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分析
——以S 省H市为例

2023-10-25 02:02龙超凡陈泫伊
山西农经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创业者农民工农村

□龙超凡,陈泫伊

(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由于城乡二元制的存在,城市和农村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前往基础设施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打工。劳动力大量外流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造成农村生产效率低下,还引发了农村“空心化”问题,相关部门应促进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回归形成双向循环互动模式,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就现实情况而言,部分在外务工人员拥有一定的创业技能和资本积累,其在家乡创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将返乡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创业行为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H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现状

1.1 返乡创业行业选择

农民工创业的行业选择与其创业地的自然地理文化环境关系紧密。调研H 市农村得知,就返乡创业项目的选择而言,60%以上的企业选择种养殖业[1],主要原因是离当地回乡创业人员的住所近,有利于创业经营和整体管控。H 市农村大多数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选择项目时青睐投资门槛低、风险小、稳健性较好的行业。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电子信息商务平台逐渐成为年轻农民工投资创业的首选之一[2]。

1.2 返乡创业模式选择

如图1 所示,就农民工创业投资模式而言,在本次调研对象中,大部分采用个体化模式创业,因其初始固定投资金额较小,对个体创业者要求相对较少。选择合伙投资的农民工占比22%,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创业者融资导致的基础设施短缺、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企业可以同时分担多重风险,创业者不需将全部积蓄用于投资。

图1 H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选择

回乡创业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较低、资金紧张、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致使创业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选取投入相对较少、风险程度相对较低的创业形式[3]。

2 H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实困境

2.1 创业环境不佳,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

一是H 市农村基础设施存在诸多短板。许多农民工依托熟知的农村资源回乡创业,创业地区大部分集中在乡镇。与城市相比,乡镇的基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信息技术利用率不高,交通运输等软硬件配置较为落后,影响创业计划的正常实施。

二是乡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H 市农村社会保险保障系统统筹层次不高,不利于解决回乡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参加社会保障的办理流程烦琐、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较小、对政策解读不全面等,成为回乡创业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削弱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积极性[4]。

2.2 创业资金渠道不通畅,影响创业进程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但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尽管政府推出了扶持政策,但是H 市农村创业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

一是H 市农村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较为落后,难以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所需的创业条件。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返乡农民工对创业的渴望,利用其创业前期资金、技术不足等问题,采用欺骗、诈骗等手段,严重损害了返乡农民工的利益[5]。

二是返乡农民工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渠道。一方面,自有资金不足。农民工个人收入不足,难以支付创业所需费用,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生产经营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目前,农民工创业资金仍以自身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款为主,银行贷款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创业企业普遍面临极大的资金缺口,导致生产设备、原材料等物质资源落后。另一方面,流动资金不足。农民工创办企业后常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务工返乡人员创办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通过金融渠道得到贷款的可能性极小。民间借贷额度低且成本高,农村种植、养殖合作社及一些小微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享受政策支持,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且贷款手续复杂。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创业者举步维艰,创业计划和发展前景均受到了很大影响[6]。

2.3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返乡农民工成为推动H 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关于农民工创业经济利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零散,缺少以稳定规章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放在重要位置,偏重劳务经济,忽视创业经济,偏重大项目,忽视个体经济。

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欠佳,不一次告知农民工办事流程,增加创业农民的时间成本。虽然国家鼓励农民工创业就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仍不能满足创业农民工实质需求[7],例如金融部门没有出台创业优惠信贷政策;财政部门没有对农民工创业贷款提供相应担保,并给予财政贴息等。

3 H市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困境的原因

3.1 相关部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不足

H 市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多来自城市,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较高,资金储蓄较少,在乡村创业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政府由于公共资源不足和财政压力较大,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足,致使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创业初期困难重重。

返乡创业农民工多为高中以下学历,文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创业农民工的学习能力,影响了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和能力。农民工在外打工从事低端产业居多,技术含量不高,技术积累相对不足,创业经验欠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创办实体难有作为。

部分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只掌握单一技能,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和管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持久和快速发展。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接受培训较少,一些求富心切、创业迫切的农民工没有时间也不愿花时间接受培训,导致其选择项目时,或好高骛远,或小打小闹,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相关部门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扩大农村就业空间,为农民工创业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

3.2 创业项目与目标收益不匹配

H 市是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多生活在信息闭塞、人情关系浓厚的农村地区,大多数没有主动向相关部门获取信息的习惯。部分信息主要从亲戚朋友的转述中获取,真实性和完整性大打折扣。

一是H 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选项目大都和田间地头有关,但这些项目多属微利项目,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周期长、见效慢、受市场影响大,不利于农民工尽快增收致富。另外,技术含量较低,也较难享受国家政策扶持。

