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

2023-10-03 14:20
福建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茶文化受众

李 焱

(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 南通 22600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国家产生了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兴趣,在此背景下,通过推进茶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不仅可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弘扬,还可推动中国茶文化与其他国家茶文化的融合发展。众所周知,英语是全球通用的国际语言之一,我国要想传播茶文化,就必须要利用好英语翻译这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为防止出现某些障碍问题,翻译工作者必须要深刻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分析茶文化英语翻译技巧及相关注意事项,尽量用准确具象的英语传达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外国友人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 中西方对茶文化的理解

1.1 中国对茶文化的理解

茶作为中国颇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符号,其与丝绸、瓷器等一直是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体现。自古以来,“柴米油盐酱醋茶”便被国人合称为“开门七件事”,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文化与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制作茶叶的国家,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其不仅是一种饮食文化,还是一种精神文化。中国茶文化有着高度的历史性特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透过茶文化,可感受到中国人的礼仪之道;透过茶文化,还可领略到儒释道诸家的思想精髓;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茶文化已然转变成我国对外交流的一种重要交际方式,基于茶文化所衍生的产业经济、生产技术、新闻媒体,成为在世界强林中铸造中国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1]。

1.2 西方国家对茶文化的理解

对于西方国家对茶文化的理解,可以以英国、美国为例展开分析。首先,英国已有数百年的饮茶历史,茶叶最早传入英国为十七世纪初,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商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茶叶。最初英国的茶叶是为皇室贵族专供的,再加上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让英国茶文化表现出一定的阶级特性。自十八世纪50年代开始,茶叶才逐渐转变成英国的国民饮品,并被赋予了优雅的意蕴。在英语翻译中,“茶”通常包含有两层含义,分别为茶类饮品和下午便餐,后者即为如今为人们所熟知的“下午茶”。早期阶段,英国皇室贵族会在家中摆设茶具、插花,并开展音乐、舞蹈等文艺活动,基于此形成了维多利亚茶文化,让“英式下午茶”发展成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并且伴随时代的发展演变,让其成为了一种饮食文化,与中国的“饮茶悟道”有着明显不同。其次,美国茶文化是在一些欧洲人移民到美国,并将茶叶引进到美国的基础上形成的。早期美国经济产业结构尤为复杂,正因如此,让美国人对茶文化建立形成了高效、便捷、冷饮等的思想认识。其中,高效指的是在美国茶文化中,大部分茶在冲泡后都不带有茶叶,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论是泡茶,还是处理茶叶残渣都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直接喝速溶茶则能够让他们高效快速喝到茶水。便捷则指的是速溶茶随拿随泡,不需要蒸煮,利用凉水浸泡便可。冷饮表现为大多数美国人都喜欢喝冰茶,或是在茶中添加冰块,或是将茶水放入冰箱中降温,以此让人们获得冷香沁鼻、凉齿爽口的饮茶体验。近年来,随着美国茶文化的不断传播推广,世界各地越来越多城市地区及年轻人都纷纷开始推崇美国茶文化中的高效、便捷、冷饮,由此让市面上的各种瓶装、灌装的“速食”茶产品得以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2 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1 助力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弘扬

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意蕴、文化内涵,不仅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还包含有民间传统艺术的精髓。因此,长期以来,茶文化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其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不仅是中国智慧“大道至简”的重要体现,还彰显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当今时代,尽管饮茶仍备受国人的青睐,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则大多停留在浅薄的表层,能够对茶文化精神内涵予以准确理解读者实则之又少,人们通常只会将茶视作一种日常饮品,而不会主动探究其蕴含的深厚内涵,由此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国友人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认识。而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进行英语翻译,依托英语这一媒介向人们阐释中国茶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势必可提升目的语受众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水平,进而助力助力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弘扬。与此同时,在茶文化对外传播中,国人为顺应文化发展趋势,也会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了解茶文化的行列中,进而在社会上掀起学习传承茶文化的风潮。因此,茶文化英语翻译还可在无形中推动国人肩负起传承弘扬传统茶文化的重要使命。

2.2 推进全球茶文化的融合发展

中国茶文化形成和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在其形成发展中,实现了与中国儒释道思想精髓的充分融合,并演变成各民族的民俗礼仪,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别具一格的一种文化形态。新时期,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为茶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茶文化内涵、表现形式得以不断创新发展。这其中就包括在向其他国家传播中国茶文化时,也可学习领略这些国家当地的茶文化,以此实现国内外茶文化的交流融合,使我国茶文化内涵得到丰富[2]。而在如今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为推动不同国家之间茶文化的融合发展,一条重要途径即为英语翻译。英语翻译可实现对各种形态茶文化的全面准确表达,同时,茶文化研究人员亦可通过英语翻译形成对不同国家茶文化的认识,并基于对各国茶文化深度研究,对全球茶文化发展方向予以科学评估,以及立足于自身国家实际,为本土茶文化创新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推动不同国家之间茶文化的交流融合,提升茶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活力、地位。

2.3 增强其他国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欲

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通过英语翻译可提升中国茶文化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还可让其他国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研究欲望。我国是一个有着十分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累沉淀了多样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除去茶文化,还有中国画、书法、剪纸、陶瓷等传统文化。茶文化英语翻译目的语受众在领略到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之后,会进一步产生对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的探索欲,进而展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提升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

