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价值旨趣、问题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3-11-05 15:48包丽颖任宝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新时代

包丽颖 任宝龙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作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科学論断,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进一步跃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充分认识其融通思想与实践、贯通历史与现实、联通主体与客体的价值旨趣,把准系统性有待提升、整体性有待优化、协同性有待加强、平衡性有待调整等问题困境,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战略部署为依据来寻求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方略。

关键词: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价值旨趣;问题困境;实践路径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3.00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028-07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其体系化建设向来被党和国家作为一项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中心任务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对标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立足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现实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作出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1]的科学论断,这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方位实现进一步跃升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认识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价值旨趣,清晰洞察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问题困境,进而感知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对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价值旨趣

作为由多种要素遵循一定原则并以不同方式矛盾运动而成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于各类主体积极意义的最大化呈现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性运行的结果。完善好了这个体系,就能更好地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的地位,促成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最终高水平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融通思想与实践:凸显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地位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所承担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决定了其必须朝着内容科学、要素齐备、协同高效等体系化方向发展和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能最大限度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整合力量、凝聚共识,彰显了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时代价值。回望世界社会主义五百余年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基本历程可知,政权瓦解往往从思想领域开始。西方以意识形态领域为突破口击垮了执政74年的苏共,使后者逐步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最终酿成整个国家土崩瓦解,整个党如鸟兽散的历史悲剧。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意识形态的斗争和较量事关国家盛衰兴亡,而不论何种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言行做法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其错误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思想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提供精神支撑的重要意义,必须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持续深化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从实践维度来看,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伟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难以想象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高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体系化建设,深入剖析、全面查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现实和潜在的短板及弱项,为解决为何治党治国、治党治国为了什么提供强大的价值支撑和思想动力。新时代通过多种卓有成效的方式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薄弱之处,本身就是国家、社会及公民等主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吸纳和汇集多元主体各个方面的发展诉求并汇集为多元的协同共治合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前进方向。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还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必须经由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成效才能得到验证。而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贯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的,能够教育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来自不同领域、阶层的治理主体,在引领和整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的思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中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磅礴伟力,进而转化为治党治国实践所需的强劲精神效能。

2.贯通历史与现实:促成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的需要

“守正与创新相结合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2]。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促成思想政治工作面向新的历史方位进行守正创新的需要,是保证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新时代得以长期坚持和创新发展的关键。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既不能离开守正谈创新,也不能离开创新谈守正,但二者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一方面,“守正”是根本。守正就是指坚守正道,弘扬中国共产党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传承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复兴的百余年伟大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始终贯穿于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把中心所在、大局所需与思想政治工作所长深度融合,紧紧扣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主线进行理论诠释和实践创新,通过政治保障、思想引领等为党和国家的使命任务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充分发挥其“传家宝”和“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离不开深度总结思想政治工作百余年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挖掘其中的有益智慧和借鉴启示,从丰厚、宝贵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成果中汲取发展助推力,而这一过程也是“守正”的过程。

另一方面,“创新”是关键。“创新”就是指在坚守思想政治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以往相比,随着环境与形势、内容与形式、技术和手段、对象与范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工作倘若没有良好的“一盘棋”理念和体系,仅仅靠不同领域“各吹各的调”,势必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很难形成育人合力。新时代新征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目的是加强体系的要素协同、环节并进、内外联动,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统筹兼顾、有序运转的系统合力。在此实践过程中必然要立足时代需求、融合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历史成果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来充实新内容、演化新形式,并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进行转化,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色、新风格、新气象。

3.联通主体与客体:高水平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所在和奋斗目标,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以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来映照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具体国情,基于“人民性”的逻辑取向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进行探索,始终将人的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作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和最终目标。百年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最终建构“真正的共同体”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幻泡影,它在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展现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实现可能和美好前景。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法实现彻底意义上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但却可以“解除人对自我的否定和限制,以解放的思想,激发人重新创造和选择的能力,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4]但这一过程往往是曲折迂回向前的,不是直线式进发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因而被赋予了更广泛和更深刻的意义,成为人们逐渐增强主观能动性并有目的地去发展自身,最终促进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武器。一方面,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可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优化物质支持。“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5],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忽视人、脱离人,必须围绕人、关照人、服务人,始终把现实的人、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凸显于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辩证统一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6]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无不渗透和体现着人本价值理念,没有抽象地、孤立地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奥秘,而是回归人的思想世界,进而对被反映的物质世界加以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仔细关照人的实际需要和切身利益,以人的生活需要为基点来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优化物质支持。

