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2023-10-02 17:20张延福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立德教学活动

张延福

(张掖市临泽县新华农场小学 甘肃 张掖 734202)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逐渐渗透到小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更要把这个任务贯穿始终,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并结合道法教学内容,探索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塑造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不断助力。

1.基于立德树人,构建课堂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作为重要的育人学科,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就要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公益活动、承担家庭劳动等方面建立学习任务,让学生的在丰富的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建立起师生间、亲人间、朋友间的合适的角色关系,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让教师制定的道法教学活动成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的垫脚石,助力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教师在道法教学中可以发现,与立德树人相对应的是对学生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明确这一中心任务后,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达到教学任务。比如,六年级《我们的守护者》这一单元,教师要从身边的真人真事去创设教育情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做学法、守法、懂法的小公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开展学法用法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引领学生建立起对法律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遵守法律的现实意义。

2.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学生发展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建立起属于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同的学生间也开始朝向个性化发展,为了让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在道法教学中有效渗透,这需要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学生的个性品质,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对学生因势利导,选择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教学中要避免对教学内容的填鸭式教学,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同时,为了开展的道法课程内容能够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设计的好动要注重学生的参,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验来进行思考,来获得具体的感知。

2.1 联系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而且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小学道法进行立德树人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方法之一。实践活动不仅是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实践展示,更是教师对教学实践方式的有效延伸,还是学生在课程内容上进行现实认知的关键环节。同时灵活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道法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围绕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融入到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进而内化成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开展“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相关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课内容生活气息强现实意义显著的特征来设计实践活动。其中,一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是《建设美丽班级》的意见征集活动。再根据这一主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说明的方式为学生解析这一实践活动的构成与价值,确定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之后,引导学生对自己认为的美好班级想法建议写出来,同时不限定意见形式可以是简单的涂鸦、祝福语、短文等各种形式。之后教师将收集的学生意见进行公开展示,并选取其中合理建议进行试行,然后构建意见试行的效果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建设的责任感。实现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的构建和参与,对班级归属感就可以逐渐得到提升和发展。

2.2 注重学生参与,引发价值思考

作为小学阶段道法教学的重要环节,立德树人想要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离不开的是学生的切实参与。教师布置的教学活动所面对的小学学生群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普遍会接收到大量资讯,对于价值观念往往会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因而想要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就要保障设计的教学活动具有足够吸引力,进而引发学生价值观念的思考。因而道法教学活动需要具备的特征,首先包括对教学过程体验的优化,教学活动只是完成道法教学的途径,帮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来进行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正确反思才是目的。

例如,在开展“网络新世界”相关的教学时,为了实现价值思考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参与体验。教师可以从本课的教学内容出发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设计的活动形式可以从贴近学生认知水准的道法现实问题出发进行选择,如采用问题诱导探究的方式进行安排。设置的探究问题可以是“网络技术的便利”、“辨别虚假网络信息”、“如何健康上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吸引学生关注,并为学生小组留出展示自身思考结果的空间,听一听学生的网络观念。同时注重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得到表现,在探究问题中引导学生逐步对网络世界产生较为全面的认识,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念看法做出正确的引导。

3.基于立德树人,构建教师引领策略

“立德”为先的原则基础是教师的以身作则,让教师成为学生德育价值的引领者。教师的以身作则具有显著的榜样作用,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性,他会一点一滴的去模仿自己的老师。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在小学阶段更容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以身作则的过程中,一方面传达的道法内容要符合小学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到以身作则的内容能吸引学生,从而学生才会模仿教师的德育行为,达到预期的道法教学效果。

例如,在开展“生活离不开规则”相关的教学时,“立德”为先的原则体现教师的以身作则上,为了增强学生的感知效果,提高德育活动的生活感与真实感,教师以身作则的行为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出发进行选择。比如,开展《文明排队做核酸》的德育活动,利用排队等候做核酸的场景,教师可以置身于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体验,还可以选取场景中插队等活动作为道法教育的着眼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公共秩序认知。此外,教师可以选用师生互相监督的活动形式,给予学生尊重的同时保障每个学生的都可以参与进来,以此来突出学生的荣誉感。最后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确德育行为的认知,使教师以身作则的影响深入到学生对自身的约束上来。

4.基于立德树人,构建课程实施策略

“树人”为本在道法教学中的影响,是以培养小学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为导向的。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在长期的学业生涯中学生是需要独自面对学业压力的,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独立人是道法教学体现“树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主体验道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应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充分的自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意识。

例如,在开展“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相关的教学时,道法教学需要认识到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水平,结合本课内容对教学活动的重点进行解析,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中的价值观念连接到自身上来。教师可以先从学生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作为话题进行导入,鼓励学生对自己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描述,进而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反思,是父母的好孩子吗?有没有做到诚实守信?有没有为父母分担过家务?教师要以自我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深入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家庭中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家庭责任观念。

5.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家校共育策略

小学道法的教学方式是朝向家校共育发展的,引导家长参与是立德树人思想成为现实的关键组成,是推动学生良性生活认知构建的必要途径。小学阶段利用家长参与方式开展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学生家庭责任感,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学习期间一多半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而生活能力的获得多半依赖于家长的配合和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中一些必要的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来自于家庭生活,只有家长参与进来,孩子获得来自家长的肯定,才会增强学生对道法教学倡导所生活习惯的认同。

例如,在开展“让我自己来整理”相关的教学时,本课的重点是指导低年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要让学生意识到整理物品不是整理给老师和家长看,而是让自己要养成的生活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在家中进行按时起床、自主穿衣、健康饮食等简单的活动,发放监督检查表让家长配合。学生可能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介入,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同时,教师依据监督检查表适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发放小奖品,让低年级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在教师与家长的合力监督下,低年级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立德树人视野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的探究,让我们找到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为了实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活动形式,充分重视小学阶段学生道法教育的核心素养定位,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极大提高,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立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