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2023-10-29 20:21董计富山东省淄博市埠村希望小学3256102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3年17期
关键词:竞技障碍德育

董计富(山东省淄博市埠村希望小学 325610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自该标准颁布实施以后,体育课程在小学阶段所占有的课时比例有所增加,学生也可以拥有更多锻炼身体素质与个人意志力的机会。体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德育理念与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形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为个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一、导入视频案例, 引发情感共鸣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设备已经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视频教学课件或搜索与体育课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尤其在渗透德育理念时,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带有正能量与教育意义的视频影像资料,让学生观看视频画面,以感受和体会视频所传递出的德育思想。长时间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传递“永不放弃、永不低头、顽强拼搏”体育精神。以男子10米气手枪选手庞伟为例,他是射击史上获得奥运会奖牌数第二的优秀运动员,仅次于王义夫。在2008年北京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庞伟一举夺得了男子10 米气手枪比赛的金牌,而在2016年里约热内卢举办的奥运会上,庞伟却只获得了一枚铜牌。但是,没有人知道,在这枚铜牌的背后,庞伟付出了多少艰辛、流了多少汗水。正是他的顽强拼搏和永不放弃的品质,成就了他辉煌的运动生涯,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教师可以播放这段视频资料,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视频的想法和感受,以此真正教育和启发学生。

这种传递正能量的教学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效果显著。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方面,这种方法能够产生以下积极影响:第一,动态画面的呈现,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关注焦点全部集中在视频画面当中。视频中出现的感人场景将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当中,通过长时间熏陶,学生也将改变错误的价值观取向。第二,视频案例都是现实生活当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相比于理论讲授,这种真实、直观的德育渗透法能够快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对优秀体育品德养成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第三,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对一些新奇的、新颖的事物产生浓厚的探究和学习兴趣,而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传递正能量,能够让学生快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种感觉带动下,视频画面中的人物、场景、事件都会深深触动学生心灵。

二、通过体育游戏, 培养团队精神

一个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班集体,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等各个方面均会表现出优秀的一面。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对团队合作精神产生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在选择体育游戏项目时,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游戏的趣味性。即选择的游戏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游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将趣味性元素融入到游戏当中,才能引领学生快速进入游戏状态。第二,游戏的关联性。即选择的游戏项目应当与体育运动项目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可以在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达到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的目的。第三,游戏的协作性。即教师确定的游戏项目应当属于团队合作类的游戏,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游戏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以“火炬传递”游戏为例,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首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成员构成,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游戏场地的布置。在游戏过程中,各小组成员需要闯过四道障碍。第一道障碍属于低难度障碍,由一排矮板凳组成,第二道障碍由呼啦圈组成,第三道障碍是绳索障碍,第四道障碍则是三条不同的火炬传递路线,每条路线的长短各不相同。在游戏开始后,每个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需要通过不同的障碍。在确定小组成员时,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能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障碍。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运动量大,可以选择第四道的耐力跑障碍,有的学生身体比较灵活,可以选择钻呼啦圈的障碍,而有的学生身体比较笨重,则可以选择由矮板凳组成的低跨越障碍。这种人员分配模式,大大提升游戏成功率,并且帮助合作小组取得更加优异成绩。在游戏中,每名学生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游戏任务。如果团队成员缺少配合精神,在火炬交接时,出现了重大失误,整个小组游戏成绩会受到严重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在游戏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切身感受。因此,这对培养优秀体育品德、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验证游戏效果,在游戏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游戏表现做出客观公正评价。例如,学生在游戏当中出现了哪些错误? 学生是否适应游戏节奏? 整个游戏过程,各小组成员是否精诚协作,是否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评价中,应当首先肯定学生在游戏中的积极表现,然后再对游戏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发扬个人优秀品质、发挥个人体育潜质。

三、开展竞技比赛, 增强拼搏意识

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精诚团结是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而这一内容恰恰是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德育工作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在传颂和渗透体育精神的同时,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展示个人魅力、发挥个人体育潜质的平台,让他们通过竞技比赛体验拼搏进取、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的竞技项目包括长跑、短跑、跳远、跳绳等,其中长跑和短跑是最具竞争性的项目。因此,在开展竞技体育比赛活动时,教师可以将长跑、短跑列为比赛内容,为了避免在比赛当中发生摔倒、受伤等突发事件,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首先,通过平时对学生个人体质、体能的观察和了解,来判断参赛学生是否适合参加竞技比赛项目。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适应比赛节奏或者高强度的运动量,学生应当及时将这一情况反馈给老师,进而对参赛人员进行临时调整。其次,在比赛开始之前,教师应当提醒每位参赛队员,认真做好防护工作,比如佩戴好护腕、护膝等,学生进入比赛场地之后,教师需要对每一位队员的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对不符合防护标准的学生,应当直接取消比赛资格,以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最后,在比赛过程中,每一位参赛队员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出现推搡、越线、跨道等违规行为,现场监督检查人员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直接取消违规学生比赛资格。

以“4×100米”接力比赛项目为例,这项比赛主要考验学生的爆发力、意志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比赛中,个人的天赋不能单凭自身取得好成绩,每位参赛选手需要考虑到小组其他成员的感受,同时保持拼搏向上的心态,才能使整个小组取得好名次。例如,在接棒过程中容易出现交接不畅的情况,严重影响比赛成绩。此时,接棒选手应顶住压力,顽强拼搏,并始终将集体荣誉放在首位,以缩短与其他小组的差距。为增强参赛队员的自信心,教师应积极组织未参赛的学生为参赛队员加油助威,激励他们跑出更优异的成绩。

通过开展竞技比赛活动,学生的个人体质、意志力都将得到充分锻炼,最为关键的是,这种方法也是深入全面渗透德育理念的切实体现。首先,竞技比赛项目最为显著的特征是比赛过程的激烈性与竞争性,随着比赛进程的不断推进,激烈的竞争场面将越演越烈。在这种场面衬托与熏陶下,每一位参赛队员的个人运动潜质也将快速迸发出来。因此,这种竞争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个人坚强意志力的培养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任何一个竞技类比赛项目都是对学生体质、耐力,乃至心理的最大考验。参赛选手一旦进入比赛角色,个人成绩好坏直接决定着参赛小组的整体成绩。在比赛中,学生不仅会用尽全力去完成比赛任务,也会拿出高于平时数倍的拼劲儿去争取最好名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竞技类比赛,既能够考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能够激活学生的拼搏意识。当这种意识形成之后,学生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最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意志力的磨砺。竞技比赛活动能够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体质、规范健康行为,同时塑造体育品德。通过这种途径,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竞技体育的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积极进取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结语

德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丰富了课堂内容,体现了体育课程的育人和省人价值。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的个人未来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包括导入视频案例、体育游戏和竞技比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体育品德、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竞技障碍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竞技精神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花与竞技少女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