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策略的研究

2023-10-18 01:45冯雪丽
学苑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立德立德树人德育

冯雪丽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江苏 新沂 2214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新时期发展中,教师应当坚持从促进学生未来发展入手,结合学情特点制定专属教育计划。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找出重点内容,做好深度解析工作,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实现知识灵活运用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促进学生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发挥立德树人理念的指导作用,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展现学生主体性,以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为主,从思想道德层面出发,做好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养,提升明辨是非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性,拓宽学生思维空间,确保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在感受生活中实现健康成长。只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人格,在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找出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以学生能力水平为主制定专属教育计划,做好教材内容整合与处理工作,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在不断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健全人格。

(二)提升思想认知水平

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就需要从课程教学出发,展现语文课程优势。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将学生带入课文探究活动中,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课文教育的价值。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革命传统课文,如《老山界》《白杨礼赞》《纪念白求恩》等,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逐渐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通过对课文背景进行分析,在明确其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提供学习资料,将资料与课文结合在一起,确保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课文产生深刻印象,进而感染与启发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理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可以在分析课文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不断获取情感体验。

(三)落实素养教育目标

在素养教育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需要加大语文教学创新力度,因立德树人属于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需要主动地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发挥教育影响力。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方法科学性,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落实素养教育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主动对课程进行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利用真实、趣味化的情境来吸引学生,提升教学动态性;或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将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拉近生活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将学生从传统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为了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确保立德树人理念的全面落实,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二)教材挖掘不深

有些教师由于对“标准”提出的“立德树人”的要求认识不到位,所以不能积极地去挖掘教材中那些德育内容。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清楚认识到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性,做好教材内容挖掘工作。在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富含立德树人理念的文章,所以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语文教材,针对文章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能够发现先进思想,了解其中隐藏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提升思想认识。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做好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工作,逐渐形成语文精神。

(三)教育方法不当

立德树人教育与常规语文教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目的就是要做好学生内心培养工作。而对于知识能力教学来讲,就是要强化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水平。但是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存在混淆立德树人教育与常规语文教学现象,借助知识教学方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使得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一些教师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时表现出知识灌输的现象,而利用这种教育方式,难以对学生内心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学生也不愿意将德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如此就背离了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措施

(一)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1.发挥榜样作用

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主动地承担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当主动规范自身言行,以良好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借助适合的言行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展现文字魅力。文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规范用语,确保发音的标准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做好情绪管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如《卖油翁》《杞人忧天》《陈太丘与友期行》等,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述知识,很容易降低教学趣味性,造成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缓解情绪,让学生学会收敛脾气,主动尊重他人,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2.引入故事探讨

为了提升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故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时间开展德育教育,要求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将所学习的德育知识分享出来,实现德育知识的内化。为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还需要针对课文内容做好演讲调整工作,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述《背影》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结合具体情况做好课前故事准备,确保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德育知识。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还可以不断地提升德育精神,感受课文中的亲情内容,认识到生活中情感的丰富性。在完成演讲以后,还需要做好内容总结,锻炼学生的归纳与汇总能力,加深对情感的感悟与认识,在提升情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德育水平。

不同转子位置时,三相12/8极DSEM的同时导通的两相自感波形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3个串联电感每60°电角度发生一次变化,采用注入脉冲检测电流响应可以间接判断静止时转子所在的60°电角度区域。

3.开展生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而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引入生活素材,提升德育水平。利用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有效性,在实践中提高德育效率。

例如,在讲述《背影》时,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做好课文层次划分,确定不同层次所表达的含义,并做好总结工作。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探究,能够发现课文主题以父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为主。进而就可以利用课文主题开展德育教育,并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尝试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后续教学活动中,需要鼓励学生分享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借助生活中的小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德育教育有效性。

4.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教育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教学中。课堂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就需要主动地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借助先进技术营造趣味化课堂氛围,让学生快速接受德育教育,提升道德品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感染力较强的课文,如《黄河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所以教师需要利用课文内容营造教学情境,保障德育教育活动高效开展。

