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英语翻译分析

2023-10-03 14:20
福建茶叶 2023年8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茶文化茶叶

杨 林

(广州理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080)

我国五千年的饮茶史缔造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早在秦汉时期,茶叶就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在多个国家进行买卖交易,基于茶叶产业衍生出来的茶艺、茶道精神等茶文化也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多国传播,为中国茶文化闻名于世夯实了重要基础[1]。无论是国际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它们都为中国茶文化实现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途径。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我国大力强调保护和弘扬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但是在推进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受中西方文化差异、思维理念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茶文化翻译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英语翻译情况,结合茶文化翻译现状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或建议,希望提出的策略和建议能够促进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力及影响力不断提升。

1 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常用的几种翻译策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常用的几种翻译策略

在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翻译人员多通过直译、音译、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也有一些翻译人员打破传统思维,采用互文性翻译、图式茶文化翻译等新的翻译方法,注重向目标语言人群传递更丰富、更全面的茶文化知识,让目标语言人群在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和文化图式中增进对茶文化的理解,深化对茶道精神的领悟,对中国茶文化实现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体来讲,我国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存在着翻译不统一、翻译不规范等问题。

首先,茶文化英语翻译不统一主要表现为术语差异、表达方式差异等,比如术语差异是指不同的翻译版本之间存在相同术语不同翻译的情形,造成翻译缺乏一致性和规范性。以“绿茶”为例进行说明,有的翻译人员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green tea”,也有一些翻译人员按照茶叶的发酵形式将其翻译为“unfermented tea”,容易引起误解[2]。

其次,茶文化英语翻译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其一,存在语法和句式错误,导致译文变得难以理解或流畅;其二,用词不准确,即在选择和使用单词时,可能存在词义误用、选择过于生僻或不常见的词汇,或者使用了与茶文化不相关的词语等等。

2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提高英语翻译质量的建议

2.1 创建茶叶翻译协会,统一翻译标准

为推动中国茶文化传承、促进茶产业进一步发展,我国创办了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但是在对外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受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民族思维差异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茶文化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比如翻译不统一、翻译浮于形式、翻译不规范等,既不利于西方民众了解和领悟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叶国际贸易的发展,同时阻碍了茶文化的对外传播。鉴于此,本文认为一方面需要创建专门的茶文化翻译协会,另一方面要对茶叶的名称、茶道精神以及茶艺等相关茶文化内容的翻译标准进行设计和统一,为茶文化实现对外传播提供重要支持。

第一,创建茶叶翻译协会,助力茶文化对外传播。首先,由文化部门、茶叶出口企业、翻译协议等相关机构增进交流,协同创建茶叶翻译协会,可通过媒体宣传、网络平台、行业交流会等多种方式,吸引茶叶专家、翻译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等成为茶叶翻译协会会员,共同负责茶文化翻译标准的拟定与统一;其次,该协会主席或者负责人应从全局出发,明确创办该协会的目标及和使命,制定协会的章程和内部规章制度,确保章程和规章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并具有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明确组织结构、会员资格、权益与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即需要以文件的形式确定协会的宗旨、服务范围及服务对象,例如专注于茶叶翻译的标准化、行业发展或茶文化推广等[3]。

第二,制定科学且统一的翻译标准,推动茶文化翻译标准化和专业化。首先,茶叶翻译协会负责人及成员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统一茶叶翻译标准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要着力打破当前茶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英语翻译混乱、翻译不规范甚至翻译错误的情况,确保翻译词汇、术语和表达方式的一致性与合理性,以免外国受众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及内涵等,也以免影响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进程。其次,茶叶翻译协会负责人及成员要推进茶叶术语标准化,即制定统一的茶叶术语表,涵盖茶叶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相关术语,保证茶叶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茶叶翻译协会负责人及成员可自主编撰茶叶翻译指南,明确茶叶相关词汇的翻译原则、准确用词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内容,可以按照茶叶制作流程的不同对茶叶进行分类翻译,比如,将无需发酵的绿茶划分为“不发酵茶”类别,并且将其翻译为“Non-fermented”,将无需全部发酵但是需要进行一定发酵处理的乌龙茶划分为“部分发酵茶”类别,将其翻译为“Partially fermented”,将需要进行完全发酵的红茶划分为“全发酵茶”类别,将其翻译为“Completely fermented”,这样不仅便于外国民众了解不同茶叶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能够让外国民众感受到中国茶叶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获得良好的茶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2.2 考虑各国茶文化差异,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

众所周知,受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在思维认知、文化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而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在致力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英语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茶文化特点及民众的思维认知特点,结合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翻译方法,对茶叶茶道精神等相关茶文化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迎合西方人群的思维认知习惯,也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精神,促进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国进行广泛深入地传播。

第一,采用本土化翻译方法。翻译人员在对中国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时,应根据目标文化的特点和习惯,选择与之相符的词汇、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使翻译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以“泡茶”为例进行说明,目前,国内很多翻译人员将“泡茶”翻译为“make tea”,直译过来是“制作茶”,但是这种翻译形式不符合西方人群的表达习惯,所以,建议将“泡茶”翻译为“draw tea”,这样不仅能够反映泡茶的动作,也与西方人群的用语习惯相契合,有利于促进西方人群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4]。

第二,采用文化转换方法。翻译人员在对中国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时,可将源语言中的文化元素转换为目标语言中相应的文化元素。以“茶道”为例进行说明,在源语言中,“茶道”的概念宽泛且抽象,有人将其解读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也有人将其看做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在对其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可结合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将其翻译为“tea ceremony”,确保西方人能够通过简单且合理的翻译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

