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2023-10-03 14:20
福建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事理空间设计餐饮

岳 达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当下随着餐饮产业的不断发展,餐饮功能定位也越来越丰富,比如茶文化也逐渐融入当前的餐饮产业之中,诞生了诸如茶餐吧等新型的餐饮产业,使得餐饮产业不仅注重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注重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应注重体现茶文化的特色,考虑到茶文化的影响,才能促进茶文化更好地融入餐饮产业之中,彼此互惠互助,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双赢。

1 茶餐餐饮空间中的设计和文化

从茶文化的视角看待餐饮空间设计,首先应认识到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设计而言,本身是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活动,主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一些精神需求或物质需求。而文化则是人们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因此设计与文化之间本身有着非常紧密地联系,两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主要目的便是更好地展示文化,能够结合人们实际对文化的需求,通过合理分配各种文化资源,做好不同文化关系的协调,以设计的形式,创造出具象化的文化载体形式,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文化需求。设计的灵感源泉便是文化,并且采用不同的形式,将文化以各种形式加以呈现,设计本身便是文化的绝佳呈现载体之一。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目的便是为了让设计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因此需要先从设计层面入手,注重做好文化的解构,从中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同时从文化视角出发,将设计分为两种文化表达形式,一是设计与事理文化,二是设计与审美文化。

对设计与事理文化而言,该文化形式最早由柳冠中先生所提出,在其所撰写的《设计的本源就是创新》一文中,从事理学角度入手,试图探索设计的本源。柳冠中先生指出,关于人为事物的认知,应从以下三个层次入手:一是物质层,二是组织层,三是观念层。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针对设计的解读,我们可以加强观念层的整合,注重组织层协调,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物质层,创造新的生活方式[1]。此时设计对象发生了本质变化,不再是常规的事物本身,而是一种“事理”,从而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得更加独到,更具实效性。

回归到本次茶餐餐饮空间设计,本次设计包含的“事理”,应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茶事”,二是“餐事”。在柳冠中先生关于事理研究中,又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次入手,对事理进一步进行解剖。首先,从微观层面来看,需要从茶餐情景出发,认识到“茶事”和“餐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自身置于该事理环境下,想象如何进行外部世界的感知,如何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又如何受外部世界的影响,从而产生新的感悟,发现新的问题,为后续的空间设计提供更多细节。从宏观角度触发,针对事理研究,重点则在于人们茶餐生活的形态。在茶餐空间中,无论是具象化的饮茶就餐人群,还是抽象画的茶饮餐事,具被有组织的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宏观层面的茶餐生活方式。如此一来,我们对餐饮空间的设计与文化便会有更深刻的认识。立足茶餐生活的过程,明确需要删除哪些内容需要加入哪些环节,需要挖掘哪些内容,以便餐饮空间设计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关于设计与审美文化。柳冠中先生曾指出,需要从现实出发,认识到设计活动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而造物原理、材料、工艺等诸多因素,便是实事求是。由此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在对茶事、餐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对茶文化做进一步的提炼与转化,注重将“审美文化”转化为“被人们熟知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创造性设计活动,那么设计活动所保护的审美文化才能够被人们所感知、所理解、所接受。而餐饮空间的设计与文化,需要将造物原理、材料、工艺等视为设计语言素材。而所谓的“审美文化”,则是相对“事理文化”的一个改变。从“茶事”与“餐事”的角度来看,审美文化融合了茶文化的精华与餐饮文化的精华。具体加以细分,又可包含三方面的审美,一是饮食、品茶的环境美;二是饮食、品茶的动态美;三是饮食、品茶的静态美。餐饮空间下的设计与文化只有包含上述三方面,才能更好地通过设计活动,将餐饮文化之美与茶文化之美融为一体,被人们所感知、接受、喜爱,更好的彰显餐饮空间设计的质量水平。

