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实施的研究

2023-10-21 04:33朱小帅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体育风尚 2023年18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朱小帅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在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全面改革中,小学体育应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推进。体育田径活动缺少趣味性,使学生不能主动参加体育田径活动。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应加大对体育田径运动的关注,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为此,在改革教育“大理念”的指导下,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对我国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作用进行再认识,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使体育田径教学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当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重视度不够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大部分的体育课都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现在学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上,而不是把田径当成是身体和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忽视,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全方位的拓展活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对田径项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和对未知知识的主动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够合理

当前,我国小学的体育教育大多是以体系制度为基础的,其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以掌握某一项项目,其最低要求的技术为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基本活动技能,增强其体能。以田径教学为例,其训练单元内容都是以田径训练为中心而进行设置,其整个教学系统都集中在如何掌握田径运动技巧,如何提升田径运动水平上,因此,教学的可扩展性有限,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变得狭隘,凸显田径教学单调乏味的问题。基于田径运动的课程内容创新系统,已无法适应“健康第一”的新形势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改变基于项目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的传统与习惯[1]。

(三)时代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其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可见人们对通过体育运动增进健康的认知度也在不断增强。目前,较多人都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并乐于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活动中。虽然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有些运动项目还是会被人们所忽略。大部分人都会在闲暇之余进行体育活动,如:健身、跳舞、网球、保龄球、羽毛球、溜冰等。与这些运动相比,田径运动具有更强的竞技性,在内容上也较为单一,但在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提高体育教学趣味性、娱乐性的同时,保证田径任务完成效率。

二、新课标下实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随着小学体育课程的持续发展,通过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田径课程的内容从传统的单一步行、跑步、跳跃、投掷等项目,转变成了多设备、丰富多彩且具趣味的项目。如:将国际田联少儿田径运动的内容纳入田径运动项目中;从单人训练到团体训练,如:在单脚跳的训练中,可以采取集体训练的方式,即在前边的同学抓住后边的同学的一只脚,连续跳;从单一动作到与短跑结合的新组合运动,如:绳梯+短跑、绕标短跑、双头短跑、跨栏+短跑等。这一切都建立在可行性及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保障学生安全等方面。

(二)趣味性原则

田径运动的本质,注定了这是一项枯燥而又无聊的运动。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来进行课程内容选取。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引进游戏教学,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突显。趣味田径运动的内容选取,主要表现为运用趣味田径运动器材,如:标志桶、小围栏、绳梯等;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运动更具趣味性,如:接力赛,三人一组,每个人要模仿一个小动物的动作,如:小兔子、小猴子,小青蛙等,以此来进行接力比赛[2]。趣味性情景,模仿田径比赛中的一些古老的典故与故事,并与各种简易的动作相融合;为某些动作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爬行蜘蛛,毛毛虫等,以便于记忆,更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客观规律的选取与发展具有相应的关系,并有其科学依据。因此,在田径运动项目的选取上,必须保证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符合身体的生理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及教学方案,是确保教学方案科学性、实效性的关键。例如:跑动50 米,需要快速的短跑、移动。分组之间的时间间隔,前后两个动作的一致组合,比如抬腿原地跑和之后的快速跑,慢跑和抬腿训练的明确顺序,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安排。课程内容的科学化选择,就是针对特定的课程目标,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特定的训练层次和训练方法。以二级阶段为例,学生对身体发展的要求是以速度、灵敏性为基础。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就应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灵敏性,可采用两点标记法、准靶点法和多点法进行灵敏性训练。教师可根据科学性训练方式,有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四)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在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速度、强度、灵敏度、平衡、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又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耐力素质的训练。要保证所选的田径运动项目从一个小范围拓展到一个大范围;就速度而言,则以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及离体速度为主;在强度训练上,也要加强对上肢的投掷及下肢的弹跳能力的训练;在柔韧性上,需要对学生的下肢、腰腹、肩关节进行发展和训练,同时也要重视对髋关节的灵活性的发展和培养,要注意动态柔韧训练和静态柔韧训练的有机结合;在灵敏度素质上,结合奔跑、急停、转身等动作,能对学生的灵敏度进行有效的训练;在反应能力上,应从运动、跑步、摔跤等方面对其进行培养[3]。在有关田径运动项目的选取上,应着重培养和开发走、跑、跳等运动技能。在开展有关田径课程时,应注重个体课程与团体课程的结合。因此,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学生身体素质的优势和不足。

三、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内容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体育田径教学的观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育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应过于细致地讲解运动技术,而应更多地关注运动技能的传授。对于技术细节要求过高,会使学生丧失对运动本身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唯有这样的学习理念,才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学会并掌握教学内容,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田径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障碍跑”的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注重学生的技术细节,而要让他们了解障碍跑的有关内容,并给学生做出一些示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安排“跳山羊”游戏,把每个障碍看成是小山羊,让学生在游戏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的运动技巧。再例如,在讲解“跨栏”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抛开技术上的要求、演示的准则,大胆地去尝试,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4]。

(二)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

一般而言,要使学生对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自主地将其融入到运动情境中,就必须使其成为运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对田径运动的研究,发现田径运动属于一种具有重复性的运动项目,学生在进行训练时很容易感到疲劳。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学方式上,灵活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以保证体育田径项目与学生的体育锻炼既和谐又有趣。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并借助于多元化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训练。

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原有的直线跑更改为“波浪线”“蛇形曲线”等运动方式,并将常规跑划分为“曲线跑”“接力跑”等。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企鹅走路、兔子跳等动作,将以往的培训过程变得更形象、更具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在课堂外,教师也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明确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对体育田径运动更加感兴趣,并自主展开体育训练。

(三)激发学生田径的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应当属于一个主动指导的过程,在体育课程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5]。所以,在进行田径教学时,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心理和兴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把他们的兴趣作为起点,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原本单调乏味的课程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并鼓励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田径训练。

比如,在讲授“短跑”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先引起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兴趣,再进行讲解。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杰西欧文”“博尔特”等短跑名将,并列举他们所获的荣誉和与之有关的事例,让学生对短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加深对短跑运动的理解及印象。但有些团队运动,要先明确交通规则。以“4x100 米接力赛”为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田径运动有关规定的讲解,使学生对运动员在比赛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才能对运动员进行具体的训练。同时,给出正确与错误的演示方法,让学生对“4x100 米接力赛”有较好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受打扰,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合学校情况选择实际教学内容

首先,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由于小学生身体和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小学体育教学应以小学生为主体;所以,所选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真实发展对其学习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其真实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其次,小学体育教育要与学校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等因素进行。最后,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也要结合地域特点,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具体情况,选择学生感兴趣以及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将原本复杂的竞赛技巧转变成一种轻松、有趣、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添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项目与田径项目相结合[6]。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科技含量,增加教学内容;田径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高难度的技术,这也是田径教学中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地方;如果这种项目的难度比较小,但是训练的强度比较大,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因此要注意,技巧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年龄相匹配。

四、结语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小学体育田径运动教学正面临着新挑战与严峻考验。在新课程框架下开展的小学体育田径课程,要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特征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充分考虑,并与实际学习需要相结合,对田径的概念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增加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有弹性、针对性、主动性;依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有条理的安排;将学生个体差异与分级教学相结合。体育始终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物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强化对田径文化的创建,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田径,转变考试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大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达到长远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