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探究

2023-10-02 17:20白小燕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初中语文

白小燕

(广河县回民第一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前言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名著阅读也逐渐得到重视,并且取得相对较好的效果,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同时,通过名著阅读,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既可以了解历史的纵横发展,又能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整本书的角度开展名著阅读教学。

1.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意义

首先,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发展,并且拓展阅读视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传统教学被局限在教材上,学生也只是将掌握的方法套用在名著上,而整本书阅读模式不受人物和情节的限制,而是能够从宏观角度分析名著的内涵,掌握其精神核心。例如:通过我国流传下来的阅读名著,学生能够了解对应时代的历史背景、了解某个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习俗、了解社会发展情况等,使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同时,学生在整本书的名著阅读中进行开放性学习,对名著的理解不再受到答案的严格限制,逻辑思维不断发展,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推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而实现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1]。其次,有利于学生积累有效且丰富的阅读方法,进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新课改倡导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整本书阅读模式就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沉浸在阅读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学生可以在阅读时积累更多知识,并随着阅读时间的延长逐渐提升阅读品质和质量;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采取选读、略读、精读等方法阅读名著,既能够提升阅读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此外,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整本书阅读目标,适当拓展阅读名著篇目,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展开详细介绍,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方法,进而养成良好习惯。

2.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只注重教学要求,不探究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只为学生指出一些重点要求以及考试的题型和范围,没有对学生进行目的性以及针对性的阅读方法指导,导致了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当中缺少了可行性可操作的方法策略。例如一些篇幅较长的名著内容,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领学生读完文本,只能挑选个别章节进行阅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二,注重阅读形式,缺乏阅读效果。当前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由于各种形式花样百出,在这些看似精彩的阅读活动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学生在参加各类读书活动的过程中,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收获,而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读书活动凑热闹而已。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下,学生很难静下心思进行阅读,一些陈旧的读书活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使学生对阅读提起兴趣,很多学生依旧是从网络上搜索资源,将网络当中的内容进行抄写,并不是自身阅读所得。最后,很多名著阅读活动并没有纳入系统的校本课程中,只是偶尔开展一次,并没有做到规范化学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名著阅读只注重形式,没有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

3.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措施

3.1 做好阅读前的引导

在整体的名著阅读活动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解决阅读过程当中的障碍,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阅读效果。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出发,做好阅读前的引导工作,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提升名著阅读的价值,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以及文学素养。首先,做好阅读时间规划。初中时期学生好处于思想不够成熟的青少年阶段,学习自觉性不强,甚至还有的学生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和监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那么为了保证基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做好时间规划,而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适当调整[2]。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师通常会借此推荐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其中包括十篇散文,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重点在于人、有的在于议论、有的在于叙事……根据这些内容,笔者认为学生可以利用三周时间阅读完整本书。第一周时,学生收集和阅读与《朝花夕拾》有关的内容,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的童年生活,并且做好记录;第二周时阅读《五猖会》、《琐记》、《二十四孝图》等讲述封建教育和封建思想的部分;第三周阅读《藤野先生》以及《范爱农》,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对师长以及亲朋好友的怀念、崇拜、尊敬知情。其次,营造良好的整本书阅读氛围。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为教师构建合适的阅读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包括名著阅读竞赛、舞台剧表演、辩论赛等,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氛围的活跃性,进而调动学生主动性。例如:《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初中阶段需要重点阅读的名著,教师在营造氛围时可以组织表演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不少于四人,主要扮演师徒四人,表演名著中的片段,表演哪一段由学生自主决定,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西游记》产生浓厚兴趣,积极阅读。最后,对阅读内容进行调整。初中语文教材都会推荐给学生几本名著,有必读内容,有选读内容,如《朝花夕拾》和《西游记》是必读内容,《猎人笔记》、《白洋淀纪事》以及《镜花缘》等是选读内容。因为初中阶段学生的压力较大、课业繁重,教师可对教材中的名著内容进行调整,引导学生有重点的阅读名著,而后从选读的内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这样可以保证顺利完成基于整本书的名著阅读任务,又能够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保持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3.2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渠道获取名著的相关信息,并展开阅读。但如果使用影视作品进行名著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注意到影视剧中对名著内容的改编,在教学时适当使用,避免学生对名著造成误解。例如:教师在使用影视作品介绍名著时,可以要求学生对比影视作品与原著的异同点。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阅读,还能够使学生对名著的了解更深入,认真分析名著中每一个细节。与此同时,国家对名著阅读也有着很高的重视度,设计多元化的电视节目,方便教师利用这些节目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介绍《水浒传》并鼓励学生阅读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百家讲坛”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了解名著背后发生的故事;并且“百家讲坛”讲解时的语言非常幽默,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提高阅读质量。

