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环境教育思想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

2023-10-21 17:33罗筱敏
教育观察 2023年21期
关键词:蒙台梭创设幼儿园

罗筱敏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一、引言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1]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形式,打破传统“重教学,轻游戏”的幼儿教育模式,自主游戏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大幼儿园实践中,掀起一股“自主游戏热”。此后,随着广大研究者对自主游戏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诸多研究者指明了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资源,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蒙台梭利环境教育思想所强调的有准备的环境、自由和秩序等核心概念能够为幼儿教师创设良好的自主游戏环境提供思想上和方法上的指导,让自主游戏更加突出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在自主游戏中学习和发展。

二、思想阐释

“环境”一词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蒙台梭利提出以教师、幼儿和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即教师与幼儿都是处于环境之中的,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蒙台梭利还认为人生来具有“潜在生命力”,它是幼儿自我成长、发展并形成独特心理的内在源泉。[3]如果要激发这种潜在能力,需要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一)有规律且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在对身心方面存在缺陷的幼儿进行诊断和治疗时,提出了“敏感期”这一概念,指出幼儿在不同时期会对不同事物有偏好,但如果过了特定时期,对某些事物的敏感性就会随之消失。0—6岁的幼儿正处于典型敏感期的发展时期,其中,秩序敏感期在幼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就表现出来了,直至2岁时达到顶峰。幼儿的秩序感主要表现为将物品放在适当的地方,理解物体的时空位置,以及遵守生活规律等方面。秩序感包括内在秩序感和外在秩序感。外在秩序感与幼儿的环境体验有关,因此,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各种物体的摆放、材料的提供和使用操作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也应该是有规律的且可以预料的。内在秩序感能使幼儿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及其相对位置。蒙台梭利曾说:“秩序感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会为幼儿带来安心和快乐。”[4]幼儿会注意到环境中每样物品的位置,在取放过程中能够准确拿到想要的物品,这会使幼儿内心得到满足,达到心灵与环境间的协调。

(二)丰富且适宜的物质材料

蒙台梭利基于对幼儿生活的观察与研究,创造出不同于传统玩具的新物质材料——蒙氏教具。教具源自幼儿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在材质和造型上都尽量保留或还原真实事物的原本特征。教具是蒙台梭利经过观察、实验,为“儿童之家”的幼儿专门制定的、以进行感官训练为目的的、帮助幼儿在“工作”中反复操作以实现自我教育的一套活动材料。[5]相较于传统玩具,蒙氏教具更加贴近幼儿生活且更具丰富性,针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可以制作不同的教具。例如,在感官教育中,蒙台梭利为促进幼儿感官的充分发展,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感觉训练材料:为视觉练习准备木质平面几何图形嵌板、圆柱体,为色彩感觉教育准备丰富的色板,为味觉练习准备各种味道的调味品等。同时,蒙氏教具专注幼儿视角,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年龄的幼儿会得到不同层次的玩具。例如,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幼儿能自己搬动的小椅子,为幼儿准备了与其身高一致的盥洗架、小柜橱,黑板的摆放高低也兼顾了幼儿的身高。

(三)自由且有纪律的环境

蒙台梭利在论述自由与纪律的关系时,指出纪律通过自由而来,是幼儿自由的基础,而自由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控制在集体范围之内的。蒙台梭利认为“独立是自由的基础,如果成人习惯服侍幼儿,那么他们就会逐渐走向奴化,这使幼儿的自发活动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受到限制,并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扼杀掉。”[6]自由是指将幼儿从阻碍其生命正常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自由地表现自己、发展自己,而成人要精心和细致地观察幼儿的真正需求,致力于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环境,让幼儿能够在其中有序且自由地成长。[7]蒙台梭利在谈到纪律时,指出纪律本身是积极主动的,遵守纪律的人是能够把握自己,在遵循某些生活原则时,又能控制自己的人,当幼儿真正了解纪律这个概念时,便会反省自己的行为,他们的行为会从开始的混乱无序到自觉有序,使行动趋于完美。