2 茶餐餐饮空间设计问题

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茶文化对其影响最大的空间载体便是茶馆,茶馆既能够便于人们品茗,感受茶文化,同时又承担了餐饮功能。比如当下在餐饮行业涌现的茶餐吧、茶会所等便是成功将茶文化与餐饮结合在一起的典范。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的,受商业化风气的影响,很多所谓的茶馆、茶餐吧等,并没有很好地将饮茶与餐饮结合在一起,导致两种较为独立。人们渴了饮茶,饿了就餐,无法很好地体现出茶文化,难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这些无法体现茶文化的现象更加明显。笔者通过进行前期调研,从茶文化室内设计推广的角度入手,总结出了当前茶文化影响下的餐饮空间设计依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餐饮建筑空间布局简单,空间较小,部分茶餐空间由低矮平房改造,导致整个空间较为压抑,无法彰显茶文化的“大气”、“唯美”的美感。二是门店选址不合理,很多经营者受以往餐饮经营影响,选择在闹市中开设门店。而由于闹市房租较高,但投资人投资成本有限,导致门面过小,同时闹市太过吵闹,显然不利于茶文化蕴养,客人也很难静下心来品茶。三是整体区域规模较小,茶楼、茶餐吧在区域分布方面比较零散,毫无规律可言,难以发挥区域优势,限制了茶文化的传播,无法形成良好文化氛围。四是门店经营模式过于保守,饮茶与餐食经常分开经营,茶与餐较为独立,无法进行茶文化的融入与彰显,发挥出门店的茶文化特色。五是整体空间设计单调,过于生硬,难以契合茶文化主题。例如针对平房改造的茶餐吧,整体空间设计多是传统元素单调的堆砌,比如花格,宫灯,茶色等因素的堆砌等,难以彰显区域茶文化的内涵[2]。六是茶文化无法通过空间设计有效彰显。由于在空间设计上都是堆砌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没有考虑茶文化本身的内涵,自然也无法通过空间设计,更好地传达这种茶文化。客人在这样的空间之中进行就餐,自然也无法感受的茶文化的美好。

3 茶餐餐饮空间设计定位

在了解到茶餐餐饮空间设计问题后,我们能够深刻认识到,茶餐餐饮空间设计定位,做到因地制宜,围绕茶文化内涵,做好空间设计,以空间设计彰显茶文化各种细节,激发客人的文化体验,显得尤为必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广州茶文化的模式,究其原因在于,自古以来,广州茶文化便将饮茶与餐饮深入结合在一起,让饮茶真正成为广州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茶文化影响下的餐饮空间定位,很有必要借鉴广州模式。但借鉴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还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结合本地区的茶文化内涵,融入独属于自身的茶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赋予茶饮空间设计灵魂,体现出独一无二的茶文化韵味。

基于上述分析,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可按照顺序步骤,落实以下几点要点:一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简单来说,就是在空间设计上,注重精益求精,彰显自身的特色。首先,从文化上层面入手,对现有的茶文化和餐饮文化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加以提炼,最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将糟粕文化去除,取其精品文化,要求整合后的文化要简洁、浑厚、精致、高雅、纯洁、大方。在此基础上,还从设计层面入手,一方面,借鉴全国范围内茶餐餐饮空间设计的成功案例,多家实地走访,总结吸取其中的宝贵的设计经验,融百家之长,不断完善自身设计,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本土茶文化精华,明确设计的要求与目标,在空间设计上力求融入自身的文化特色,并通过空间布局展现出来。二是要注重文化特色彰显,互惠共荣。在我国不同区域,茶餐文化本身均各具特色,自成一体,独具一格。因此在实际借鉴上述茶文化下的空间设计时,不能够选择“拿来主义”,进行简单地堆砌、复用,否则最终获得的空间设计成功将会成为一个“四不像”,既无法博采众长,也无法彰显自身的文化特色。但如果选择“闭门造车”,完全摒弃外来文化,同样会面对诸多困境阻碍。基于此,必须要采用 “求同存异”方式,一方面,要敢于汇百家之所长,作为空间设计的基础,同时又不会迷失本心,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并在基础上,融入独属于自身的茶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提高茶饮空间设计的质量水平。三是要注重去伪存真,实现雅俗共赏。对茶饮而言,无外乎饮食、饮水、品茶,从本质上来看,三者并无区别,均是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饮食可以饱腹,饮水可以解渴,饮茶不仅解渴,还能够品味背后的文化内涵,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这便是去伪存真中的“真”。而在当下一些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师均以为注重设计的“独一无二”、“高雅”,这些均是虚无缥缈的事物,实际上便是去伪存真中的“伪”。无论是对何种设计,均是为人而服务,因此在茶文化下空间设计中去伪存真,即要保留上述的“真”,去除上述的“伪”[3]。一切为了人们更好地进行饮食、饮食、饮茶而设计,同时注重上述三者的融合,让整体空间设计方面,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而是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在构思信阳茶文化影响下的餐饮空间设计方案时,必须要务必实事求是,力求去伪存真、雅俗共赏,让人们无论是就餐,还是品茶,均能够有一个更加良好的体验,感受茶文化的美好。