3 对外茶文化交流中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影响因素

3.1 茶文化传统影响因素

同种文化包含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依托对各种文化全面整合,对人类智慧结晶的凝结,得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中西方文化存在极大差异,因为传统茶文化中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所以茶文化倡导“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主张相比个人利益,国家、集体的利益要更为重要,以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3]。而在西方社会,则更看重个人,并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并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一面,将“天人之别”指作天人关系的核心。为防止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英语翻译偏差,翻译工作者必须要深入了解中西方茶文化传统的差异,以此保障对外茶文化交流的有序开展。

3.2 语言表达方式影响因素

鉴于民族个性的不同,造就了不同民族间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不同。中国人语言表达讲究委婉含蓄,通常不会直抒胸臆。而西方人语言表达则讲求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表明自身的意见看法。同时,西方人在语言表达上尤为注重语用礼貌性。为防止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出现英语语用规范的情况,翻译过程中必须要重视译文的礼貌性。比如,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会将谈话对方称作你、您或你们,而在英语中则仅有一个“you”,针对该种情况,翻译人员必须要注重对语境的选择把握,结合不同人开展交流的时间、年龄或态度等,继而引入适宜的语言进行翻译,避免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出现语法英语不当的情况。

3.3 文化习俗影响因素

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各不相同。对此,翻译工作者要想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开展好茶文化英语翻译工作,必须要加深对中西方文化、生活差异的认识,防止在实际翻译中出现词语应用不当的情况。比如,在对日常用语、问候语进行翻译时,翻译工作者应当注重设立相匹配的场景,如此方可让译文更具实用性。另外,为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合理性,翻译工作者需要了解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把握当地的文化习俗,才能保障双方茶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4 英语翻译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的应用策略

4.1 建立全面统一的英语翻译标准

如今在对外茶文化交流中,面临着英语翻译标准不统一的困境,影响了茶文化英语翻译工作的有序开展。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协调学界、业界等各方力量,推进对茶文化英语翻译标准的统一化建设,让目的语受众可接收翻译内容,为对外茶文化交流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应当秉承简化原则,也就是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应保证翻译内容言简意赅、个性鲜明、内涵丰富,可赢得目的语受众的关注,进一步培育目的语受众对中国茶文化的探索欲。

其次,基于对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掌握,依据目的语受众对茶文化的认知与分类开展翻译,结合当前茶叶市场发展现状而言,国外主要将茶分成全发酵茶、部分发酵茶、后发酵茶以及不发酵茶等类型,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茶中,较具代表性的茶有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等,基于对茶的种类的明确划分再开展翻译,将能够增强翻译内容的统一性,进而便于目的语受众更好地接收理解译文,领略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4]。

再次,应当明确茶文化翻译中会面临各种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因此,在对这些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时,也一定建立统一化的翻译标准。比如,对于一些享誉海内外的茶类品种的英语翻译,应当通过官方翻译发布,如将“西湖龙井”翻译成“West Lake Longjing Tea”,将“武夷茶”翻译成“Bohea tea”,将“祁门茶”翻译成“Keemun Tea”,将“乌龙茶”翻译成“Oolong tea”等。就大多数目的语受众而言,受文化差异影响,茶文化专业术语、文化负载词是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倘若在对该部分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时,简单采用音译,尽管可展现语言的异域性,但同时会使得对外茶文化交流流于表面,同时若是采用过于复杂的翻译方法,则会让目的语受众云里雾里,因此应立足于实际,尽可能追求理想的翻译效果,为对外茶文化交流打下良好基础。

4.2 遵照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开展翻译

中西方茶文化存在极大差异,这与不同国家之间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的不同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必须要充分掌握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同时要把握目的语受众的语用习惯,切实为目的语受众翻译出能够为他们所接收的茶文化内容[5]。鉴于中西方茶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在实际翻译中,会出现文化内涵传达差异的情况,比如,在中国茶文化中,“茶”主要指的是茶树、茶饮等基本概念,而在英国茶文化中,“Tea”除去有“茶”的含义,还有“下午茶”的概念。又如,我国之所以将红茶命名为红茶,是因为对茶叶冲泡过后,其茶水呈红色形态;而西方社会在饮茶过程中,较为关注茶叶本身的颜色,因为红茶本身呈黑色,所以中国红茶对应的是西方的“Black tea”。对此,为保障对外茶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必须要保证译文内容与目的语受众语用习惯、认知习惯的切实相符,如此方可更好地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弘扬。

4.3 应用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

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是保证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基于此,在英语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可酌情应用直译法、音译法等翻译方法。

首先,直译法。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可基于汉语语言文化传统,在翻译时力求形式统一、内容统一,引入直译法。结合直译法在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应用实践而言,直译法在诸如茶具词汇、古籍词汇等茶文化内容翻译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应用优势。比如,将陆羽所著的《茶经》直译成“The Classic of Tea”,将“紫砂茶壶”直译成“purple sand teapot”等。

其次,音译法。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翻译工作者可应用音译法以对相关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词汇予以翻译,以此保证该部分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能够得到充分保留。比如,在对相关茶文化名人进行翻译时,因为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中,人名大多都承载着相比字面意思更深层次的含义,加之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各种人名相关的词汇,所以对该部分茶文化内容的翻译可应用音译法[6]。如,将“陆羽”翻译成“Lu Yu”,将“卢仝”翻译成“Lu Yong”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开展好茶文化英语翻译工作,对提升我国对外茶文化交流成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开展茶文化英语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应立足于翻译工作实际,致力于推进茶文化英语翻译标准的统一化建设,遵照中西方茶文化差异,应用直译法、音译法等多样化翻译方法,保证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准确性、艺术性,提升目的语受众对茶文化的认知水平,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茶文化受众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