另一方面,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可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精神支持。完成使人能够成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的“完整的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与此同时,更需要坚固有力的精神支持。在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的前提下,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会通盘考虑可能引发和决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技术、精神等因素,摒弃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存在的人的缺场、目标的偏离、体系的条块分割化,着重协调各方、携手同行,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入手,将我们党正确的、先进的理论灌输给人民群众,建构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植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最终经由人的对象化活动映射于人自身。

二、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问题困境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取得了卓著的成效,但相比于黨的中心任务要求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平衡性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全要素深度耦合不够、最大聚合力激发不足、各部分协调运行不畅、地区行业资源分布不均等,亟需精准把握。

1.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系统性有待提升,全要素深度耦合不够

依据系统观念,系统是指由互为依存、相互制约、协同共行的各个要素依据一定秩序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作为复杂的系统,如若仅以“加和观”来审视其各构成要素,并不能为推动整个系统向好的方向发展增添演化动力。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的各个要素不是分散而是统一的,不是孤立而是联系的,不是机械而是有机的,这就需要以系统思维来考察全要素的内在关联性和耦合程度。

目前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全要素尚未达成深度耦合、互为杠杆的倍增效应,存在着一定的“孤岛化”倾向。比如,教育目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系统活动的运转确立了基本方向和最终指向。但是现有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教育目标在贯通主客体的适应性、内容的清晰性、形式的多样性、运行的有效性等方面依然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各要素极易产生内耗与抵牾。又如,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行业差异、领域间隔等现实梗阻,现有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各个主体间相对离散,缺乏日常信息交流平台,缺少工作联动发力载体,缺失全员育人的融合力,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难以形成同频共振的良好状态。再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客体作为系统的作用对象,不是无自我意识地纯粹按照主体力量所期望的方向发生知情意行的转化,而是有着明确接收意愿和改变需求。但是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面对施教对象时,缺乏对其外显问题多角度、深层次、立体式的探究,未能全方位把握问题背后互相响应、互相诱发、互相影响的关联性元素,导致既出现过忽略对象需求侧的标签化、强压式的工作内容与形式,也出现过忽视供给侧内在具有的主导性和影响力,过分迎合对象的方法与载体创新。

2.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性有待优化,最大聚合力激发不足

“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显而易见的。”[7]世界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这种多重交织的联系和依赖又以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表征和集中体现,能够整合和调控各个部分同向共进、相辅相成,实现整体性发展,最终推进整个系统创造新的功能和价值。全方位洞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在结构,充分把握体系的本质规律,有效运用整体性思维方法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必要前提。

由于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复杂作用机理勘探不清,对其整体性认识不足,对系统内外多重关联考虑不周,以至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碎片化”倾向,局限于某些领域、某些环节,导致力量内耗严重、逐层递减,难以激发最大聚合力。从结构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由目标体系、主体体系、客体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等部分组成,而这些子体系仍尚未像“齿轮”般紧紧咬合,难以带动其隶属于整体的大系统实现流畅运转。从过程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动态运行的有效机制,囊括策划准备体系、审核实施体系、纠正提高体系等链条式机制,而这些环节之间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往往被忽视,陷入就准备谈准备,就实施谈实施,就反馈谈反馈的困囿。从组织来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涵盖了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等各领域体系,激活了不同领域的育人力量,基本形成了网络化联动育人格局。然而,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际运行来看,还缺乏对各个领域体系的整体统筹和宏观调控,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营、力量分散的弊端,导致相互之间信息不畅、协作不畅、共享不畅等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难以发挥系统功能,消减育人成效。

3.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协同性有待加强,各部分协调运行不畅

根据协同论,系统可否外显表现出均衡发展、稳定有序的协同效应,取决于系统内衔接耦合的结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协同性发展,就是指系统内各要素各环节各部门存在着密切关联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领域稳定运行,表现出全要素、全过程、全部门、全方位协同配合的立体实践态势”[8],共绘思想政治工作“同心圆”。

