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真情,静待花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探

2023-10-02 17:20曹小龙
今天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审题初中语文作文

曹小龙

(成县第二中学 甘肃 成县 742509)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学生的作文能含真情,表真意,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结合生活,还要学生加强积累与练习,从多方面降低作文写作的难度,让学生容易开始,也能流利表达,就能激起学生写作热情,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渗透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化、特点突出的作文。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立足于学生生活,努力使作文教学过程、内容生活化,就能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习惯,更能增强学生作文写作的欲望,使学生能随时写感悟、见闻,写一草一木,一花一沙,从而提升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注重多面积累,为作文写作打基铺路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不知道怎么写,二是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积累不够。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丰富性,决定着它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积累加理解,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在积累的过程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经常坚持,从语言与真实素材两方面积累,才能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积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勤积累。

1.1 多方面、多渠道积累语言

语言是写作文的基础,你有再好的素材,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把它组织成流畅的,让人一读就能懂的故事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多渠道、多方面积累语言,为学生作文写打基础。

1.1.1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各个阶段的语文课文,都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严格把关,层层选择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不但语言流畅、简练,结合整齐或新颖,而且素材多样、情感真挚。所以,在课文学习中,教师不但要带领学生体会课文情感,分析课文的结构、写作方法等,还要指导学生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好段积累下来,常读、背诵,使它变成自己的语文素材。

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好句子,如“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风轻悄悄,草软绵绵的。”“看,像牛毛……一层薄烟。”等;好词,如“嫩嫩的、欣欣然、盼望着、软绵绵、稀稀疏疏”等。这些句子、词语,看着很朴实,很平常,但是由于写作经验与积累的原因,不经常看看、背背,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还是想不起来用这些亲和、优美的词、句。但只要学生读熟了、记牢了,在写作文时候只要内容需要,这些词、句自然就会换一种面貌以学生自己的语言形式,为学生的作文增色添彩。

1.1.2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延伸,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学生见识,也能丰富学生的思想与情感,积累学生的语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积累语言素材。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摘抄,也可以为了保持阅读的流畅性,让学生阅读的时候碰到好词、好句先用铅笔划下来,读完全文或全本后,再把它积累摘抄在本子,反复阅读,直到它变成自己的语言营养。

例如,《平凡的世界》中的好词“林荫小道、春色满园、奋发向上、书声琅琅、三五成群”等;好句“悲剧,其开头……沉缅于绚丽的梦幻中。”“人哪,……一步之遥!”“人只能……终生伴侣。” 等等。这些句子、词语,只要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或者在阅读后,通过再翻书或者网上查阅、搜集,摘抄在自己的本子上,再反复读记,就会成为学生的语言营养,成为学生笔尖的精灵,帮助学生写好作文。

1.2 通过生活积累真实的素材

生活是知识的宝库,也是素材的宝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在语文各个教学环节把课本知识与生活产生联系,尤其是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更要懂得利用生活,并带领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1.2.1 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感悟

真实的素材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面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某个事物时的真实感悟,一个就是事件或者故事素材。但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往往只让学生积累事件或者故事素材,而对于学生当时当下的感悟不太重视,这对于学生是一中缺憾。我们知道,学生生活中当时当下的感悟是最真实,最有感触的。鼓励学生把它写下来,记下来,积累下来,在以后的作文写作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就能增强学生作文的真实性,增加作文中的情感浓度。

例如,学生由于考试失利被教师批评了,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教师的批评更让他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深有悔意。如果学生不及时把当时的感受与心理活动写下来,以后再写类似成长类的作文时,学生即使想起当时的事情,也没有了当时真切的切肤之感了,情感就会少很多,真实感也会弱化。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及时鼓励学生把生活中一些感悟,用写微博、朋友圈或者美篇、公众号或日记、每日一得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为学生作文服务。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还能在学生天长日久的记录练习下,提升其写作能力。

1.2.2 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

事实证明,不管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学生的作文写作,最好的素材都在生活中。之所以让学生从生活中记录、收集、积累作文素材,因为每个学生生活环境、认识、兴趣等的不同,他们积累的素材,经历的事情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运用在学生的作文中能避免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的弊端,提升学生作文的个性色彩。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经历或者看到的事情,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学生真实的个人情感,好的或者坏的,乐的或者悲的等,不管如何当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中的素材产生联系,素材就有了生命,有了个性,学生只要恰当地在作文写作中运用,既能充实作文内容,还能为作文增添色彩。

譬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用到了邻居的素材。是一位老奶奶丢了一只陪伴她,和她一生活的小狗狗后,老奶奶如何焦虑寻找,如何求助邻居、小区保安等,这个学生自己又是如何帮助这位老奶奶一起找寻小狗狗的事情。不但把这件事写得详略得当,感情真挚,而且还反映了独居老人的孤单、寂寞,提升了作文的价值。再如,学生自己在阅读或者看电视的过程中,发现了能运用到作文中的素材,经过自己加工记录、积累下来,也具有了个性化、真实性,恰当运用也是很好的素材,也能丰富作文内容,提升作文水平。

2.重视各种练习,提升学生文笔

写作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没有一蹴而就就能写出优秀文章的。尤其是对学习作文写作的初中来说更好是如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练习写作,对于提升学生文笔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要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各种契机、创造多种机会,指导学生练笔,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作文写作。