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观察“我”是如何爬山和在父亲的引导下是如何下山的。利用视频能够将学生快速地带到情境中,在学习中逐渐理解父亲引导“我”下山的良苦用心。在情境中教师也要及时地向学生讲述课文的创作背景,学习作者莫顿·亨特如何从小时候的“瘦弱”成长为后来的“强壮”;也可以让学生去思考编者在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时为什么把原来的题目《悬崖上的一课》改为《走一步,再走一步》。利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情感,转变自身思想认识,确保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找准时机渗透德育

1.挖掘课文中德育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立德树人的元素。应该说,能够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教师只要深入挖掘,总能挖掘出其中立德树人的宝藏。

例如,教学陆游的《示儿》,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这首诗是南宋化爱国诗人陆游临终时写给儿子的遗嘱,是陆游的绝笔之作。意思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不存在了,唯一悲伤的是看不到祖国的统一。当朝廷军队北上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把这个喜讯告诉你们的父亲。陆游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见到北定中原、国家统一,但遗憾的是这个愿望至死都没有实现。现在,就要辞别人世了,他对六个儿子再一次交代他唯一的、无尽的心事和希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后,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人在人生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

再如,在讲述《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德育结合在一起,虽然这一文章学生在过去已经接触过,但是受到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并不能够准确感受其中的道德内涵。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文章,尝试概括文章内容。随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虽然所有人都看到了皇帝并没有穿衣服,但是为什么没有人去提醒皇帝呢?”在学生表达完自己的观点以后,教师就需要继续启发学生,让学生认识到不骗人、不说谎的重要性。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欺骗是错误的行为,进而主动地规范自身言行,逐渐提升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

2.在写作中渗透德育

课堂作为语文知识讲解、渗透德育思想的重要场所,想要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需要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找准德育教育渗透时机,找准切入点,做好德育启迪工作。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具有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等特点,如《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教师需要利用阅读篇目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情感熏陶,实现审美教育目标,确保德育教育高效开展。写作属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一些学生在写作中却存在记流水账等问题,不能真正地抒发情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认真思考出发,确保写作的深入性与细致化,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真实想法使用适合的语言表达出来,确保写作过程能够转变为学生静心思考与梳理的过程。通过不断反思与观察,在对比分析中可以逐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实现文字与内心情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而提高写作质量,尝试透过表象观察到本质,在深入探究中理解事物背后的哲理,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做好写作创新工作,保障德育教育渗透的合理性,在精心备课与组织中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3.做好课内外结合

语文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内外有效结合中引入课外资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为德育教育开展奠定基础,满足立德树人教育要求。通过将恰当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中,可以在充分结合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学生知识层次。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做好各项资料处理工作,使用微课视频等提升教学直观性,让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活跃思维,保持学习热情,利用资料确保学习深入性,避免出现局限于课文内容等问题。为了将学生带入到探究活动中,还需要使用问题激励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意见,实现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契合学生发展特点,营造浓郁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黄河颂》时就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实现对课堂的补充。利用有价值素材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黄河意味着生命力,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等。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还可以加深对作者爱国情感的理解,主动将自身情感与课文结合在一起,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其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4.开展情感教育

语文课堂中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产生特殊的情感体验,并且课堂中所产生的情感又是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能够让学生获取深刻情感体验,所以在语文课堂中需要从积极开展情感教育出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认识观念,在适应生活的同时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支持。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共情心、同理心等,以此来为道德认知产生提供支持。开展情感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共情能力,帮助学生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在讲述课文时需要做好内容整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将学生带入到情感体验中,在产生情感认同的同时形成道德观念,

例如,在讲述《藤野先生》时就可以从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出发,在做好作者身份与学生身份重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代入感,理解藤野先生的美好品德,形成道德认识。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在小组合作中探讨自己所遇到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教师,在总结其美好品德的同时主动学习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风尚。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展现语文育人功能。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教材内容挖掘工作,创新语文教学方法,找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点,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在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道德观念,并把良好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