉,展开常规消毒、铺巾操作,在产妇L3~4椎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并实施置管操作,导管长度即3 cm。给予产妇5 mL的1%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2244;规格:5 mL:0.1 g)。在5 min后无脊麻情况下实施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泵注,100 mg罗哌卡因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泵注,背景剂量为8 mL/h,自控给药量为7 mL/次,锁定时间0.5 h。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舒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 μg)。按照对照组步骤进行利多卡因的注射,在5 min后无脊麻情况后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将50 μg舒芬太尼和100 mg罗哌卡因加入99 mL生理盐水中泵注,背景剂量为8 mL/h,自控给药量则为7 mL/次,锁定时间0.5 h。与此同时,加强对产妇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记录。

1.4 观察指标

①镇痛效果主要根据产妇表情、体征以及肢体反应等进行评估,如果疼痛难以忍受,产妇肢体动作剧烈、表情痛苦,且存在呕吐等症状,则符合重度疼痛的判断标准;如果疼痛在产妇可以忍受范围内,产妇存在一定肢体动作,出现呼吸急促等表现,则可以判断为中度疼痛;产妇基本无疼痛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以顺利分娩,即可判断为无痛。镇痛有效率=(中度疼痛例数+无痛例数)/43×100%。

②疼痛水平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其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越高则说明疼痛越剧烈。数据采集时间为分娩镇痛前、镇痛后15、30 min、宫口全开时,分别记作T0、T1、T2、T3。

③产程时间为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

④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皮质醇、心率值,取产妇分娩前后1 h外周静脉血,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心电图检查对应激反应指标进行检测。

⑤Apgar评分是通过阿普加评分(Appearance Pulse Grimace grimace Respiration, Apgar),分值范围为0~10分,分值为8~10分为正常新生儿;分值在4~<8分则符合轻度窒息的判断标准;分值在0~<4分则为重度窒息。数据采集时间为分娩后1、5 min。

⑥不良反应:对产妇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尿潴留情况进行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加。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

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对比

2.2 两组产妇疼痛水平对比

两组T0时的疼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疼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疼痛水平对比[(±s),分]

表2 两组产妇疼痛水平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T0 7.45±1.23 7.33±1.29 0.441 0.660 T1 4.29±0.49 4.91±0.50 5.807<0.001 T2 3.15±0.51 3.88±0.56 6.320<0.001 T3 2.89±0.24 3.41±0.26 9.637<0.001

2.3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

观察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s),min]

表3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对比[(±s),min]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第一产程654.15±12.65 668.33±14.23 4.884<0.001第二产程75.12±3.95 79.11±4.05 4.629<0.001第三产程15.20±1.36 16.57±1.60 4.278<0.001

2.4 两组产妇应激反应对比

两组分娩前皮质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观察组皮质醇、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应激反应对比(±s)

表4 两组产妇应激反应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皮质醇(mmol/L)分娩前418.65±59.62 420.02±60.36 0.106 0.916分娩后456.14±63.45 510.65±65.58 3.917<0.001心率(次/min)分娩前79.15±6.39 78.94±6.44 0.152 0.880分娩后83.64±7.17 92.36±7.33 5.577<0.001

2.5 两组产妇Apgar评分对比

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Apgar评分对比[(±s),分]

表5 两组产妇Apgar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值P值1 min 9.66±0.26 9.54±0.25 2.182 0.032 5 min 9.87±0.07 9.83±0.08 2.467 0.016

2.6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以及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6.98%(3/43)、6.98%(3/43)、4.65%(2/43)。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65%(2/43)、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

3 讨论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出现剧烈疼痛,会导致其心理状态变化,产生消极情绪,对正常宫缩造成抑制,导致产程延长,对妊娠结局造成消极影响[3-4]。在分娩镇痛中,硬膜外麻醉较为常用,具备安全性高以及起效快等优势。对于硬膜外麻醉而言,应选取恰当的镇痛药物,从而促进镇痛效果的提升。

罗哌卡因为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小剂量应用能够对产妇感觉神经传递进行阻止,能够可逆性阻滞沿神经纤维冲动传导,具备良好的镇痛和麻醉作用[5]。该药物具有运动分离、低心血管毒素等作用,有利于减少或避免中枢神经以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出现[6-7]。舒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体,相比于芬太尼,具备更良好的亲脂性,可以和血浆蛋白互相结合,并且还具备分布容积小、亲和力高等特点,具备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等诸多优势[8]。二者联合应用不但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也有着积极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T1、T2、T3时的疼痛水平、分娩后应激反应、Apga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为(654.15±12.65)min、(75.12±3.95)min、(15.20±1.36)min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镇痛效果提升、产程时间缩短方面具备鲜明的优势。究其原因,舒芬太尼、罗哌卡因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协同作用,促进镇痛效果的提升,无需多次给药,能够降低不良应激刺激,也有助于不良反应的减少。除此之外,该麻醉方式有助于降低产妇肾上腺素释放,能够促使儿茶酚胺下降,可以对子宫收缩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宫口扩张[9-10]。联合用药有助于麻醉药物剂量的降低,还能够促进产程时间缩短,为分娩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11]。并且联合用药有助于镇痛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感觉阻滞平面,促进产程进展,提高Apgar评分[12-13]。上述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即联合用药组镇痛有效率为84.62%高于单一用药组的65.38%(P<0.05);联合用药组疼痛水平、应激反应、相比于单一用药组较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产程为(668.56±8.05)min、(76.06±1.15)min、(15.79±0.58)min,短于单一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Apgar评分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14-15]。说明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镇痛效果。

综上所述,在分娩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有助于提升镇痛效果,缓解疼痛,减轻应激反应,还有利于缩短产程,提高Apgar评分,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