诚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只能巩固不能动摇,只能完善不能削弱。但当前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分工有余协作不足甚至只讲分工不讲协作的问题,彼此缺乏合作与联系,存在着一定的“分离化”倾向。首先,理念的协同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涉及的育人主体非常广泛,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使命,共同参与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然而,这些主体之间相对独立,因缺乏流动和协作,极易造成教育理念存在诸多差异,难以预期地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性整体性的发展效果。其次,子体系间的协同性有待加强。工作出现问题,“不是哪一个人不合格,或者犯了错误,而是因为合作不好,形成‘几套马车。”[9]长期以来,陷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误区,还停留在学校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其他部门只需抓好生产建设工作,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属于“份外之事”,从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子体系之间职责不明、职能重叠、职权交叉,难以最大限度地形成各个体系间同步运行的联动局面。最后,制度的协同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存在的理念不协同和子体系间不协同,导致很多育人问题出现纠而复发、反弹回潮,究其缘由在于未形成诸如实施制度、管理机制、评价和激励机制、督察制度等系列明确的规范制度来保障整个系统的协同运行。

4.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平衡性有待调整,地区行业资源分布不均

哲学上所讲的平衡,指对立的各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在力量上相抵而保持一种较为稳定的相对静止状态。依据这一观点,平衡性可以理解为事物发展的适当性问题,意味着一类关系不会抵消另一类关系,各方在共存、共容、共争中,以求达到合理、和谐的目的和状态。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平衡性,就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各个部门、单位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力量对比、资源投入等要素形成特定的均势,整體而言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平衡性有效彰显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发展迅速,其形态多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更加体现出其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但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平衡性仍然存在众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为不同地区的资源供给和不同行业的资源布局不够均衡,存在着一定的“圈层化”倾向。一方面,地区间资源供给不均衡。受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地理区域等因素,以及政策支持、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等因素的异质性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供给带有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其中,这一不平衡性往往也有规律可循,即在整体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仍旧相对薄弱,而发达地区则具有数量可观且质量优异的可调配资源。尤其受长期城乡二元发展格局的影响,大量人才、资金、设施等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哺育城市成长,更加剧了区域不平衡的矛盾,导致城乡之间的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配置比例失衡,且传统的乡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单一、内容枯燥、载体陈旧,持续冲击着育人实效。另一方面,行业间资源布局不均衡。思想政治工作是全行业育人主体立体化发力、全方面育人资源共享共用的实践,并非单条线的“单兵作战”。目前,成熟的行业资源分布格局远未定型,各领域互动互生的资源机制尚未形成。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行业的边界清晰,资源封闭,圈层化较为明显,甚至出现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同时共存的乱象。其中,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向党政机关、军队、学校倾斜较多,面向企业和基层等领域优质资源则显著短缺,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助力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缺乏集成优化资源的支持。

三、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10]其中明确呈现出“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的逻辑前置条件和核心实现因素,这为我们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理论钥匙和现实镜鉴。

1.“固根基”:牢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理论根基、文化根基、制度根基

根基是事物存在的因果源头,也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支撑。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根基是该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运动变化发展的先决条件,由理论根基、文化根基、制度根基等相互作用和内在联系构成了有机整体,三者共同熔铸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稳固根基。因此,洞察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基本完善趋向,首要的是牢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根基。

一是坚持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理论根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普照着的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巩固理论根基,关键在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开放的理论的深刻意蕴,坚持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探索,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赋予鲜明的品格和深厚的内涵,增强改造世界的实践伟力,从而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解决当今中国问题和观察当代世界走向中始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

二是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牢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肥沃养料,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和完善的坚实根基。巩固文化根基,关键在于从理念思维入手,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满足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深度贴合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具体实践的需要,使传统核心思想理念不断转化为群众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焕发新活力、彰显新威力。

三是继承好、发展好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牢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制度根基。制度质量是衡量和决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围绕不同历史時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配套搭建了系列全覆盖、抓关键、重实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安排。巩固制度根基,关键在于落实和创新包括法律法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在内的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发展的重要功能。

2.“扬优势”: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传统优势、创新优势、比较优势

优势是一物相对于他物具有的优越条件和有利形势,也是事物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厘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提炼其基本特征和显著优势,进而挖掘其中的深层奥秘和有益启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构成部分的整体功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一是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传统优势。思想政治工作发轫于革命时期,丰富于建设时期,创新于改革时期,完善于复兴时期,为我们留下了丰硕宝贵的理论经验与实践成果,逐步形成了一个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运转有效的一体化工作体系。知史以明今,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要赓续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服从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全领域全人群覆盖与重点关照并存、守正与创新并举等,使之在新时代发挥出新效能。

二是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创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并将成就和变革切实转化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时代风格和创新优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也由之发生了显著变化,朝着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既要继承浩如烟海、弥足珍贵的历史成果,也要结合时代要求、实践所需去发扬创新优势,着力在顶层设计、体制机制、运行方式、资源配置、队伍建设等结构要素上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优化。