3.3 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新课标的指导尊重并且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阅读的深入性。首先,教师要尽量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在阅读时积极思考、讨论并展开训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进而有所收获。其次,对于学生的评价应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且进行引导,激发潜在的阅读能力,有利于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3]。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通过交流机会,促使学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促使学生对名著内容产生深刻理解,并且课堂交流和表达见解能够更好的促进其他学生阅读。例如:学生阅读完《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教师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组织交流活动,使学生有交流想法的机会,且教师走进学生之间,听取学生的想法,只要学生的观点三观正确、不违背道德和法律,那么就不需要加以干预;但如果学生的观点出现偏差,对于未来的成长和职业规划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就需要教师及时干预,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方法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3.4 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整本书阅读中要重视学生整体意识的培养,这是保证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需要将整本书的内容作为有机整体,以文章的思想、主题或者人物等作为线索,将文章的前后关联起来,实现整体归纳整合。这样的方法既可以保证阅读效率,明确中心思想,又能够促使学生从宏观立场上把握文章内涵[4]。例如:《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提出“红色中国形成、发展的原因”这个问题,将文章整体串联在一起,学生阅读后从各个角度分析、总结,进而从边区红区和各领袖的经历两个方面给出答案。又如:阅读《傅雷家书》时可以从工作、生活、为人处世和艺术交流角度将文章的内容分类。阅读前需要学生将书信分类,而后按照分类阅读,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角度阅读整本书,且便于学生将存在关系的信件整理在一起,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精细阅读,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在现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压力比较大,对于大规模、长篇幅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难以产生兴趣,不利于保证阅读效果,因此需要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以《骆驼祥子》为例,学生采取“圈点与批注”的方式阅读,故而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圈点与批注。其一,教师向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圈点与批注形式,介绍什么是圈点与批注;其二,学生认真阅读,有针对性的进行圈点与批注;其三,全班展开交流。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直观的体验“圈点与批注”方法的应用,深刻理解阅读内容。

3.5 选择合适的名著

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不仅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名著,还可以将教材作为基础,拓展名著阅读内容。而在拓展时,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名著。首先,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活动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而不是利用教师的阅读和分析代替学生的行为。但是,目前选择阅读的名著很多时候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自主空间,阅读兴趣降低。因此,选择阅读名著时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百年孤独》、《活着》、《月亮与六便士》等名著阅读,不必拘泥于教材和教师推荐篇目,有效调动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其次,将教材课文作为基础。教材中课文选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效阅读一类文本的能力,利用名家著作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在单篇内容之后,教材编者还会推荐一些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与课文题材相同的作品供学生选择,将课内外名著阅读衔接起来,使学生明确阅读方向。

3.6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时间,以便深化学生对名族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对此,为了学生养成阅读整本书、阅读名著的良好习惯,巩固阅读效果,教师应建立多元化体系。

首先,利用自主测评的方式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价值,建立自主测评小组,以便顺利开展名著阅读评价,即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各小组组织组内成员测评,并且做好测评记录。以《小王子》为例,阅读结束后,各小组设计测评试题,而后统一汇总给教师,由各族代表和教师讨论试题,确定最终测评内容,保证测评的公平性。常见的习题有:小王子居住在哪个星球,有多大?猴面包树是小王子居住星球上非常可怕的种子吗?小王子拜访的第二个星球叫什么名字?“我”在撒哈拉沙漠遇到的小王子,对吗?地球是小王子拜访的是第几个星球?小王子在与狐狸交流时,狐狸说了一个什么道理?悲伤时小王子喜欢做什么?等。通过这些试题的自主测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包括阅读进度、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等,便于更好的安排名著阅读活动[5]。

其次,展示成果,提高学生阅读自信心。展示成果是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措施之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成果的机会,丰富展示成功的模式,以此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促使学生积极阅读,完成阅读任务。例如:展示阅读笔记、组织手抄报活动、设计专题汇报活动等。学生完成《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阅读后,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制作一份手抄报,其中要包括作者介绍、主要情节介绍、主题思想、写作技巧以及自己的理解等,同时创新版式,且注意图文并茂。

最后,通过多元化评价深化学生对名著的认知。无论是日常考核还是中考,名著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在考试前整理好相关资料,展开训练具有必要性。阅读其实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不能以单一且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将名著改编成漫画、剧本,朗诵经典片段等,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作出评价,且评价时要将学生的表现、创新点等纳入评价系统。与此同时,在评价时还可以采取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增加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提升评价效果。

总结

基于整本书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采取的方法较多,具体采取哪一种方法更为合适,需要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学生的状态、学业压力以及考试重点等因素选择。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从中汲取知识、保证整本书的阅读价值,教师可以创新、实践并总结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对此,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做好阅读前的引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等。

猜你喜欢
名著整本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论语》整本书阅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