4 茶餐餐饮空间设计

4.1 科学合理选址

关于山水与人的关系,北宋著名画家兼画论者郭熙在他的经典画论著作《林泉高致》中提到:“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由此可知,优质的山水,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而对“品茗”来说,有着相似的本质。在笔者看来,品茶可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界为“茶产于山水”,则是好茶品的首要前提条件;第二境界为“取山水煮茶”,则是品好茶的首要条件;第三境界为“品茗于山水间”为三境,则是品味茶文化的前提条件。而在广州,则相对缺乏山水之优势,因此这对具有山水优势的茶文化而言,则不失为一个彰显餐饮空间设计茶文化特色的突破口,即可以将餐饮空间设计定位在山水之间。在山水之间,可以品井水,沐乡气,望炊烟,听鸟语,闻花香,话家常,让人们在就餐的同时,也能够静下心来品茶,通过品茶,感受山水之妙趣,对茶文化形成更深刻地领悟。针对具有山水优势区域的茶文化,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在整个空间选址方面,可选择在依山傍水之地,最好在门店所在位置,周围有小丘陵环绕,在如此的地理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呈现空间的起伏性。整体山水空间连绵不绝,同时在云遮雾涌之下,整个空间又时隐时现,客人行走于山水环境中,一步一景,隔而不断之妙,更能够彰显出餐饮空间设计的茶文化特色。

4.2 注重建筑元素的合理搭配

一方面出于茶文化本身“内敛”、“高雅”考虑,另一方面则出于对整体空间设计成本节约的角度考虑。在实际进行餐饮空间设计时,不需大兴土木,也不宜过分地进行凿湖造园,进行所谓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堆砌,营造出古色古香的场景,这种场景均缺乏具体文化底蕴的支持,往往会带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反而无法彰显茶文化的特色。因此在实际进行餐饮外部空间设计时,应注重做好因地制宜,集天、地、人和之势,因势利导,依托于自然资源的同时,还应注重做好各种建筑元素的合理搭配,让整个建筑空间设计更加自然,更能够让人的心静下来,细细品茶。比如在具体的设计中,受茶文化的影响,在建筑主体设计方面,适合采用竹、木、石、草 等天然材料,采光也应尽可能利用自然光,保障整个空间的透气通风性,带给人更加舒适的感觉。在门口位置处,还可以设置一个石井,然后结合地势,设置竹渠,再搭配青苔石阶,营造出一个平和安详的餐饮环境。在庭院空间中,可以种植一些四季皆宜的花草树木,并在这一过程中,结合不同花草类型,做好灌、乔、竹合理搭配,地面了采用毛石铺设,以石头和竹木设墩制案,更好地长相环境的雅致,并带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在建筑周围,可以挖掘水渠,环绕整个建筑空间,配以小桥,曲折迂回,形成小乔流水景观,别有一番韵味,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饮茶品茗性质。

4.3 丰富空间设计要素

在实际进行餐饮室内空间设计时,除了要在细节处彰显茶文化特色以外,还应注重加强与室外空间设计的联系。一个完整的餐饮建筑,通常会将空间划分两部分,一是室外空间,二是室内空间。在最初进行空间设计时,就应注重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的融合,促使两者融为一体,更能够高整体的空间设计质量水平,基于此。在实际进行设计时,应注重明确室内空间元素要与室外建筑设计要素,加强不同要素的组合,促使两者保持和谐统一,又能够相互贯通,彼此个性鲜明,相互制衡。在具体落实方面,结合上述研究,我们可将室内空间要素设计做进一步划分,一是事理要素,二是审美要素。

对前者而言,受茶文化的影响,又可以将餐饮空间设计事理要素分为两部分,第一,餐事理要素,第二,茶事理要素。对事理要素而言,主要负责事理功能的展现,主要要素内容包括用于吃饭喝茶的家具和器皿、娱乐宾客的乐器以及道具,还包括专业的茶餐事理人、完整而考究的茶餐事理流程、茶餐民俗习惯等。在事理要素设计方面,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呈现出相应要素,还需要通过设计,把各部分的事理要素协调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可以持续循环衍生的良性机制。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茶餐事理文化进行深度的理解,并能不熟练调配各种文化要素。

对后者而言,如果说事理要素是茶文化影响下的空间设计主要功能呈现部分,负责人们的饮食饮茶功能需求,那么其审美要素则负责彰显茶文化的内涵,提高人们的饮食饮茶体验,注重带给人精神层面的满足。事理要素历经岁月洗礼,本身不会产生太大变化,而审美要素则会随之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内容包括餐品茶色、事理受众的审美和情趣、窗外四季变化的景致、布艺软饰、小品陈设、灯具和挂饰等。对审美要素而言,本身便比较灵活多变,具有适度性、素雅性,多维性等特征。但归根结底,依然要服务于整个空间,润色于事理要素。因此在实际进行审美要素设计选择时,一定要结合茶文化的内涵,并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注重要素要合理恰当,准确的传神达意,才能让人们更好地感受茶文化的内涵。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餐饮空间设计方面,受茶文化的影响,赋予了空间设计更多的内涵。因此在实际设计时,除了要注重做好成熟茶餐饮文化的借鉴,同时还应考虑自身的茶文化特色,注重满足客人的餐饮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客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满足客人精神层面的需求,给予客人更好地餐饮体验。

猜你喜欢
事理空间设计餐饮
可怕的餐饮外卖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语 丝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送外卖送出的“餐饮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