三、现存问题

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蒙台梭利环境教育思想分析当前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幼儿教师正确把握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厘清自由与纪律之间的关系,纠正当前物质材料投放存在的错误。目前,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趣味轻联系,忽视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交互关系

环境是幼儿能自主活动的场所,是幼儿生活的实验室。[8]环境与幼儿之间应是一种动态的交互关系。蒙台梭利发现,当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很感兴趣时,会以一种敏锐且专注的态度去主动探索和发现,同时将所获得的信息反馈到自身所处环境中去。然而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在厘清环境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方面发生偏差,忽视了幼儿在环境中的主体性,单方面将环境的作用夸大,使得在自主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出现重趣味轻联系的问题。教师在理论上能够明确环境创设要以幼儿为主,但在实践中却很少有体现幼儿主体性的环境创设,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环境的美观和趣味上。同时,部分幼儿园存在着成人化审美的建筑。例如,幼儿园内的环境色彩多样且艳丽,认为这样能够增加视觉上的美感和引起幼儿兴趣,但大面积平铺鲜艳的颜色,会导致幼儿出现视觉上的疲劳和感觉上的厌烦,妨碍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互动。在幼儿园内的空间布置、墙饰、吊饰等,幼儿园习惯以趣味性和常规性来确定环境的整体风格,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自主游戏的开展,但却忽略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忽略了幼儿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将幼儿发展与环境功能割裂开来,限制了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交互,进而影响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性发挥和自主性发展。

(二)重数量轻开放,忽视物质材料与幼儿需要之间的关系

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自主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幼儿正处在感官敏感期,他们通过身体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促进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发展。由此,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既有利于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发展,又能够促使幼儿参与不同种类的游戏活动,进而影响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游戏性体验。当前,部分幼儿园在投放自主游戏的物质材料时,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存在过分重视材料数量而忽视材料开放性的问题。自有研究者提出当前幼儿园自主游戏存在玩具材料匮乏的问题后,诸多幼儿园便开始扩大获取游戏材料的渠道,不仅花高价购买特殊的游戏材料,还引导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共同收集或制作游戏材料,不断增加幼儿园内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但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方面,游戏材料本身属性及功能单一,玩法固定,如滑梯、攀爬架、篮球筐和摇摇马等,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无法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固定的玩法不仅阻碍物质材料的利用最大化,还错失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深度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存在堆积游戏材料的倾向。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繁杂的游戏材料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专注度和持续性。

(三)重物质轻心理,忽视心理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是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在自主游戏中给予幼儿物质保障和精神滋养。幼儿一出生就有了心理活动,他们在充满温暖、拥有丰富精神营养的心理环境中成长,幼儿的成长过程就是其精神生命的实质化过程。但是,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在自主游戏环境创设存在重物质轻心理的问题。教师着重关注物质环境建设,如游戏空间、游戏设施、游戏时间和游戏材料等,对自主游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情绪状态、心理氛围等缺少关注,忽视了幼儿发展的整体性。例如,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依旧存在组织形式高控的现象,教师往往会先选好主题,拟定目标,在游戏过程中十分重视游戏规则的作用和游戏人数的限制。这导致幼儿的自由度不够,幼儿游戏情感难以表达,无法实现自主选择和自由表现。整个游戏的氛围比较沉闷,难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再如,教师对自主游戏的解读过于狭隘,将自主游戏理解成幼儿自由进行的游戏活动,教师角色定位只是旁观者。因此,在前期环境营造的环节,教师没有顾虑到幼儿整体的发展,认为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的物质环境即可,让他们在环境中有东西可玩就行。这种心理环境营造与幼儿自身情感诉求的脱节,使得幼儿的发展受阻,进而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发展。

