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在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中应用效果的探讨

2023-10-10 07:41林彩霞鲁玲玲唐宇达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训者心肺多元化

林彩霞 鲁玲玲 唐宇达

作者单位:1.广东省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科(519000)

2.广东省珠海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通信作者

《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 版)》显示,目前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1/10 万人,其中77%发生在医院外。2022 年珠海市院前急救平均反映时间(指从接警至救护车到达现场的平均时间段)为14 分51 秒,如果身边人不会急救,救护车到达时往往已错失最佳抢救时机。“时间就是生命”,在伤害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对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探讨社区多元化教学对提升社区居民的急救意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22 年1 月至12 月,随机从珠海市5 个街道中抽取10 个社区,每个街道包括1-3 个社区,共选取1000 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 人。纳入标准:(1)年龄在15 周岁以上,性别不作要求,能熟练使用手机微信平台;(2)有一定的听、说、读、能力,无心、肺、脑、肾等器官疾病;(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000 名居民中男性612 名,女性388 名;年龄15-60 岁,平均(37.5±5.4)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03 名,高中及中专411 名,初中279 名,初中以下107 名。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急救意识及急救意愿等内容;第二部分为急救知识,包含心肺复苏理论原理、日常生活意外等急救知识,共20 题,题型为单选题,每个问题回答正确记5 分,回答错误记0 分,满分100 分。(2)组建急救培训师资团队:由珠海市急救中心培训师资团队组成,培训导师具有多年急救培训经验,由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医护人员担任。导师均从曾参加过全国、省或市急救技能大赛中获奖或优秀人员中选拨出来,并经过中心考核优秀才纳入培训师资团队。所有培训者在调查前均进行知识技能的标准化学习和演练。(3)培训方法:①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进行急救培训,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者利用多媒体讲授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肺复苏术原理、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规范、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应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日常生活意外急救、外伤止血包扎等,时间为60 min;第二阶段:培训者播放急救宣教视频,着重强调重要的要点,时间40 min;第三阶段:将居民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体验性操作练习,时间60 min;第四阶段:培训结束后给每位居民发放一份急救宣传手册。②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教学进行急救培训,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知识培训,理论内容与对照组相同,培训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适合的模拟情景,对设定的意外伤害事故或典型病例进行现场判断、现场处理,并结合真实案例与居民互动,时间为60 min;第二阶段:现场模拟情景演示,培训者对意外伤害事故和典型病例的演示采用真人操作的方式,邀请居民一起参与模拟情景的角色扮演,这种授课方式可以使居民更容易地掌握到正确的操作要领,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用模型操作)、AED 应用、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外伤止血包扎和日常生活意外急救法,时间为40 min;第三阶段:现场操作练习,将居民平均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7-10 人,除了心肺复苏术采用模型练习,其他操作均采用真人,让每位居民都能体验施救与被施救的过程,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受训者进一步理解理论,加深学习印象,还能更好地掌握急救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技巧。每个小组由一名培训者负责带队操作练习、现场指导,心肺复苏术+AED 应用操作时间为90 min,其他操作时间为40 min。经过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后,培训者从学员中挑选条件较好的多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可让其担任培训者助教,加强其学习的体会。第四阶段:建立微信群,每位培训者负责带队居民的答疑辅导,居民如有疑问可在微信群里面向培训者提问,培训者在24 小时内回复,答疑辅导时间为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居民急救意识及急救意愿。(2)参与培训的居民培训前及培训后急救知识测试。(3)参与培训的居民对培训教学的满意度情况,以满意及基本满意计算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使用组间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居民急救意识及急救意愿调查情况 有72.6%的居民既往没有进行过急救知识学习或培训;有35.6%的居民平时会主动关注急救相关的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包括电视、手机、报纸等;69.1%的居民表示不懂如何处置意外伤病的救治;97.5%的居民表示如遇到伤病员愿意对其进行施救。

2.2 两组培训前后急救知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培训前后急救知识结果(n=500,分)

表1 两组培训前后急救知识结果(n=500,分)

注:与同组培训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培训后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培训后50.45±3.76*78.89±4.12*#培训前35.78±4.55 35.45±3.63

2.3 两组对培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对培训教学的满意度比较[n=500,例(%)]

3 讨 论

3.1 掌握急救知识及技能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意外伤害和自然灾害频发,急救场所已从医院延伸至事故现场、社区或家庭,院前急救愈来愈受到社会和全民的高度关注[2]。《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 版)》显示,院外心脏骤停发病地点多为家中/住所,占77%。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普通公众,急救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现场救助的有效性[3,4]。本研究结果发现,69.1%的人表示不懂处置意外伤病的救治,72.6%的人没有进行过急救知识学习或培训。因此要赢得“白金4 min”,必须人人掌握急救知识,加强大众急救培训[5,6]。

3.2 多元化教学培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有利于居民的学习 在急救培训中心肺复苏术(CPR)最值得被普及[7],因此在理论和操作教学中使用的时间也最长。呼吸、心搏骤停是急诊医学领域最凶险的一种急症,也是急救医学面临的巨大挑战。对心搏骤停病人的抢救,CPR 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抢救技术[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按压部位、按压手法、按压幅度及频率、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和通气时间间隔、AED 应用等操作环节中的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多元化教学通过理论-现场模拟情景操作演示-操作练习-微信答疑辅导一体化培训模式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培训项目的认知度不同,在授课及技能操作时进行恰当的调整,可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达到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提示居民更倾向于多元化教学。

综上所述,居民普遍认为在社区进行急救培训很有必要,且很实用;采用多元化教学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培训者心肺多元化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教师培训要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