二是H 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投资办企业现象,受自身知识和管理经验等因素制约,农民工积累资金返乡创业时对市场信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缺乏政府积极有效的产业引导与项目指导,常作出不切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决策与判断。

三是H 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常常照搬别人的创业模式,看到别人在某方面创业赚钱后,在求富欲望的驱使下盲目跟进,企业规模小、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一旦当地市场饱和、销路出现困难、发展资金难以解决,将面临破产。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对扶持政策一知半解,遇到创业问题时无法及时找到相关人员进行咨询。同时,H 市各级政府财力不足,导致政府扶持力度相对弱,把重点放在引进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上,忽略了创业后指导和服务,未能与创业的农民工做对接工作,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

3.3 社会环境对创业失败的包容度较小

返乡创业人员选择的创业场所大多聚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活观念相对保守,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更愿意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

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需有较多的资金积累,此外受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的限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自身和外界的双重压力。如果创业成功,返乡创业人员不仅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还会带动当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如果创业失败,不仅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外界的非议,而且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4 促进H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创业环境方面。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乡村保障体系,切实做好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二是资金筹集方面。加快培育发展小微金融机构,例如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便于创业者按需要贷款,扩大抵押物品的范围,优化创业贷款的审批流程。

三是税费方面。提供返乡创业的税收扶持,对返乡的人员进行政策宣传,在参保体系和项目方面予以一定的补贴优惠,降低创业成本。

四是创业贷款措施方面。加大创业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简化贷款流程,降低创业贷款的条件,保障资金困难的农民工能够及时筹款成功,设立小额贷款绿色通道,结合乡村经济产业发展特点,有重点地进行贷款政策扶持。

4.2 强化政府服务,优化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简政放权,完善服务体系。H 市农村以农民工为主体,应简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申请流程,降低回乡农民工的创业门槛。同时,提供工商、财税、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便利措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落实有关政策,优化创业外部环境,从新型创业角度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新型特色农业。

二是简化审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流程手续。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要放宽准入条件,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收费项目,加强信息引导,妥善解决创业用地问题。提供“一条龙”式的相关服务,帮助农民工快速了解政策以及条件,高效完成相关工作,降低农民工因外界以及自身知识不足产生的创业成本。强化创业相关信息的多元化传递,为其开设个性化的创业项目等,提供专门的创业咨询服务,促使返乡农民工创业快速步入正轨。

三是积极收集和了解返乡农民工的需求和建议。优化相关政策,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政策实施后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取得积极的预期效果。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助力H 市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将大数据技术和创业相结合,建立农民工就业创业大数据分析系统,以此了解和掌握返乡回流农民工的数量、规模、创业进度及困难等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反馈。

五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建议商业银行开辟回乡创业人员专柜,为创业者提供信贷服务,满足创业者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发挥再就业、妇女、双联等惠农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给予创业者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4.3 加强创业指导,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一是制订返乡创业指南。在创业项目的选择或是创业相关信息的传递服务中安排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定期开展创业扶持技术教育指导会议,根据当地创业发展形势分析创业风险,让返乡农民工明确创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降低农民工创业经济风险。设置专门的疑难解答部门,为农民工提供配套的咨询服务。

二是提高H 市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和规避风险能力。联合创业企业、政府和创业市场形成培训网络,聚集有创业需要的返乡农民工,开设相关创业课程,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对创业者进行有效指导和沟通,讲解创业流程,梳理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培养创业思维,提高创业技能,高效增强创业群体的创业素质。研究探索返乡农民工创业规避风险模式,设立有关创业风险基金和创业风险共担机制,减少创业者承担的风险,深化创业者对创业风险的正确认知,帮助其有效战胜对创业失败的担心和畏惧。

三是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工创业发展技能。相关部门要采取函授、办培训班、请专家讲课、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对返乡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鼓励农民工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技能。相关部门应联合组建一支教学及实践技能强的专业教师队伍,依托当地的产业特色设置专业,制订教学计划,将培训重点放在识别创业机遇、选择创业项目、制订创业计划、识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农业专业技术等方面,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让创业者树立起创业警惕意识,利用优惠的农业政策资源。同时,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对参加创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建立完整档案,通过电话解答和教师上门指导等方式,长期与创业者保持联系,及时解决不同层次的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有效增强其创业信心和决心。

5 结束语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空心化”问题愈发严重。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实地调研S 省H 市发现,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仍存在创业环境不佳、资金渠道不畅通、政策扶持不精准、人才和劳动力短缺以及农民工综合素质不高等现实困境。相关人员应从社会环境、农民工自身和政策执行等方面找原因,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猜你喜欢
创业者农民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