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探讨

2023-10-21 04:33陈宏亮江苏省兴化市荻垛初级中学
体育风尚 2023年18期
关键词:跳绳体育锻炼体育

陈宏亮 江苏省兴化市荻垛初级中学

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推动下,体育健康测试与体育成绩测试已经成为初中生的考试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现在的初中学生生活件普遍提高,加上平时体育锻炼机会的减少,肥胖的学生明显增加不少,不少学生的体能素质相对较差。学生对于体育锻炼不仅思想上有排斥,行动上也有阻碍,学生很难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思想,鼓励学生乐于参加体育锻炼。

一、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价值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并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养。综合来看,提升主动参与积极性的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提高主动参与性是保障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并学习体育知识与被动参与所产生的效果,其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主动的参加教师设计安排的体育活动,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昂,他们会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这样对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如果是教师让学生被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快的掌握体育运动的技巧,跟不上体育课堂教学的进度。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教学质量目标,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正确的认知,明白体育锻炼给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体育教师要科学的改善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学习热情。

其次,提高主动参与性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初中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从体能释放中得到心理层次的愉悦同时刺激身体成长。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期,他们的身体发育有了明显的变化,是身体健康成长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参加体育学习锻炼的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锻炼强健的体魄。初中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发展的非常快,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这个阶段学生的发育特征,根据学生的发育特点与学生的现状出发,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在体育知识教学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时刻观测着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情感状态,及时调整训练的内容、锻炼的目标,对学生心理变化进行疏导,随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在教育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体和心理是最容易放松的时候。这时,教师才能捕捉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身体的真实的情况,教师与其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掌握学生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走入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原则

2.1 科学锻炼原则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以锻炼学生的体制为目标,以体育器械的安全为保障,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能够安全有序的进行。教师在体育课前,要认真仔细检查体育器械,以保证学生在课上能够安全的使用。体育教师应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科学教学方案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的运动机能。只有科学的锻炼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才能增强,体育锻炼才能有效果。

2.2 趣味课堂原则

趣味性原则,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情趣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才能够激发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体育课缺乏一定的趣味。初中体育课上,学生只是简单的进行体能锻炼。体育教师缺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的教育理念。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要从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考虑,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要遵循趣味课堂的原则,为学生设计相关主题的体育运动,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动机,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2.3 多元教学手段原则

教师在遵循学生积极参与,打造高效课堂的设计理念下,要着重考虑体育活动类型的多样性,使体育教学项目与学生的体能训练项目有效的结合起来。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原则,设计以学生自身的主观意识为基础,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设计挑战性、创造性的体育锻炼项目,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体育活动锻炼能够有效、持续性的发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的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业比较重,体育课程本身就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能够缓解学习、学业带来的压力。单调的体育课程教学,打消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这门课程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教学时要融合生活元素,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教学,由于初中学生身体发展与认知水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分层教育,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设计有趣味儿性的课堂体育锻炼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例如教学“50 米短跑”这一体育项目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奥运会上运动员的风采,进行短跑技术知识的讲解,形象直观的将体育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体育短跑的技巧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奥运会上运动员的风采也激励了学生更想主动的参加短跑这个项目。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对抗。每组出一个同学,在跑道上同时起跑,然后50 米以后在前方设置一个目标物体,学生环绕一圈,接着跑到下一个队员以击掌为终点,击掌结束,下一个同学接着再跑刚才的路线。哪个小组同学配合的比较好,教师统计在最短的时间里跑出最快速度的同学,最后获胜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这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使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学会了短跑的要领,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2 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发展的心理特征,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旧的教学观念,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会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准确的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设计适合学生锻炼的教学内容。由于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需要教师到比较广阔的场地和学生共同完成体育项目。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有趣味性、适合学生锻炼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走进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充分考虑体育内容所利用的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例如教学生“跳马”这一体育运动时,教师先讲解跳马的知识,跳马是实用性很强的身体锻炼手段,作为体育项目,是源于欧洲骑士的训练。跳马支撑跳跃对发展学生腿部和上肢的爆发力,增强肩臂、腰腹、下肢肌肉及关、带的力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控制力和平衡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论什么样的支撑跳跃动作,其基本的技术环节都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环节。教师再完整动作示范,使学生初步建立一个动作的整体思维构架。鼓励学生,通过教师的亲自保护帮助,建立学生的信心,接着进行分组模仿分成小团体练法,小组之间相互的交流练习心得,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进而利用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助,共同锻炼进步。

3.3 组织小组的合作形式,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

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保证体育活动顺利安全的进行,就要充分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学生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才能有效的将学生合理的分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的参与到比赛项目中,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内容,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使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同时还为学生培养了团体合作的意识。分组后,我们要在每组中选出一名比较负责任,起榜样作用的组长。教师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灵活的分组,体育课上的分组,不同于课堂上在室内的小组合作。体育课上小组合作完成的体育项目,每一个组员对锻炼的体育内容与体育知识都要充分的了解,熟知体育知识器材的使用才能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只有合作完成的活动效果好才能提高体育项目的质量。例如教学“花样跳绳”时,教师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跳绳能力与合作协调能力。教师讲解花样跳绳这一体育项目,它不只是像我们以前的简单跳绳一样只需要简单的跳跃动作。现在的跳绳它有着各种各样的从简单到难的动作,它虽然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但是也具有着很多的表演形式,在表演的时候,它不再单纯只是跳绳,而是在跳绳的时候融人了街舞、音乐、杂技、京剧等众多的中国元素在内的表演,花样跳绳在表演的过程中,表演的学生激情四射,充满着无限的活力,而且能够让观赏表演的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由于花样跳绳与中华民族的各个文化元素相结合,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动作,这样一来就具有非常好的表演价值。初中学生在学习花样跳绳的过程中,积极性也非常高,学习气氛非常的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的避免一股脑的把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启发渗透给学生,自己能够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究,去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通过学生练习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身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爱动脑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在练习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跳绳的方法与规律,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培养了团队意识。

3.4 加强师生互动的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活动都是由教师自行设计的。新课标要求,体育活动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在体育课堂上讲解体育活动、体育技巧和运动要领的时候,要让学生跟着自己的示范共同来完成。而不是自己一味的教,让学生跟着生硬的模仿,没有创新也没有师生合作的过程,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用看到的老师的动作来重复的训练,打消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模仿能力差,不能很快的掌握动作的要领,因而教师就要加大学生的训练次数与训练力度,才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然而过度的体能训练让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进而不愿意活动,更不愿参与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活动。教师要想改变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重要的就是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教师设计体育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发展和身体特征为重要出发点,设计更贴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友好相处,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并把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作为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设计体育课活动活动更贴近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放松身心来参来完成体育项目。例如,在进行篮球项目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讲解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投篮技巧,还可以联合其他的班级进行篮球比赛。教师要作为篮球队的一员参与进来,与学生共同作战,这样很好的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教育学生在篮球传递的过程中,中卫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陪着打中位的学生进行身体协调的跑步练习和传球技能训练。这样,学生的协调能力和体能方面在和师生共同的传球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在教学投篮时,可以先划出一定的距离教育学生投篮的技巧,教师要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为理论,结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为指导思想,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采用教学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吸引与创新学生的篮球技能,让学生紧跟但又不完全局限于教师的思路,鼓励和激发学生通过自主练习投篮与亲身体验,启发学生互帮互助、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融入到篮球的训练中来,享受篮球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并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更要注重体育锻炼的技巧。教师要改变原来体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儿性,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将在体育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课堂变得轻松有趣,有效的缓解了初中阶段紧张的学习,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也为其他学科课堂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跳绳体育锻炼体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