四、创设策略

适宜的自主游戏环境可以提高幼儿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自身成长。蒙台梭利环境教育思想中的自由、秩序、纪律等概念为优化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创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的心理发展是“潜在能力”在适宜环境中的自然表现,这种“潜在能力”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它的分化就是幼儿的心理从无到有、从不完备到完备、从零乱到有系统的发展,而要启动幼儿身上的潜在生命力,成人必须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9]一是打造满足幼儿需要的、真实的、自然的自主游戏环境,支持幼儿发现环境、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在时间上,幼儿要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环境、认识世界;在空间上,幼儿园应提供足够的自由场所,满足幼儿自由活动与探索的需求,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设置符合幼儿尺寸的设施,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真实物品。给予幼儿接触自然环境的机会,打造自然的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的作用,如设置由幼儿自己照料的动植物、小花园等。二是营造有秩序的、尊重幼儿参与的、激发幼儿潜力的自主游戏环境。幼儿的秩序感来自其内心深处的敏感性,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应了解并利用这种秩序感,通过有序布置教室环境、物质材料、区域分布等,让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创设过程中尊重幼儿的参与,尽可能给予幼儿自由,发挥幼儿的力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游戏区域的设置、环境的布置、材料的投放等环节。关注童趣美感、空间多样性,关注幼儿和环境的互动,为幼儿潜力的激发创造无限可能。

(二)关注材料的开放性,提升物质材料有效性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物质材料的合理利用对整个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蒙台梭利指明,教具的教育意义在于让幼儿学会自我教育,学习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最终促进幼儿的内在自我建设和心理发展。[10]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强调材料的开放性,给予幼儿更多发现错误的机会,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物质材料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幼儿园需要关注材料本身的开放性,材料投放以低结构材料为主。游戏材料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基础,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有自身不同的属性特点与玩法。开放性的材料主要以低结构的材料为主,具有开放性和功能多元等特点,例如积木、石头、沙子、桶、盒子、木头、软垫等,可以为幼儿提供可移动、可变化、可组合的功能,支持幼儿的想象创造和持续探究。例如,相较于在幼儿园投放一个成品帐篷,投放几根木棍或者树枝、几块棉布,更能在后续的游戏中让幼儿获得更多探索的可能性,也能更大程度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教师需要提高材料使用的开放性。教师应不断加强对自主游戏的认识,了解更多关于自主游戏材料开发的知识,带领幼儿不断挖掘材料使用的可能性。教师要适当解除对游戏材料玩法的限制,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支配,让幼儿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自由地设计、组合和利用已有的物质材料。

(三)营造积极心理环境,重视儿童发展整体性

除了基本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也潜在地影响幼儿的情感、行为和个性。自主游戏中可以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如师幼、幼幼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相处,可以有效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提高幼儿游戏中的自主意识。蒙台梭利指出,有准备的环境是有助于幼儿社会生活发展的环境。作为观察者、实验者为幼儿做表率的老师也是环境的一部分。[11]首先,教师应是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者。观察是支持幼儿游戏的基础、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客观记录幼儿的自主游戏情况,并及时对观察形成的文字记录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幼儿的兴趣与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与评价水平。其次,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是和谐幼幼关系的引导者。蒙台梭利将教师称为“导师”,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其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对幼儿进行观察,而且要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适当指导,让游戏始终是幼儿的游戏。最后,教师要立足幼儿视角,认识和发现幼儿,学会从幼儿的立场出发,精准找到引导时机,逐渐理解和读懂幼儿自主游戏。教师既不能包办幼儿的所有活动,也不能给幼儿无限制的自由。教师需保持民主的态度,鼓励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正确把握介入时机,提供适当的指导,引导幼儿向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环境作为自主游戏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是有效开展自主游戏的关键。面对当前自主游戏环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蒙台梭利环境教育思想倡导广大研究者和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视环境的作用,关注幼儿与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系,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体和使用者。适宜的自主游戏环境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幼儿提供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增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同时对幼儿教师自身成长和专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基于蒙台梭利环境教育思想,教师在自主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需要利用幼儿园的环境优势,提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并重,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为幼儿准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创设出自然、安全和美观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教师要不断增强环境创设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环境创设能力,将环境创设与自主游戏主题相联系,有效发挥环境对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蒙台梭创设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爱“上”幼儿园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