三是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原指在经济交往中利用自身要素禀赋优势寻求最佳发展方向和获取最大利益”[11]。发扬比较优势,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依托所处特定时空场域的实际情况,挖掘某一要素、某一环节、某一领域的比较优势,对确有比较优势的部分做好外部保障和内部支撑,寻求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因地制宜模式和错位发展路径,不断积累优势禀赋,最终形成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的良性循环。

3.“补短板”:补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素短板、过程短板、组织短板

短板是就系统而言,整个事物内部最滞后、最缺乏的部分或方面。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短板就是制约体系自身势能积蓄、性能发展和效能转换的限制要素、阻塞环节和滞后领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系统运行和整体表现的好坏,决定于这些“短板”的补齐程度,亟须得到及时完善。

一是补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素短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由多种要素遵照一定秩序组合而成,其发挥最优效能不但得益于整体性规约下各要素良性耦合、协同并进,而且受限于“木桶短板”即个别要素存在着的缺陷。补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要素短板,就是要观照体系的各个要素或部分的属性及性能,精准识别其中影响全局的要素短板,有针对性地谋划和解决关键矛盾,从而充分发挥出每一要素应有的功能,进一步引领和带动主体与客体、目标与内容、载体与方法等全要素同向聚合、相融并进。

二是补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过程短板。作为动态运转的统一体,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过程短板制约着各环节前后相继,影响着系统流畅运行。补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过程短板,关键在于推进策划准备、审核实施、纠正提高等链条式环节,做到前后相继、相互衔接、彼此呼应,充分发挥各环节的主体功能并服务更高层级的整个体系,不断产生最大聚合力和新的综合效应,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完备度和成熟度。

三是补齐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组织短板。面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组织上存在的诸如力量分散、权责不清等堵点,一方面要明晰思想政治工作不同部门的权责清单,理顺部门之间权责边界,发挥好各自该有的积极能动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不是孤立运转的,其各层级目标最终统一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12]故而,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体意识,整合配置各方资源,联动管理实施程序,调动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推动各个部门融合为育人“新力量”。

4.“强弱项”: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布局弱项、协同弱项、评估弱项

弱项是指事物整体的不足之处,是系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和有限性所体现的结果。在历史与现实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平衡性、协同性、精准性仍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在布局、协同、评估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梗塞和工作弱项。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布局弱项。资源是否注重平衡性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内部正常运行和应对外部压力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把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放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去思考战略规划,加快搭建和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时代布局,建立起通上达下、纵横交错的整体格局。其次,要统筹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不同区际业际的资源布局结构,积极发挥先进区际业际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速资源与要素向农村、向社区倾斜,特别是向落后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流动与配置,促进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最后,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依托“报网微端屏”协同矩阵打破资源有形壁垒,推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共享。

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协同弱项。协同运转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就像弹钢琴,“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13]反之,各组分相互摩擦、冲突、互斥,会致使体系内部产生纠葛而混沌无序,难以发挥协同效应。在理念上,应树立系统思维,秉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的观念,杜绝零敲碎打、单打独斗、各行其是,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提供思想先导;在组分上,深化党委、政府、社会、学校多方主体协同、全社会大力支持的育人机制,重点贯通青少幼阶段、大中小学段的成长节点,统合学校教学空间、企业实践空间、社区服务空间、网络虚拟空间等育人空间,形成各环节各阶段前后照应、左右衔接、逐层递进的育人合力。

三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评估弱项。评估是衡量系统实际成效的依据和推动体系正向演化的条件。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若想取得良好的效率和效果,就要在评估的范围、原则和方法上下功夫。如在范围维度上,既要参照总体目标来评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整体效应,又要依據层级目标评估各要素各环节各部门的变化轨迹是否得当;在原则维度上,面对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复杂系统的评估,要警惕单向度思维,坚持综合评价的原则,注重“政策导向性”“内在规律性”“突出实践性”[14];在方法维度上,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自身规律和外在条件变化为转移,坚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结果评价与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与单项评价、自评价与他评价、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等多元化的考核评估方法,通过精细化的评估监测来刻画系统全貌,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供有效牵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2]靳诺.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经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10):21-24.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3.

[4]李东坡,李欣明.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2022(9):75-8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6]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1.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6.

[8]张毅翔.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性发展的逻辑必然与体系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11):140-146.

[9]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11).

[11]李立国,刘向兵.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研究型大学跨越式发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58-63.

[1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42.

[14]冯刚,梁超锋.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12):28-31.

[责任编辑:邢炜真]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新时代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