第三,采用解释性翻译方法。在对中国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时,特别是对源语言中特定的文化概念、习俗或传统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可通过解释性翻译这一策略为西方受众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促其在其目标文化中建立相关联的概念,增进对茶文化的理解与领悟。以“茶道精神”为例进行说明,“茶道精神”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为人处世之道,也蕴藏着教人育人的重要哲理,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其核心是“清、敬、怡、真”,有的翻译人员将其翻译为“tea spirit”,也有翻译人员将其翻译为“The tea ceremony”,其实这些翻译都不全面、不完整,不利于西方人群了解“茶道精神”的内涵。在翻译时,应采用解释性翻译方法,将“清、敬、怡、真”以补充的形式进行翻译,促进西方民众真正了解到茶道精神的本质。

第四,采用多元化翻译方法。在对中国茶文化内容进行翻译时,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文化概念或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内涵进行翻译时,翻译人员可采用多元化的翻译策略,即结合不同的上下文、不同的应用情境、不同的翻译内容联合采用多种翻译方法,以准确传达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整体来讲,在对茶文化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人员要根据具体的文本内容、读者群体和目标文化的特点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保证茶文化的内涵、本质等能够通过英语翻译实现准确全面地传达,由此获得预期的茶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2.3 加强翻译审校,保证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审校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审校,才能够及时发现翻译作品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保证茶文化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规范性。本文认为,在茶文化英语翻译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审校工作。

第一,严格选择翻译人员。在面向社会招聘茶文化翻译人才时,相关机构要根据翻译工作的性质、任务难易程度等制定相应的人才甄选标准,首先进行笔试,了解应聘人才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其次,通过笔试的人员进入面试,进一步考察其应变能力、精神风貌、价值观等个人特质,争取招聘到翻译能力突出、茶文化知识储备丰富且综合素养良好的高层次翻译人才,为后期翻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5]。

第二,增加审校环节。在优秀的翻译团队中,遴选出数名审校人员组成专门的审校团队,审校人员需要根据专业术语库,对茶文化英语翻译作品进行认真做细致地审校,着重审校词汇拼写的正确性、词汇选用的合理性以及语法使用的规范性,确保用词得当、句子通顺、标点正确等。此外,审校人员需要对翻译中可能出现的歧义或模糊表达进行澄清,保证茶文化翻译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2.4 强化学习与交流,培养出高素质的茶文化翻译人才

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质量直接关系到茶文化传播效果,而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质量主要取决于翻译人才的英语翻译水平和茶文化知识掌握情况。只有既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又掌握了大量的英语翻译策略及技巧,才能够保证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水平。所以,在当前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有必要加强对复合型、高层次、高素质茶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促其在准确理解茶文化内涵及核心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将茶文化以西方人群理解并认同的方式进行传递,由此获得令人满意的茶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第一,增强翻译人员的学习意识,促其发散翻译思维。首先,鼓励翻译人员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路径认真细致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内容、核心及本质,深谙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以此避免因为翻译不合理而出现误解甚至引发纠纷。其次,翻译人员应增强学习意识,自觉加强对各种翻译策略、翻译技巧的学习与掌握,精通茶叶传播、茶叶国际贸易中合约条款中专用术语的翻译与应用,保证茶叶、茶艺等茶文化翻译的专业性、准确性以及严谨性。此外,翻译人员要发散思维,不拘泥于常规俗套,学会站在海外消费者的立场上分析茶叶名称、茶叶制作流程、茶文化等相关内容的英语翻译是否合理准确,是否能够被西方人群所接受。

第二,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翻译人员的茶文化英语翻译水平。首先,强化翻译培训。对于茶文化翻译工作人员来讲,他们必须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不仅精通源语言,也娴熟运用目标语言。为提高他们的翻译水平,应定期组织翻译人员进行专业的语言培训及学习,使其熟悉并精通汉语、英语这两门语言的词汇、语法、表达技巧等。其次,强化茶文化培训与教育。为促进茶文化翻译人才对茶文化形成深入的理解,有必要组织他们参与专门的茶文化培训和教育活动,促其在茶文化培训过程中系统深入地学习茶叶的种类、制作工艺、传统仪式、历史背景、茶文化习俗、价值观等相关内容,保证茶文化翻译的准确性与严谨性[6]。

第三,丰富翻译及茶文化交流活动,全面提升翻译人员的茶文化英语翻译水平。首先,以在线平台或社区平台为依托,共享和讨论茶文化翻译资源,鼓励广大茶文化翻译人员通过博客、论坛、社交媒体等方式,组建一个庞大的茶文化翻译人才网络社区,增进交流、共享知识,实现茶文化翻译能力不断提升。其次,丰富茶文化交流活动,举办茶文化讲座、工作坊、展览等活动,邀请茶文化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分享经验和见解,促进茶文化翻译人才与茶文化圈内的知名学者进行深层次交流,促其增进对茶文化的认知与领悟。此外,与茶企业、文化机构等开展翻译方面的合作,使茶文化翻译人才在参与真实的茶文化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得到磨砺与提升。最后,组织茶文化翻译比赛,鼓励茶文化翻译人才踊跃参与比赛,促其在比赛过程中充分展示他们的翻译技巧和创造力,同时也鼓励他们学习他人长处,弥补个人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茶文化翻译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茶文化的英语翻译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茶文化的传播效果,同时也关系到茶叶贸易的发展情况。在新时期发展环境下,我们需要加强对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视,着力探寻各种有效方法提高茶文化翻译水平,使其在向世界各国传播的过程中,增进世界民众对中国茶文化的系统认识和深入领悟,促进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