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

2023-10-21 04:33王超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体育风尚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新课改素养教学模式

王超 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部对高中的体育课程有了新的定义:体育课程需要从原本的抽象化教学设计转为具象化的教学设计,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大单元教学作为当前教学的主流,将整个单元作为基本单位,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模块,用较长的时间对体育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便于学生掌握相关体育知识。体育教师在新课改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引导下,需要对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更新,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师要明确其教学目的: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提升自身的运动细胞,推动自身体育素养的不断提升。教师要发挥自身的职责,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大单元教学规律,设计出单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大单元教学是将传统单一的、碎片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新课标改革下,以体育核心素养为基础,将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以此开展具有关联的教学,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体育教师要明确其遵循的方针: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某一个体育运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内等,以此保证学生可以在连贯、系统性的学习中促进自身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体育大单元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明确,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培育运动能力时又推动学生体育品德的发展。

二、高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

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且传统教学没有注重学生的需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且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较少,教师设计的体育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难以有效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

第二,体育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对体育课堂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时,教师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如足球,女生对其本就没有很高的兴趣,单一地传授理论知识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第三,高中因为课程繁重,体育课可能被主要学科教学占用,学生上体育课的次数有限,这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也严重束缚了学生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应用途径

(一)明确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以前对于单项知识的教学转向对多种技术的学、练上来,将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要利用好大单元教学模式,对一项运动进行细致合理地划分,转变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用单元式教学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相关的探究,以此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在设计单元教学初,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由简到难的学习顺序学习相关体育知识。如在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可以将整体的羽毛球教学分为四节课,这四节课就是一个单元,第一节课带领学生了解羽毛球的相关规则,拿球拍的姿势等,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入门演练,激发学生学习羽毛球的兴趣;第二节课先进行慢跑,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后每个学生拿球拍练习挥拍的动作;第三节课带领学生在球场中练习单人或双人的步法练习;第四节课分组练习,将学生按照每组6-8 的双数,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掌握羽毛球的相关规则,对发球、接球的顺序也有一定了解,学生的体力得到了提升,在这种大单元的设计下,教师将每个节课进行细化,可以推动学生对相关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推动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尊重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从理论开始逐渐对知识技能进行掌握,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对体育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及相关综合能力的发展[1]。

(二)改进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单元教学模式是从整个体育教学内容着手,将传统的常规课程按照整个大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分解,将相关体育知识分解成N 个小单元进行教学,确保学生可以细致化了解相关体育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重组和分配,将有关联的体育知识相互连接,推动学生对体育知识关联性的掌握,使体育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如在学习田径时,整个体育知识可能过于枯燥,教师可以将跳远等进行融合,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如在学习田径时,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场地,让学生具备初步的田径理论知识,而后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其规则,学生在第一节课中掌握:田径场地全长是400 米,跑道由两个180 度的半圆和两个直段组成,在跑道内部有空地,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空地,开展跳远、推铅球、掷铁饼等活动,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跑,但是整节体育课单纯地练习短跑,学生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且这对学生的体力消耗也极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可以对整个课堂内容进行合理划分:前十分钟热身,后二十分走练习短跑,而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体能和喜好,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在后续的上课内容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中长跑、长跑、竞走、障碍跑等,将整个田径知识用一个大单元框架进行细化,确保学生对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进行细致化的掌握,推动学生体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2]。

(三)纵向教学

大单元设计就是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出发,然后将单元内容进行细化,进而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进行环环相扣的教学,每一个阶段学习一个完整的单元内容,避免传统教学中课前课后产生知识割裂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大单元设计出不同的小单元,以此组合成整个大单元的教学,推动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育素养和其他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在学习排球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联合,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细致地掌握,可以将整个排球学习内容分解成四节课,第一节课,学生掌握排球的动作和用力点,了解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在这节课中主要采取教师讲授的模式,将其理论内容传授给学生;在第二节课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垫球运动,将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具象化地展示给学生;第三节课用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对排球进行练习,学生在实际练习中掌握排球的相关要领;第四节课可以组织练习活动,在后续中用竞赛等方式,推动学生对排球练习的掌握程度。在排球练习中,学生多为小组活动,学生在小组中对排球的战术进行制定,相互配合以取得比赛的胜利,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也符合新课改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3]。

(四)拓展延伸教学

新课改这一背景下,在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如何将健康深入进去成为教学的难点,这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延伸,让学生在学习相关体育知识时学习一定的技能。运动中难免会出现摔、跌倒等,学生具备处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减少学生的恐慌心理。在教学中教师也可将一些有名的运动健将讲解给学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也避免了学生对枯燥的练习模式产生厌烦的心理。如在跑步练习中,若是热身没有做好极容易造成肌肉拉伤,所以教师在上课时要重点将热身的重要性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认知,对于出现肌肉拉伤问题,教师也要将解决办法教习给学生,学生自主对其掌握,推动学生健康等意识的提升。如在排球运动中,某一学生没有做好的前期的热身工作,导致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在学生掌握相关急救知识的情况下,将该学生抬送到医务室,避免因为走路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学生掌握相关情况,才会在问题发生时,镇静地处理,不会出现慌乱情况,这符合新课改背景下,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要求。传统理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较为放松的情况下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大单元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主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品格等,教师要利用渗透性教育让学生对相关体育知识在学习中逐渐产生自我认知,以此促进学生体育知识能力的发展[4]。

(五)游戏与知识相结合

高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喜欢玩乐式教学,体育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利用体育知识加游戏的方式,推动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对体育知识进行掌握,以此推动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设备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体育动作,多媒体设备可以将体育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可以很好地弱化体育相关知识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复杂、高难度的动作进行分解,让学生对其进行重复观看,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掌握。如在学习广播体操过程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动作复杂不可能一边就会,教师可以将体操动作分解成不同小节,然后每一节课学习一小节体操,在几个课时下就可以完成全部地教学,在整个小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头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加强学生间的联系性,帮助学生早日对体操进行掌握。教师也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一些小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体操时,可以用击鼓传花等方式,被抓到的学生需要上台将所学的体操进行展示,教师要给学生信心,多以鼓励为主,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游戏的方式强化学生对体操知识的掌握程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5]。

(六)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体育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对每个阶段的学生进行评价,以此激发学生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单元教学是由每个小单元教学组成的,教师要将学生在每个小单元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此形成一个综合评价,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的信心。如在排球练习中,教师对学生每一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邀请学生小组间进行内部评价,将评价意见进行集中整合,让学生对自身薄弱的体育知识有个清晰的了解,利用课余时间对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促进自身的体育知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不能局限于对体育知识内容进行评价,也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技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彼此的评价等,以此推动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自身的上课感受,了解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在后续结合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对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完善,设计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用这种教学模式推动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利用小组等模式推动学生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利用学生对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做好师生共同成长,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体育知识都得到有效的发展[6]。

四、结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过程,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大单元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可以很好地满足新课改的要求[7]。体育教师将大单元教学应用于教学实际中,将整个单元知识内容细化成不同小节的教学内容,推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相关体育知识和素养的不断提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推动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进行扎实的把握,促进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新课改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