2.1 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写片段

对于初中生来说,写完整的作文练习或许有压力,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反而影响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与练习的效果,不利于作文教学,更不利于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但是片段写作短小、灵活、精练,又比较随性、及时,易于操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时候写一写,进行练习,久而久之促进初中生的作文写作。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片段写作的轻松、随性、及时,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用写片段的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在为学生讲授《春》的过程中,笔者就让学生自己也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自己心中的春天;在为学生讲授《背影》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描写一下自己妈妈、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甚至教师的背影,让学生把那背影背后的故事、感受写出来。或者在学习了《背影》后,让学生写一个人的外貌,注意写出某一个人的特点;在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篇课文后,指导学生写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认识等等。这样不但能紧扣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升华学习的意义,还能拓展学生的思考边界,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课堂收获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与文笔的提升,能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发展。

2.2 鼓励学生写随笔或日记

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写随笔或日记,对于处在成长关键阶段的,情绪容易波动的初中生来说不但是一种修身养性,自我管理情绪与梳理情绪的自我成长方法,天长日久的坚持,有还利于学生写作能力与作文水平的提升。加之,写作水平的提升非一日之功,要学生养成天天阅读,不断进行写作练习的意识和习惯,才能循序渐进地,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

2.2.1 鼓励学生写随笔。随笔写作是时时都能进行,任何素材和情感都能用来练习。如,在课文学习中因为课文中的一句话,让你有了感触,把你的感悟写下来;在上学途中,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把它用自己下来,并写上自己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与思考;在阅读中对阅读内容有所体会,也可以随时记录下来;在观影时对于电影中的某一个人物的命运产生共鸣,如《满江红》中张大等,也可以随时把自己思想活动、情感共鸣写成片段,等等。片段练习,看似不成文,但是每一段话也是有头有尾有故事,甚至有学生的情感和思考在其中,只要学生长期练习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是有利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升初中生的学习品质。

2.2.2 指导学生写日记。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对于作文学习与作文非常抵触,甚至面对写作有强烈的畏难情绪,写成的作文不是为了凑数写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空话、大话,就是变向的抄袭,没有一点情感不说,整篇文章一看就是东拼西凑的产物,毫无文笔和流畅性、个性化可言。为了解决初中生写作中的这个问题,笔者觉得指导学生写日记,让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一日三餐,当成一种本能的情感需求,表达需求,久而久之,写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再是什么难事了。首先,要让学生坚持,日记日记就是每天要记,有事记事,没事也要想一些事情,创造一些内容也要记。要知道,不管是当天发生的最有趣的事情,或者学生“硬”创造出来的事情或情绪,它都是当时的,有强烈的生命力,有真情实感。其次,记录方式要灵活,可以是一段话、一篇作文,也可以是一句话,一种调查报告,观察记录等,只要学生能把这种稍纵即逝的文思或者思想、情感、感悟用日记的方式记下来,都能变成学生作文写作的养分,能让学生作文写作的笔尖更加的锋利、有力。第三,写日时一定要有想法,有情感波动,不能为了写而写。就像前面提到的,实在没写的也可以翻翻书,看看以前的日记,把书中的好句抄一句,写上感悟,或者写写你看你以前日记的心情等。但是尽量不要让日记成为周记或者月记,更要避免日记变成“不记”,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质的养成,对于作文写作也毫无益处。

3.教学生学会审题、立意,抓重点

作文之所以是有价值,能感人,一是贴题,二是有意义,也就是立意高远,有共鸣。在初中作文写作中,笔者认为除了要让学生积累语文与素材,并通过写片段与记日记的方法坚持进行练笔,还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并给学生立意,才能在写作中抓住重点,不会跑题。

3.1 认真读题,严肃审题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好多学生根本不认真阅读题目,一拿到作文题目还没认真阅读就已经产生排斥心理,就理所当然地以为自己不会写。究其原因,就学生没有审题,还没有理解题目的真正意思,二还不知道作文的重点是什么,要表达什么思想,传递什么信息等。这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思想与语文知识积累的初中生来说是不可取的,长久下去容易让学生养成应付的学习态度,影学生学习。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写作文前先认真读题,严肃审题。

例如,《假如我是一只小鸟》,这个题目学生认真读题的话,就会发现,“假如”是前提,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后会想什么、干什么才是题目的重点。学生要笔立足于“假如”,然后进行抒写就不会离题太远,甚至还能写好作文。再如,《我的课余生活》,学生认真读题,首先就是“我的”“课余”“生活”三个要分开。首先“我的”是界限,是“我的”不是“他的”,也不是“你的”,然后时间是“课余”,也是一种界定,重点是“生活”,等等。只要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并能严肃审题,抓住要抒写的重点,学生的作文就能上一个台阶,同时审题是一种思考,还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的深度,作文的深度与价值,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3.2 在写作中抓重点,贴主题

笔者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已经审了题,立了意,但是在写作中还是铺垫太长或者与主题无关的废话太多,使作文脱离了主题。要么写着写着就离题万里,要么就是淡化了主题,让主题若隐若现,没有重点。

例如,《假如我是一只小鸟》这个主题,写作的重点不是在“我”变成小鸟之前,而是变成小鸟之后“我”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要把在变成小鸟之后“我”干什么,想什么,选择一两点进行详写,让别人看到你变成小鸟之后的收获,才能突出重点。再如,《我的课余生活》,这个主题的重点显然是“课余生活内容”,那么既要把主要的课余生活内容当成重点来写,还要把在课余生活中的收获也当成重点来写,才能突出主题,让作文的中心集中,思想深厚,意义深远,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束语

总之,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对于语文学习、语文成绩都是一种赋能,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语言与素材的积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教学内容,鼓励、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勤练笔,并在教学生学会给作文审题、立意,就能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作文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健康、全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审题初中语文作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